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资”为突破口 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见实效

2023-09-10何玉国

新长征·党建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三资村级集体经济

何玉国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农民民生福祉,更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2022年以来,舒兰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吉林市委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部署要求,把农村“三资”清收作为全面盘活村级资源、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坚持目标导向,细化工作举措,狠抓任务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加强组织推动。舒兰市委高度重视农村“三资”清收工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和部分村开展专题调研,及时为“三资”清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把脉问诊、开方治病。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党建工作会和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座谈会、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以市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双组长”的全市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市级领导、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副职领导和乡镇机关干部“四位一体”包保帮扶机制,形成了市委书记抓乡镇书记、乡镇书记抓村书记,市乡书记面对面指导村书记的工作局面,强势推动“三资”清收走实走深。

强化政策驱动。制定《舒兰市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各村的具体分工和责任,确保“三资”清收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形成了全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全市实施“百日攻坚”“提质增效”“三抓三早”和“三资”清收等专项攻坚行动,梳理下发配套扶持政策23条,整合资金3500余万元。

广泛宣传发动。利用村广播、明白卡、流动宣传车、微信群以及村务公开栏宣传“三资”清收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规定,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卡册10万余份,引导群众在掌握清收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清收工作、参与清收工作、监督清收工作。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开展“三资”清收专题培训,重点对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解读,对“三资”清收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清收工作的程序和标准,基层工作人员政策掌握能力和处理具体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明确任务,强化工作落实

全面摸底排查。采取“以账找物”和“以物对账”的清查方式,围绕11项重点内容,对全市211个行政村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盘点、核实、登记。同时,动员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乡贤、老模范等参与排查深挖,逐村建立清收台账,实现资产资源总量、资产状况、使用情况、管理责任、经营收益“五个清楚”。全市累計排查应收资源总量53万亩、不合理合同135份、闲置校园校舍80个、厂房12个、水库塘坝65座。其中,法特镇在全市率先发动“三资”清收工作,采取乡镇领导一人包一村方式,逐村逐户宣传发动,全面梳理核实“全户消亡”和“两头有地”情况,为整镇推进“三资”清收开好局、打好底。

突出关键环节。将农村册外地、全户消亡地作为清收重点,采取村级实施、乡镇站台、市级督战方式,分类推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班子和党员作用,实行村书记包保“重点户”,村干部包保“观望户”,党员带头上缴的工作方式,压茬推进清收工作。吸纳老支书、老会计充实专班力量,协助各村稳步推进疑难问题化解。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211个行政村涉及“三资”的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查,逐项甄别,对明显违背合同法规定、明显有失公平、明显未经民主程序等问题合同进行纠正,及时依法追回。同时,突出抓好入账统计,坚持应统尽统、应入尽入,严格按照全市要求和统计口径,逐个乡镇、逐个村抓好落实。白旗镇嘎呀河村村书记在“三资”清收工作中敢于担当,不怕压、不怕难,从村干部和自家亲属入手,清得彻底、群众服气,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金马镇以清收册外地为重点,现已清收资源30347.6亩,占应收总量的86%,收回资金132万元,村均增收12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收册外地23.5万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300万元,村均增收10.9万元,清理不合理合同135份,清收资产105个(座),“三资”清收成果位列地区首位。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印发《关于合理确定2023—2025年农村集体“三资”清收依法回收土地承包基准价格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市区位特点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片区,明确每年土地承包基准价格,并规定承包期限不得超过3年。各村在全市指导价的基础上通过“六步工作法”等民主议事程序确定土地价格、发包程序,确保承包工作公开、透明。建立收入管理制度,将土地发包收入全额纳入村集体收入账户,履行民主程序后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等领域。建立发包管理制度,按照“谁耕种谁承包”原则,严格履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发包程序,使用规范的承包合同文本,规避产生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发展特色产业。印发《舒兰市关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指导乡村两级党组织提升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率。把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兜底保障项目整县推进,持续监督指导8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运营,跟踪推进落实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村均增收近10万元。全域推进白鹅养殖产业项目,落实“鹅十条”扶持政策,探索白鹅养殖产业与经济弱村、脱贫户挂钩机制。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50万元,在法特镇西良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8公顷的白鹅产业园区,园区建设养殖棚舍85栋,养殖收益覆盖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每村增收5万元。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建设吉舒棒槌沟棚膜经济园区、天合蔬菜园区等棚膜园区,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500栋。全力推进肉牛肉鸡养殖、花卉苗木种植等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鹅村、花村、鱼村、药村等专业村屯70余个,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三、强化督导,层层传导压力

建全考核体系。将“赛马”机制引入“三资”清收工作,制定《舒兰市农村“三资”清收任务清单》和《舒兰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赛马”机制考评细则》,将“三资”清收作为考评重点内容,以清收资源资产完成率作为考评指标,进行定期考核。

强化日常督导。组建市级农村“三资”清收专项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推进情况进行巡回督导,实行周调度、月排名、年挂榜,对推进不力、入账不及时的约谈主要领导,对村级集体经济排名前3和排名4~10名的乡镇分别奖励10万元和5万元工作经费,对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按照规定兑现村干部发展绩效。(作者系中共舒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若拙

猜你喜欢

三资村级集体经济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阳光财务——嘉兴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