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2023-09-10张付丽
张付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信息化技术应用与普及,数据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社会环境渐趋复杂,加上信息内容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所处信息环境瞬息万变,学生面临的压力挑战不断增加。
尤其是“00后”大学生心理比较敏感,承压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差,与逐渐增加的压力形成明显反差。不仅如此,“00后”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对外界诱惑的抵制与真假信息辨别能力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今时代下高校及各层级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路径与教育意识,注重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并且将教育途径逐渐拓宽,提升“0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与自我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可靠性人才,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建设队伍。
一、“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探索与创新“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必须对心理健康特点有所了解,对某高校2021年新入学“00后”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量为900份,回收问卷中898份有效,问卷发放以随机发放为主,问卷发放男生与女生分别为348人、552人,问卷回收率为99%。根据问卷调查中的内容,梳理出“00后”大学生以下心理健康特点。
(一)“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趋势良好,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有待增强
“00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较高,加上社会与高校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健康的引导。但是对“00后”大学生问卷调查中“你了解‘心理健康标准’这个概念吗?”的选项统计中,48.26%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比较了解,33.83%的学生是不太了解,5.47%的生学生不了解,仅有12.44%的学生很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认知并不清晰。
(二)“00后”大学生恋爱观正确,失恋承受能力比较差
“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客观看待恋情的变化是重要内容。根据相关调查发现,“00后”大学生恋爱观正确,在恋爱关系中明确自己的追求及选择对象的标准等,虽然大学生恋爱目标明确,但是面对恋爱关系的结束却没有较强的承压能力。
(三)“00后”大学生擅长自我反思,自尊心有待增强
结合问卷调查中关于大学生面对批评时的态度,69.78%的学生敢于直面批评,并在批评中去寻找价值积极反思。由此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面对批评与指责能够正确对待。当然也存在一些学生自尊心缺乏,面对批评会表现得比较偏激,甚至“怀恨在心”,这方面需要“00后”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
(四)“00后”大学生学习压力大,自主学习形式丰富
“00后”大学生属于典型的网络化群体,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熟练。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去查询资料,调整自我学习方式。借助互联网工具辅助,如电子笔记、网络平台以及网课资源等,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延伸拓展知识体系。但是“0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作为家庭的希望,大学生有各方面压力。问卷调查中对学生压力大的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其压力主要包括四方面:其一是家庭方面的期望;其二是同学之间的竞争;其三是老师提出的要求;其四是自我学习与管理约束。特别是高校教学改革、市场人才环境变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巨大,2.4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5.22%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并伴有严重失眠症状,37.06%的学生明确表达出自己压力很大。
(五)“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对和谐,人际关系复杂引发焦躁
人际关系方面同样是心理健康调查的重点。“00后”大学生进入校园就意味着生活空间发生变化,从家庭空间变为群体性空间,学生必须学会处理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更舒适、快速地适应校园生活、积累群居生活经验等。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整体比较温和,调查发现,“0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中非常不好为1.87%,较不好为1.62%,一般为18.91%,较好为44.15%,非常好为33.46%。当然9.2%的学生会因为人际关系变化而产生焦躁,与同学相处方式、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不科学等。
二、剖析“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诱因
对于“00后”大学生来讲,独生子女居多,对比70、80、90后的学生,“00后”大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对富足,并且保姆式的家庭环境,导致“00后”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相对较差,虽然具有一定独立性,但是整体适应能力有待增强。加上“00后”大学生注重自我,交流与沟通等缺乏技巧。外部环境同样为“00后”大学生带来较大压力,部分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缺乏生活动力,对于责任的重视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呈现。此外学生与其他人主动沟通欲望低,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继而演变为心理疾病。根据对“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诱因的梳理,发现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1.学习压力比较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自律性明显下降,学习态度松懈。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满意或者过度沉迷网络,平时学习不用功,期末考试的时候压力倍增,增加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风险[1]。
2.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待改善,自理能力与适应力比较差,过度依赖父母、教师。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当,无法对恋爱情感变化或者是家庭变故等很好地消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偏激问题[2]。
3.升学压力与就业压力双重影响。市场人才竞争激烈,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学生必须克服竞争积累的环境。学生理想、人才竞争、社会现实之间相差较大,加上学生自身能力问题,同样会加剧心理健康问题[3]。就业压力更是“老生常谈”的内容,就业压力大,市场人才竞争激烈,“00后”大学生还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若现实打击过大,学生必然会心理失衡,逐渐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正视,并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疏导,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科学预防学生心理问题。
4.“00后”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深层次剖析“0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发现,网络对“00后”大学生的影响极深。虽然网络在很多方面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等给予了方便,但是“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娱乐购物、消磨时间、放松身心等方面,学生的首选80%为网络平台。如学生购买需要的物品,各种类型的网络购物平台,不仅物品齐全,还可以足不出户、货比三家。网络上的饮食App与小程序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购买美食。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知识,还能够在网络上交朋友、追星等。无处不在的网络必然会影响学生现实生活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等,久而久之从网络寻求便利逐渐演变为过度依赖网络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三、“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
(一)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对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研究当前“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现状的调查结果,高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并以更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对“0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4]。立足于“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认识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组织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充分利用高校有效资源,如校园网站、校园电子屏、校报与广播等,积极落实“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步伐。
1.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的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框架的构建贯穿“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将其纳入大学必修课中[5]。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巩固“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充分发挥出课堂教育全面性特点。积极运用线上线下综合教育手段,并加入中国MOOC平台,借此帮助“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覆盖,打破授课对象单一的局限性。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调查与研究力度,学习与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在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巧妙融入教育案例。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为基础,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疏导、临床咨询经验提炼等,多维度讲解教育案例,引导学生重视自我生活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成长与心理调节。此外,还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精准宣传,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为渠道,传授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科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人生价值观,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问题进行调解[6]。
2.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专业机构
根据“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组建成立以心理健康咨询为中心的指导体系,并聘请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医务人员,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传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方法等。通过心理健康咨询专业机构的设立,为学生提供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压力释放方面的服务,为高校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数据提供帮助,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提供紧急救助。科学适当的危机干预,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疗意义重大[7]。
以学生心理普测工作为基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相关数据库,做好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全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监管,并且组织相应的心理测评,如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测评、学生受到重大创伤后的心理健康测评等,借此更好地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并且展开科学风险研判,为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进行可行性优化。针对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群体,构建心理问题预警信息库,着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对心理问题出现诱因的分析与心理问题现状去制定针对性疏导与教育方案[8]。
3.组织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组织设计,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精准定位的重要途径。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邀请国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指导,传授心理健康教育授课经验等,对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进行普及。不仅如此,主题活动中还应包含挫折教育、抗压能力培养等内容,借此将“00后”大学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升,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9]。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环境
1.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结合“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积极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注重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营造,通过模式的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空间的拓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拓路径。收集“00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尊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观意愿,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更倾向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参考某高校,以辩论赛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教师会选择心理健康热点问题,学生针对其中的心理健康观点进行辩论,为获得辩论胜利,学生会提前阅读、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辩论素材与观点论证等。激烈的辩论中会出现大量心理健康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学习到很多心理健康知识,学生辩论后总结“整个辩论赛让我收获颇丰”。
2.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营造涉及很多方面,以高校为中心组织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可。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够进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模拟环境中,通过实时参与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共性,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至关重要。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心理健康成长中心活动或者是心理剧大赛等都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环境的重要形式,通过周围环境设施的设置与活动的引导,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10]。利用音乐疗法、运动等,对学生心理压力有效释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学生营造理想健康的心理环境等,使得心理调适能力得到增强,心理健康素养明显提升,而校园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的体现[11-1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发现目前“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是因为家庭、就业、升学等压力影响,存在如抗压能力弱、适应性差、情绪调节不理想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与未来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主力军”,高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以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或者辩论赛等,积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自我适应、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等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磨砺学生品质,科学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等,以此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