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023-09-10陈佰裕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
■陈佰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
信息技术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条件,打破了传统商业合作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机会增加,各交易主体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新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与环境方面的支持,更需要优秀的人才加入。因此,各教育机构应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在课程设置之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需求与特征,据此调整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机制,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功能性、人才的综合素养、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内涵概述
所谓的跨境电子商务指的是跨越不同国家、领域的线上经济合作形式,其中涉及信息技术、跨境支付管理等多种技术内容。经过调查可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行业的扩张也造成了人才需求的增长。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具备经济活动管理的基本能力,还应了解电子商务、跨境经济合作等相关知识,具备创新发展的思维,能够灵活应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各种需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设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或课程,但其每年输出的高质量人才依旧无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实体经济遭遇了巨大冲击,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增多,行业竞争压力增加,很多实体外贸企业也逐渐转向电子商务贸易形式,这也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激增的重要原因。
二、跨境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特征
1.基本职业素养
目前,国内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或课程的主要为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又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机构,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上教育理念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理念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或课程非常合理、有效。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首先是“商务”人才,其次是“电子商务”人才,最后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因此,人才教育中应当将商务性专业能力以及其基本职业素养作为教学重点,围绕跨境电子商务进行职业介绍与职业规划,深化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职业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课程与职业选择。
2.语言沟通能力
跨境代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至少需要掌握一门外语,这样才能在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加强与对方的沟通,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英语作为目前全世界通用和认可的国际性语言,应当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且教师在教学时还应着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传统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只有熟练掌握外语才能实现与外商的流畅通话,才能准确表达出合作的意愿与要求,进一步推进合作的深入。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涉及多种工作内容,如网络平台运用、产品优化管理、推广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具备电子商务管理专业能力的人员使用英语进行沟通,此时人们的无障碍沟通能够提高信息交互的效率,进而帮助人们获取更多跨境电商合作与销售的渠道,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网络销售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的产品营销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大部分跨境电商贸易产品主要在网站平台进行营销,并在网络平台完成支付、购买、发货及售后。其中,网络营销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具备较好网络营销能力的人才能扩大用户群体,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应当具备网络销售的能力,通过市场大数据收集市场需求分析了解更多市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至产品开发与制作部门,共同优化产品制作与营销战略,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之后再根据产品寻找外贸合作商,进行商务谈判,分析产品客单价、转化率、丰富度等核心指标,开展网络营销宣传。后期还应跟踪网络营销的数据,并将其与该阶段产品的真实销售量进行比对,了解产品销售的规律和特征,分析营销方案的作用与不足之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网络营销方案,提升用户活跃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4.创新创业能力
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从某个角度来说属于创新商务合作与发展形势,其所需的人才是同样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如网站运营、在线售后、综合推广、物流与风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都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行时所要开展的工作。各教育机构应当重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市场敏感度,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赋予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1.就业观念和用人需求间的矛盾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或课程,但目前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数量还是严重不足,导致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就业观念与实际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问题。学校在教学之前并未对真实的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并未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变化作出任何课程教育方面的调整,这样的教学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以及就业发展的观念,出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节的情况。此时市场上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严重不对称,就出现了企业与学校两端发力却无法达到行业建设需求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学校更加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基础理论教学,为关注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职业技能的丧失,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人才输送和人力资源管理对接不佳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电商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25年,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较2020年的6015万人增长985万人,年均增长约200万人。截至 2022年3月,电商直接就业和网络创业从业人员达到4126.32万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2019年新设本科专业,每年招生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开设本科跨境电商专业的高校数量由2019年的7所增至目前的78所,但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始终远远大于人才培养输出的速度。最好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应当是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这样能够实现教育与职业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加深其对职业的认知,缩短学生毕业工作的适应时间。但目前高校缺乏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资源,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输送与人力资源管理对接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在进入岗位后出现了较大的心理落差,无法适应企业发展与管理状况,对自身职业发展造成影响。
四、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1.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重要的职业教育专业,学校应当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专业与产业、岗位与人才之间的对接,为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作出指引。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将专业教学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经验,为其打开行业的神秘面纱。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培养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综合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之下,学校应认真筛选教育教学的教材,革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增加有关跨境活动管理、网络支付管理等行业相关内容。跨境电商本身是交叉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学校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拆分,增加有关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内容。其中,电子商务课程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学生应当了解网络用户的开发与维护要点,能够独立完成订单处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网络营销推广、物流管理等工作;国际贸易则包括了国际产权、跨境支付、国际物流等多种知识;商务英语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对象的意图,更好地提出我方意见,实现无障碍沟通,提高双方合作的效率与诚意。
2.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育体系
在已经明确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教师还应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当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专业素养、语言能力等的培养。另外,学校还应根据实际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特征与要求打造实践课程,安排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阶段积累行业经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思维能力,为企业输出具备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包括商务平台操作能力、电子商务英语能力、跨境电商营销能力、网点运营管理能力等,这些课程均可匹配相应的实训内容,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分类管理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因此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过程中也应积极落实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坚持“全员、全程、全面、全景”四全育人的教学理念,主动寻求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构建“校企协”三方联动的专业人才实践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提供指导和保障,完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与治理体系。学校可加强与良好合作伙伴的融合工作,成立专业企业学院,结合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资源,为校内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丰富其实际工作经验,并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帮助企业完成业务拓展、数据分析等工作,深化学生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以及相关岗位的了解。学校应紧跟政府与行业发展需求,立足于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与行业中的优秀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并实现企业的分类管理,实现对合作企业人力资本、生产方式、专业技能等的分析,整合不同企业的教育资源,推动校企合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下实现革新发展,发挥企业与学校对于社会的服务价值。
4.创建教研创三维师资培养模式
学校的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应同时进行,共同打造双创团队,提升人才教育的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也是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活动,为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性支持,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情况组织有关创业技能与实践的活动项目,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之后在这样积极友好的氛围中同时开展教研工作,实现专利成果的转化,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校师资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效果,而教研工作又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活动形式。对此,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教研活动,落实横向管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5.落实导师制下双创型人才培养
导师制教学模式更加符合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可开展“以赛促建、以战促建、以训促改”的标杆性项目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技术指导,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或社团为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竞赛,尝试承接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构成基于实践驱动的“螺旋式”实践教育体系。项目式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按照“项目分析—项目设计—设计深化—技术实施”的技能训练路径开展工作,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造思维与实践技能。学校也应当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导师制的双创项目实践机制,落实“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和“职业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传统的“泛化式”教育和当前的“精英式”培养模式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6.优化电子商务教育团队
上文简单提到了跨境电子商务师资力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那么学校更加应该重视校内师资力量的提升、更新与补充,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进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首先,学校应当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师的选聘标准,为学校引入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型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多领域知识和能力,这对于科任教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只有同时具备各项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完成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参加实际商务项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学校还可以在当前教师设置下邀请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或企业管理者担任项目导师,发挥企业的教育力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教育合作,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不断升级,然而市场人才供给和需求存在较大的落差,许多高校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校企合作机会不足等问题,导致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对接出现阻碍,影响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对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据市场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与分类管理实行导师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水平教育团队,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