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短讯

2023-09-09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星链月球轨道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召开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8月18日报道,当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在京召开,介绍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特别是空间站建造期间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中国空间站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工程已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全面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正式运行,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现。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获得原始实验数据近100TB,下行了近300个实验样品,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已有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各行各业。

陆地探测四号01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8月13日报道,当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陆地探测四号01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满足我国及周边区域防灾减灾、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统一构型设计思路。

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8月9日报道,当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将与环境减灾二号05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大幅提升观测重访的时效性,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中分辨率SAR数据持续供给的需求。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户为应急管理部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与05卫星采取双星在轨组网运行模式,具备获取全球5米S波段雷达图像数据能力,为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业务化应用提供基础保障,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监测等行业领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在西昌、酒泉、太原三个发射场执行任务。本次任务使用的火箭为两级状态构型,全箭总长约42.3m,起飞质量241t。

风云三号06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8月3日报道,当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风云三号06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风云三号06星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风云三号06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中的一颗,将接替风云三号C星承担上午轨道气象业务,星上装载了10台有效载荷,其中包括两台新增的紫外高光谱臭氧探测仪,卫星整体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能力更强、设计寿命更长。风云三号06星与D星、E星、G星组网后,将进一步发挥风云低轨气象卫星完备观测网的整体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本次任务是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自1988年首飞以来,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相继研制甲、乙、丙三个型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为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多种类型和不同轨道需求的卫星发射能力,曾多次完成风云系列卫星发射任务。

遥感三十六号卫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7月27日报道,当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六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制。本次发射也创下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150次发射成功的纪录。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火箭起飞推力达300t,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具有高可靠、高安全、低成本、短周期发射等特点。

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发动机试车取得连续成功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7月26日报道,22日,我国载人登月火箭长征十号主发动机再次试车成功。本次试车验证了发动机飞行任务剖面,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固化、产品技术基线确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试车的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作为燃料,由新一代运载火箭使用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改进迭代而来,推力达到130吨级。长征十号运载火箭高度约92m,起飞质量约2187t,起飞推力约2678t,它的奔月轨道运载能力能达到27t,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3倍左右,预计在2027年具备首飞条件。

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7月23日报道,当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四象01~03星和银河航天灵犀03星共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四象01~03星主要用于获取遥感观测数据,提供商业遥感服务;银河航天灵犀03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技术验证,它是我国首颗使用柔性太阳翼的卫星。4颗卫星均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承包商提供发射服务。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的能力,对应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3t。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023年7月21日报道,20日,经过约8h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七号时舱内配合到此次出舱活动,用15年的执着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航天员朱杨柱成为我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根据计划,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安装任务。

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7月10日报道,9日,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远征一号S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本次任务中,该火箭首次实现北京远程测试网络系统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远程辅助测发系统互联互通,在北京远程测控大厅可对发射场火箭总装、测试、发射进行远程辅助支持,减少人员往返发射场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发射效率。

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8月23日报道,当日,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南极附近区域,使印度成为第4个登月的国家。据悉,月船3号探测器包括1个推进模块、1个着陆器和1辆月球车。推进模块呈现盒状结构,安装了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和通信设备,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充当了中继卫星。在奔月途中,推进模块先后驱动探测器连续5次提升近地轨道高度,8月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8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接下来缓慢多次降低轨道高度,为着陆月球做好准备。月船3号的着陆器相比前代质量增加了至少200kg,体现其装载设备和安全保障措施升级。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借助坡道释放26kg重的普拉吉安号月球车,正式探索月球表面。月球车配备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和α粒子X射线光谱仪。其中,X射线光谱仪突出于月球车前端,并旋转90°,以便研究下方物质,揭示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帮助科学家确定着陆区域周围土壤和岩石的元素成分。月球车还携带了地震仪,计划进行探测月震的科学实验,希望获取有关月球内部结构的线索。从印度整个探月工程规划来看,印度航天机构对“月船3号”寄予厚望,早在发射之初就自信满满地表示,它将证明印度作为新兴技术强国在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帮助印度在全球太空科技领域树立领导地位。月船3号在印度探月计划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前,印度提出了环绕探测、着陆探测、月面取样和取样返回共4个阶段的探月任务规划。其中,月船1号实现了环绕探测任务,还实施了月表撞击探测;月船2号的目标是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并开展巡视探测,不幸失败后,交由月船3号实现。为了提高航天自主能力,印度正在论证月船5号项目,可能在2030年前后发射。其定位和功能类似月船4号,同样计划着陆在月球南极,但将由印度主导任务,研制大型月球车,钻取样品进行原位研究。更进一步,印度还在考虑月球取样返回的远景任务规划,可能命名为月船6号,但实施时间将在2030年之后。不难看出,印度探月规划选择了“绕、落、回”的宏观发展思路,但印度根据自身能力和国际合作环境,重点规划了月球南极区域取样探测任务。除了上述与日本开展探月合作、寻求搭载美欧仪器外,印度还签署了由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协议”,将与美国在探月方面加强合作。比如,月船3号的着陆点选定,是印度综合权衡月船2号轨道器和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高分辨率照片、数据的结果。在月船3号着陆月面的过程中,NASA的深空网络多个大型天线提供了支持。

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失联坠毁

据澎湃新闻2023年8月21日报道,俄罗斯时隔47年后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任务前半段基本顺利,但在落月的最后一次轨道调整出现问题,最终撞月坠毁。按照预定计划,莫斯科时间19日14时10分向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发出信号,以便其进入着陆前轨道,但在操作过程中,探测器出现异常情况,无法按照规定的参数进行操作。根据俄方公布的信息,这次变轨目的是让月球-25号进入一条18×100km的预着陆轨道,但是这次变轨出现了异常,这也是该探测器进行软着陆阶段的关键变轨。探测器于8月11日发射升空,计划在月球南极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陨石坑附近软着陆,在之前一篇关于俄罗斯探月的文章中,提及了月球-25号是俄罗斯重返月球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颗探测器,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演练环极地区软着陆的基础技术,并对月球南极地区的特定区域进行接触研究,包括测试软着陆技术,在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的痕迹,研究月球两极地区的化学组成。除了科学任务外,月球-25号探测器的目的还在于检验工程体系,整合技术资源,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同时,该探测器还承担着为俄罗斯测试在月球极区软着陆、精准着陆、极地通信等技术的重任,并为俄罗斯今后建造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依据。在月球-25号之后,俄罗斯还将发射月球-26号、月球-27号和月球-28号,其中月球-27号和月球-28号同样也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因此,作为俄罗斯新探月计划的月球-25号对俄罗斯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如今失败势必对探月计划造成不小的影响。

SpaceX成功发射第98、99批星链卫星

2023年8月11日、17日,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了第98、99批次的星链卫星。两次发射各将22颗V2Mini送上太空,截至28日,SpaceX已经累计发射超过5000颗星链卫星。目前,SpaceX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星链互联网服务的公开测试或预约。据测试用户反馈,星链互联网服务的速度和稳定性都超出了预期,甚至可以支持在线游戏和高清视频流媒体。以日本为例,星链的家庭民用版收费为,硬件费用约为250美元,类似于卫星锅;服务费约为45美元/月,卫星提供220Mbps的下载速度、25Mbps的上传速度和25~50ms的延迟。

2023年8月28日,SpaceX公司发射第101批次星链卫星,将22颗星链V2 Mini卫星送入太空,目前星链系统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5000颗。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调查评估中国的遥感技术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同时,要采取政策鼓励、设施配套、利益机制创新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向产业集聚区聚集,逐步建立起集聚优势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集群。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4日报道,8日,为美国国会和白宫提供政策建议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发布征集案,旨在编写一份中国遥感技术目标、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的评估报告。随着中国继续部署更先进的成像卫星和侦察用航空器,该委员会正在对中国遥感领域的进展进行调查,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分析中国对美国或其他国家在部组件、软件和其他技术上的依赖程度,以及中国或美国在关键部组件上是否存在“卡脖子”问题。该报告关注的另外一方面是商业遥感技术如何在情报、监视、空间态势感知和反潜作战等领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支持。

美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宣布取消多个商业遥感许可限制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4日报道,7日,美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空商业办公室下的商业遥感监管事务办公室宣布,鉴于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受现有商业遥感许可限制而无法向公众提供其全部遥感能力,因此取消多个限制条件。此外,该办公室还删除了其三级许可证的39个单独临时限制,减少了全球成像限制,取消了快速重访限制以及所有X频段合成孔径雷达临时限制,仅出于国家安全保护要求保留了少量三级许可临时限制。随着该政策的宣布,本影公司(Umbra)发布了一张0.16m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称其为有史以来发布的最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图像。该许可变更为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向客户进一步扩展其数据产品奠定了基础。

美利奥斯特拉公司推出新的小型卫星平台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4日报道,6日,美利奥斯特拉公司(LeoStella)公布了其最大的小型卫星平台LS-300的详细情况。该卫星平台长度与一艘小型游艇相当,宽度为10m,质量为500kg,可容纳250kg有效载荷。其太阳能阵列得到了优化,可以提供1kW功率,能够执行更苛刻的任务。LS-300卫星平台的增强功率以及更大的可用有效载荷空间,使其更适用于美太空发展局正在建造的大型低轨军事星座。该卫星平台具备容纳光学星间链路和无线电上/下行链路的能力,已被美太空发展局确定为在低地球轨道上规划大型军事星座的关键需求。

印度创企将于2024年发射全球首颗多遥感器卫星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1日报道,8月1日,总部位于印度钦奈(Chennai)的太空技术初创公司星系眼(GalaxEye)宣布,计划在2024年发射全球首颗多遥感器卫星,卫星名为“德里什蒂任务”(Mission Drishti),将不受密集云层等挑战性条件限制,能够提供日夜连续监测。“德里什蒂任务”将从同一颗卫星上获取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遥感器数据,增强数据的相关性和分析价值。该任务承诺通过一个小型卫星星座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在12h内提供全球覆盖。这种创新融合将提高对地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代表着对地观测技术的重大飞跃。

NASA“火星上升器”研发工作取得里程碑进展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1日报道,7月31日,NASA宣布其“火星采样返回”计划中“火星上升器”的研发工作取得里程碑进展,研发团队对发射所需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了测试,均获得成功。按照计划,“火星上升器”将于2028年6月与“样品取回着陆器”一起发射,之后将于2030年代初携带火星样品返回地球。“火星上升器”的发射将使用两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中第一级火箭将推动“火星上升器”飞离火星表面,第二级火箭将使“火星上升器”的第二级旋转,将样本容器放入计划的火星轨道,以便被“地球轨道返回器”捕获。“火星上升器”任务于近期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任务团队已开始进行2024年夏季关键设计评审之前的继续改进工作。

美国朱庇特-3商业高通量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据空间瞭望智库2023年8月11日报道,7月29日,美国休斯公司朱庇特-3(Jupiter-3)/回声星-26(Echostar-26)高通量通信卫星利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升空。朱庇特-3卫星是休斯公司发展的“朱庇特系统”新一代超高密度卫星(UHDS),由麦克萨技术公司基于SSL-1300平台研制,设计寿命15年,发射质量9200kg,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发射质量最大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卫星单星容量将超过500Gbit/s,用户链路使用Ka频段,馈电链路使用Q/V频段以增加用户点波束数量。卫星将为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各国约150万名用户提供宽带服务,预期下行速度最高可达100Mbit/s,支持机上Wi-Fi、海上连接、企业网络、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回程网络以及社区Wi-Fi解决方案。

SpaceX发射37颗星链卫星

2023年8月7日、8日,SpaceX公司使用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了第96、97批次的星链卫星,先后将22颗和15颗星链V2Mini卫星送上太空。截至6月份,公司宣布星链全球用户已超过150万,可在56个国家使用星链上网服务。星链V2Mini卫星的质量达到800kg,宽度约4m,太阳翼展开后宽度将近30m,通信方面增加了更多的相控阵天线,通信能力是星链V1.5卫星的4倍。

SpaceX成功发射全球最大商业通信卫星木星3号

据IT之家2023年7月29日消息,当日,SpaceX公司使用猎鹰重型火箭将木星3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在飞行3.5h后星箭成功分离。木星3号通信卫星质量达到10.1t,是人类有史以来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的质量最大的有效载荷。卫星由美国太空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研制,将加入Hughes Network Systems已在轨的卫星网络,为南北美洲提供宽频网络服务。

猜你喜欢

星链月球轨道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小心那个星链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星链”第22组卫星发射
“星链”第18 组卫星成功发射
“星链”计划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