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工作中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3-09-10胡丽清

名师在线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幼小思维能力幼儿园

文 /胡丽清

引 言

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的课程内容完全不同,而且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有所差异,无论在学习方式还是在课程重点、难度方面都有非常显著的不同。所以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工作时,需要将幼小衔接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落实,这样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让幼儿能够迅速地具备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能力,更好地夯实幼儿的学习基础。不管面对什么教学内容,教师都需要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思维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幼小衔接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并给学前教育阶段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思想启蒙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需要从学习能力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培养,这样才能让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小学学习时光。在新时期的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学习能力所包含的要素比较丰富,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分别为动机、能力、意志和习惯,这几种又可以进一步细化[1]。以动机为例,主要包含主动性、目标意识以及好奇心,可以说,学习能力的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水平和素养培养。因此,幼儿教师需坚持以落实有效衔接为根本任务,深入探索幼儿的实际需求,并重点培养其良好的品质素养。

二、幼小衔接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缺失

在小学一年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些小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和上课模式,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积极。这些都是由于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些小学教师认为这是幼儿园的责任,与小学本身无关,有些幼儿园认为这是小学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导致衔接不到位。

(二)幼儿教师没有树立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幼儿的自我意识尚不清晰,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多依赖于幼儿教师的指导。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信息沟通不到位,传递不及时,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问题认识不足,没有领会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内容和要求,认为只要让幼儿在幼儿园好好学习就行了。教师意识的缺失,是幼小衔接工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树立幼小衔接观念,深入理解学习能力

教师需将幼小衔接的战略思想落到实处,顺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侧重对幼儿学习能力进行规范性建设与培养,这样才能让幼儿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意识,养成规范的学习习惯,生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在具体落实品质教育期间,教师需要综观当前的素质育人培养要求,明确学习能力的基础构成要素,分别从学习的动机、态度、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出发进行有效干预。同时,在落实品质教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贯彻儿童本位的思想,切实分析和了解幼儿的真实诉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制订培养方案,确保育人效果更显著。

(二)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增强幼小衔接的效果,有关部门和幼儿园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为实施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后天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创设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2]。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适当改动,让学生提前适应一人一桌的座位模式,在课堂也用小学教学的要求约束学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小学课堂;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由、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不束缚其天性,让幼儿有尽情想象的机会,强化自主意识,成为有主见、敢表达的人,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积极作用。

(三)满足幼儿好奇心理,引导提升学习兴趣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外界的事物,教师不能扼杀幼儿的求知欲,而是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利用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求知意识,保护好他们的探究欲,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和研究,使幼儿在实际行动中获得更多直接经验,让幼儿形成不畏困难、勇于探究的品质素养。这样的品质同样是幼儿进入小学时期所需要的核心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活动,让幼儿结合谜语展开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探索谜底。这有利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提升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展开艺术类的学习实践,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学习的乐趣,以便在进入小学后能更好地融入小学学习生活。

(四)在引导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幼儿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尚不完善,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情况,选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幼儿思维发展。动手实践是一种培养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幼儿学习适应能力的开发[3]。在幼儿园阶段,大部分教师侧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一些教师在幼儿动手实践过程中未能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发展效果不理想。例如,教师会让幼儿自己尝试种一些蒜苗、西红柿等,但并未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的特性。又如,在自己动手搭建积木时,幼儿会直接选择自己认为可以使用的积木。如果尝试成功,幼儿就不会再尝试其他积木,幼儿没有思考自己选择的积木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这种动手实践只是一种单纯的反复尝试。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思想进行验证,培养幼儿的问题探究及解决能力。

(五)发展幼儿多元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思维也是进入小学阶段必备的学习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在大班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多元思维能力,带领他们正确地面对问题,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开放、灵活的思维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还能够进一步对小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幼儿在各个学科领域都能够发展思维能力。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创编故事的活动方式来鼓励幼儿形成想象力思维,并且可以让幼儿从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出发,进行改编或续编。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理解和复述故事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利用事件来考查幼儿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日常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从而找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六)突出幼儿教学主体地位,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通过突出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让幼儿在面对不同的学习活动时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在与幼儿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的时候,要合理创新班级活动,不断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幼儿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之后,教师再将幼小衔接的教学思想进行合理有效运用,帮助幼儿提升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夯实幼儿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改变自己传统教学思想时,可以突出幼儿在课堂上学习、思考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时,教师首先需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进行新知识内容学习的时候,提前预习,使幼儿对不同的理论问题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探索,增加幼儿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

(七)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幼儿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情况,对自己与幼儿的交流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反思,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为了提高幼儿的认知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将知识的讲解与实践教学活动合理、有效地融合起来,有效发展幼儿的学习思维,帮助幼儿合理概括不同的学科问题,从幼儿角度出发,加深幼儿对理论知识的解读。教师要在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下,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将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的知识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丰富自己对知识内容的讲解方式及语言,从而提高幼儿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在组织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幼小衔接的教学理念进行合理有效的落实。

(八)益智游戏培养思维能力

个体要能够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而获得的[4]。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通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区角游戏中要适当引入适合幼儿的益智游戏。以“幼儿华容道”游戏为例,教师可将华容道进行简化,准备好大小相同的方块,让幼儿将方块左右或前后移动,最终移到指定位置。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玩法,如时间比拼、图片排序等游戏,让幼儿在寻找路线和目标定位时积极思考,开动脑筋,提升思维能力。棋类游戏,如五子棋、军旗、斗兽棋、跳棋等,本身就是益智类游戏,需要幼儿考虑好每一步走法以获得胜利,有利于开发幼儿的脑力;开展科学小实验,如“点亮小灯”“空气炮”等,激发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可以对幼儿提问,让幼儿在课下去找寻答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除此之外,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拓宽教师教授范围的一种方法,幼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感知和了解,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激发起对学习真正的热爱。

结 语

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发展幼儿的综合学习思维,拓宽幼儿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知,让幼儿在面对不同的学科问题时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促进幼儿对理论知识内容运用有效性的增强,有效提高幼儿对小学阶段生活的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幼小思维能力幼儿园
培养思维能力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培养思维能力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