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与路径分析
2023-09-11吴进
吴 进
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0
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活质量,也加强了生态环保意识。国家层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各地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要优化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城市化建设发展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城市资源、空间的持续发展,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关注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合理应用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保证城市建设发展的良好性。
1 生态城市规划概述
1.1 生态城市概念
上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概念被提出,受到各个地区的追捧。生态城市,将绿色能源、环保技术作为重点,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建设生态城市,可以有效处理城市资源的浪费问题,限制废气、废水的排放量,促进城市环境改善。我国政府对于生态城市研究、建设工作的重视度高,在城市建设中引入生态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的质量问题,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化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比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只有切实处理好环境问题,才能使城市建设满足可持续要求,实现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的统一性。我国各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度提升,部分地区获得明显成效。分析长期发展可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期,关注乡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合理挖掘、优化配置城市有限的资源,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发展效益。城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发展的支持,要合理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资源,此种资源包含在生态范畴内。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生态质量,将其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有助于提升城市各项资源使用的科学性,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加强经济发展动力[1]。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加大生态规划的引入力度,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和谐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优化思考生态城市规划问题,发挥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效益。
1.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保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性。首先,注重整体效益、局部效益的统一性。生态城市建设之前,应当深入分析、考察和整理影响因素,保证各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其次,科学处理城市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科学的城市规划,全面提升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节能性原则。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节能是重要发展主题。城市建设消耗的能源、资源非常多,尽管我国的资源总量丰富,然而人均占有率低,并且大多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当能源损耗较多时,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节能性原则,减少能源浪费问题,为了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关人员必须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第三,共生性原则。城市建设中,不能只关注某一部分,还要考虑到生态城市的各组成元素,掌握元素间的关联性,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规划人员应当正确认知生态系统要素的关系,始终坚持共生性原则,加大各元素的配合度,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问题
2.1 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
生态城市规划的不良问题多,对规划工作质量的影响明显。比如未详细说明规划目标与方向、未完善规划细节等,都会阻碍生态城市的规划进程。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如果规划工作的落实度不足,则无法获得预期建设效果。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历经时间长、流程与步骤繁琐,可能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由于对生态城市规划的认知不足,总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规划任务,但是受到经济条件、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很难获得理想的规划成效。
2.2 全民参与意识不足
生态城市规划工作中、困难度、复杂度比较高,需要获得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调动所有公民参与,为生态城市规划贡献力量,高质量完成规划工作。然而分析生态城市规划现状可知,群众的参与度比较低,生态意识薄弱,不太了解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与要求。我国在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时,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群众的参与度非常低。
2.3 环保节能理念的缺失
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各地区都能坚持绿色环保原则,将环保理念引入到整个规划过程中。节能环保理念,主要是通过选择低危害性的材料,降低建设操作的环境影响,减少水资源消耗等体现。为了顺利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当参考设计方案的要求,降低材料低劣质量的影响。生态城市规划,要优先选择绿色施工材料,扩大该类材料的应用范围,既可以践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还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路径分析
3.1 全面落实生态城市建设理念
优化城市发展方向、提升发展效益,都离不开城市规划设计的支持。城市规划设计,对最终建设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引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水平[2]。规划设计人员应当正确认知生态城市理念,明确该理念对城市发展的价值,掌握城市经济、生态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提升城市发展的健康程度。在规划生态城市时,准确分析城市发展、自然环境的平衡度。掌握城市结构分布状态,基于整体角度调整二者的平衡度,保证城市规划后的运行状态。同时要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的密度分化,充分利用生态资源设施,保证城市人口数量、建筑分布、交通构架的布局合理性。
在落实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时,还要优化人居环境设计。规划人员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深入分析人的发展需求,做好住宅区绿化工作,提升空气质量的达标率,确保住户呼吸新鲜空气。同时,住宅区要拓展服务功能,设置锻炼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丰富居住者的精神生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废物与垃圾,所以要科学处理废弃物,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3.2 优化城市产业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遵循生态理念原则,按照发展实况,明确生态规划方向,保证景观规划设计布局的合理性。
第一,产业设计。在规划和设计生态城市时,要确保各类产业的健康化发展。规划人员应深入分析城市现状,明确规划层次,提升建设品质。此外,规划人员还要做好小规模生态产业的优化,完善生态工业体系,调整建筑、教育、旅游等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第二,景观设计。生态城市的景观设计,应当基于生态理念、人文理念,实现城市建设、自然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打造一体化的居住环境体系,包含资源、景观、建筑等元素。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高层建筑,还要建设低层建筑,实现居住环境的和谐。利用溪流湖泊等方式,保证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引入人文理念,增加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关注以下要点:其一,视觉形象:良好的视觉形象,可以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基于生态角度分析,城市景观为了凸显出“绿色”效益,必须融入到周边事物中,建设绿色树木、草坪、道路景观等,提升道路景观的层次感,加强生机与活力,净化局部空气。其二,环境效应:城市景观设计中,要营造健康环境,例如植物景观设计,应当参考地区空气状态,选择适宜的植物。当区域烟尘、二氧化碳较多时,则要种植国槐、银杏;当区域氯气含量超标,则要种植合欢、大叶女贞,净化和保护环境。其三,文化特征:城市景观可以展示出地域文化特征,提升人们的认可度,作为文化传承内容,扩大影响力。设计人员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搭配外来植物,增加景观的层次感。第三,人居环境设计。在人居环境规划中,首先要保证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在设计城市住宅时,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因素,掌握水资源状态。同时注重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3]。规划设计生态城市时,还要结合城市发展速度,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住宅建筑施工时,应当保护好公园、绿地等绿化区域,提升住宅区周边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
3.2 建立生态城市保护机制
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应当建立生态保护机制,科学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减少浪费和破坏行为。
第一,开展城市建设活动时,要推广应用低碳环保理念。结构环境建设时,充分保护、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增加绿化结构。在建设建筑结构功能时,要使用环保材料、新型技术,促进城市建筑品质的提升,减少资源使用量,实现生态降温效应。
第二,按照城市规划情况,制定生态保护政策与制度,约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应当时刻学习和掌握规划标准、实践技术、理论知识,提升生态城市的规划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3 联合生态理念与城市结构设计
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涉及的环境、经济、人文等内容,不同内容的关联性强,要实行同步化发展。在生态规划过程中,上述内容应当以平衡、稳定状态运行。基于细节入手,加大生态、城市结构设计的关联性,要求规划人员分析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尤其是城市、历史、建筑的内容。针对城市景观,可以分为人工景观、建筑景观、历史景观,组合上述景观内容,可以增加城市文化的连续性,赋予独特的历史魅力。在规划建筑景观时,设计人员应当关注城市的自然线条,降低建筑景观的突兀感。在建设生态景观时,应当发挥出城市美化作用,确保生态景观具备多样化功能特点,比如休闲功能、娱乐功能。
3.4 加大生态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力度
建立生态城市,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环境与生态资源,各项利用行为都要落实生态保护意识。
第一,合理利用生态能源,如果过度开发和利用现代生态能源,则为减少资源储备量。所以要提升生态能源的使用效率,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
第二,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活动运行过程中会污染环境和空气,所以要坚持低碳理念。通过节能技术、环保技术,高效处理污染问题。
第三,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对城市能源实行节能降耗处理,注重城市环保功能的优化。
第四,建立和保护生态廊道体系。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体系保护非常重要。为了持续开展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相关人员必须综合分析和评价内外部环境,以优质设计手法,加大生态廊道体系的保护力度。基于规划学生态学理论,科学规划生态廊道,分析城市的自然规律、内部结构,综合评价和仿真城市功能,全面搞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
3.5 规划设计湿地系统
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可知,湿地系统为重要组成内容,可以加大城市的自净能力。在规划生态城市时,要大力保护湿地系统,发挥出湿地系统的作用,保障区域生物多样性,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水分、湿生植物、土壤是湿地系统的主体部分,能够有效调节局部气候,降低城市的旱涝灾害。尝试区域的天然湿地面积缩减,很难发挥出湿地系统的功能,致使城市内部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鉴于此,各地区要打造海绵城市,发挥出水系统、绿地系统、建筑系统的功能,科学调控雨水径流,搭配自然渗透、自然积存措施。建立海绵城市,可以处理城市内涝、水污染问题,同时能保护湿地系统、绿地系统,尽快恢复城市的生态价值。
3.6 优化绿色交通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交通规划的占比量大,所以要关注绿色交通规划。在规划城市绿色交通时,规划人员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群众的交通需求,保证交通系统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出城市交通资源。同时合理布局城市内部交通路线,缓解交通压力。
3.7 完善城市生态评估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关注城市生态评价体系,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在建设生态城市时,建设人员要改进生态评价体系的问题。比如现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没有与地区发展现状结合在一起,所以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立足于地区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生态评价体系。建设人员应当认识到生态评价体系的价值,保证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3.8 能源供应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减少能源消耗,优化能源供应设计。第一,准确评估人均能源消耗量,以此作为依据,联合住户实际情况,合理限制供应量,规划好住户的能源使用情况,从而减少能源浪费。第二,逐步弃用高碳能源,使用低碳能源代替。按照城市的实际情况,安装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发电设施,控制火力发电规模。第三,扩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认识到能源降耗的价值,支持各项降耗工作的开展。第四,出台相关法律政策,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参与到能源降耗工作中,开发出更好的新能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态城市规划的作用突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之后,暴露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将生态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中,联合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处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