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2023-09-11赵金波散斯尔
赵金波 散斯尔
摘要:影视艺術的发展需要影视工业的助力,随着科技的发展,5G网络、8K超高清视频技术、VR技 术、AR技术、MR技术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影视创作实践过程中,高校影视教学与制作技术应用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为高校影视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影视制作技术发展为西部地区高校带来的教学改革发展机遇,力求明确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学与影视制作技术应用的互动发展路径。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学改革是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影视制作技术教学改革是新文科发展背景下,西部地区高校从新情境中突围,培养技术创新实践人才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高校影视教学对影视制作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为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包括影视制作技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等领域。文章对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指出可以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广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等举措,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本研究,为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影视教学;西部地区;影视制作技术;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J93-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06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师资培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0805242302600
一、影视制作技术迭代更新推动影视创作发展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深化了观众对影视的艺术审美感受[1]。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影视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特效、虚拟现实、音效编辑等新技术为影视创作的视听表达和叙事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一)超高清视频技术与影视创作
8K电影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真实的特点,全球首部采用8K全景声技术制作的原创歌剧长片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由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是滕俊杰导演继2015年采用3D数字技术创作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之后,再次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的美学探索,该片一举斩获“金卢米埃尔”奖。上海尚视影业出品的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是国内首次以8K全流程制作的电视剧[2],成为8K超高清视频技术下影视创作的代表。
黄暾炜认为,“电影纪实美学的探索进入了超真实的新阶段。滕俊杰导演的8K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为全球首部8K电影长片,是舞台艺术与现代电影技术成功融合的产物,标志着电影纪实美学进入8K时代”[3]。当下,影视产业重点打造8K电影、电视剧和实时转播,8K超高清视频技术追求细节与真实,为艺术创作者开拓新的艺术实践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平。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影视创作
“数字媒体技术是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像进行综合处理的新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场景、角色形象、游戏程序设计和多媒体后期制作。”[4]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影视创作的空间,使影视艺术创作风格多样化。电影《双子星世界VR》是全球首部采用4K、VR技术制作的关于异星探索题材的VR电影,VR技术带领观众走进“真实”的电影世界,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体验电影的魅力。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充满了科技感,整部影片中3000多个特效镜头和1000多个人工智能辅助视效镜头建构了一个完整的虚拟空间,导演在虚拟的空间里建构真实,尽可能让观众在每一个场景设计中看到真实可信的细节。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更多观影快感,虚拟现实技术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5]。
“MR技术融合了三维显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建模、传感测量以及人机交互等多种前沿技术,它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融合创造成为一个全新的三维世界。MR技术是VR技术与AR技术的‘升级版,基于VR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6]三星堆博物馆的MR导览电影《古蜀幻地第一章——青铜神树》是全球首部文博导览电影,由三星堆博物馆和连偶(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片利用MR技术为用户提供虚拟与现实空间的场景搭建,用户通过MR眼镜实现对展出文物与文物背景故事的了解。在设定音乐、剧情、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将虚拟情境融入现实场景,赋予每个文物以独立叙事,在文物“活起来”的同时带给观众真实新颖的感受,是影视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典范。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使影视艺术创作朝着超现实和虚拟现实两个方向不断深入。
二、技术赋能下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影视制作技术教育观念落后
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呈边缘化状态[7]。首先,西部地区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停留在对影视作品的艺术鉴赏、评论以及影视理论学习方面,在影视创作中影视制作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其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被视为影视创作实践的基础,仅强调其功能,忽视了影视制作技术对影视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8],实际教学中关于影视制作技术审美和创意的课程相对缺乏。最后,影视类专业为艺术学门类下的重要学科,将影视制作技术教育简单地划入影视类专业,忽视了媒体融合趋势下学科的融合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创新发展浪潮下“技术+”的重要作用。随着传播模式和媒介生态的变化,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发生改变,短视频的普及让影视制作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与之相应的技术教育也应突破传统专业教育观念向多学科辐射延伸,各学科需要将影视制作技术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为学科融合发展提供基础保障[9]。
(二)影视制作技术教育模式固化
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存在教育模式固化的问题。首先,影视制作技术课程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以摄影基础、PR剪辑、灯光入门等影视制作技术基础课程为主,而特效制作、全景制作、影视包装、影视创意等制作技术进阶课程缺位。其次,缺少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最后,传统的影视制作技术课程创新性不足、授课方式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10]。与国内一流专业学科建设高校相比,西部地区高校在影视教学过程中对实操应用环节和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学生作品等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指导学生制作实践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能方面的教学经验。今后应通过“以赛促教”和“产学实践”,把课程作业对标国内外影视专业比赛或同影视产业与消费市场进行有效衔接,增强学生的艺术和商业自觉。
(三)影视制作技術教育水平滞后
影视制作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的繁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相对落后,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首先,影视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影视制作技术和设备更新周期相应缩短,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育面临配套教学设施和创作实践滞后的问题[11]。同时,高校教师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的“双师型”人才相对较少。现阶段,高校影视专业教师招聘主要以专业和学历作为人才引进的标准,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被拒之门外,导致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比例失衡问题突出[12]。
三、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一)培养媒体融合和学科交叉意识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生态下,影视教育是艺术和技术教育,也是视听思维的媒介教育。新文科建设及技术的融合推动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发展,要求西部地区高校树立学科融合意识,促进影视制作技术教育向通识教育发展,找到学科交叉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影视制作技术教育的发展,形成“大影视”思维,更好地挖掘影视制作技术教育的潜力。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跨媒介、跨学科教学研究机构,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开展这些教学活动,西部地区高校增强学科交叉、媒体融合意识,为培养具备跨界思维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影视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影视创作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影视制作技术人才,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应拓宽高校影视技术教育人才的引进渠道,设置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进行人才选拔。开辟专业人才绿色通道,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向创作成果、实践能力方面倾斜。例如,可以结合高校人才选拔和行业人才聘用的方式,通过校招、社招等多种渠道招聘影视制作技术教师。与行业内创作者进行合作,定期开展实践教学讲座,以弥补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人才的不足。注重培养理论型教师向理论与实践“双师型”教师发展,高校应创造条件提高理论型教师的影视制作技术能力,实现教师队伍从重理论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13]。
(三)规划调整课程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影视制作技术教育的推广,需要西部地区高校打通专业壁垒,分专业、分层次、分阶段规划调整影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其次,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学习能力、年级等适配课程内容,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分阶段设置基础入门、技术进阶等课程。最后,按照影视专业实践课程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建立完备、立体的影视制作技术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自主开展影视创作实践打基础[14]。
(四)加快影视制作技术产教融合
为提高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育水平,高校应加强和影视制作技术研发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的合作,调整传统影视制作技术教学模式,提升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质量。南京大学白净教授在第六届传媒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上指出,影视产业市场与高校教育联手创造可行的应用场景,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对前沿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因此,西部地区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快产教融合,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引进来”即校企合作,引进一、二线城市影视制作公司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通过举办讲座或集中授课等方式,结合影视制作技术在具体创作实践中的应用,加强高校影视专业与行业的深度交流合作。“走出去”即高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学生走进影视制作公司观摩学习、参与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实际发展状况,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开阔其专业视野。另外,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是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可以为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提供实践性的参考和指导[15]。
四、结语
影视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助推影视艺术的发展,从2D平面影像到3D立体影像,从1080P高清画质到4K和8K超高清画质,从纪实拍摄到运用VR技术、AR技术、MR技术,媒体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拓宽了影视创作的发展路径,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想象。西部地区高校面向市场需要,应乘技术发展的时代快车强化影视制作技术教育,从转变固化思维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最终实现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育体系的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高校影视制作技术教学现状的认识,提出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广跨学科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西部地区高校影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影视教学改革,也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关夷君,邵长顺.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2(8):144-147.
[2] 朱枫,滕俊杰,崔轶,等.开启技术与艺术的新浪潮:一次关于影视8K技术的研讨[J].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2,4(2):4-17.
[3] 黄暾炜.电影纪实美学的新探索:以8K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例[J].上海艺术评论,2020(4):70-72.
[4] 刘蕴莹.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7):249-250.
[5] 刘寅.探讨现代科技和传统美学在电影制作中的碰撞与融合:以《流浪地球2》为例[J].现代电影技术,2023(4):4-12.
[6] 刘霞,陈昌凤.沉浸、在场与交互:混合现实技术下原创综艺节目创新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1):69-72.
[7] 宋红岩.媒介融合时代的高校影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电影评介,2012(13):78-80.
[8] 刘育涛,王华君.高校影视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研究[J].电影文学,2011(23):164-165.
[9] 刘修敏.技术赋能与实践创新:5G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定位与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3):89-96.
[10] 马梅.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的实践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97.
[11] 周合强,阙镭.技术驱动与范式创新:5G背景下高校影视教育教学与管理[J].传播与版权,2021(9):38-41.
[12] 欧阳宏生,闫伟.影视教育:现状、问题与出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欧阳宏生教授访谈[J].当代传播,2010(4):104-105.
[13] 贡其力.后媒介时代数字视觉文化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启示[J].传媒论坛,2023,6(5):80-82.
[14] 李孟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影视教育实验室的应用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23,33(2):116-119.
[15] 张淑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影视创作类课程改革策略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236-238.
作者简介 赵金波,讲师,研究方向:亚洲电影、影视教育。 散斯尔,助教,研究方向:媒体策划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