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回答了“四个之问”

2023-09-09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红旗文稿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式总书记现代化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系统回答了“四个之问”,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推动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科学回答“中国之问”

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这一“中国之问”,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求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开启现代化建设的长征路上,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头脑,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对中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邃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提出和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励每一位中国人为之奋斗,发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提出中国梦,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再到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出命题、回答命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上不断成熟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足以证明这一理论是科学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澤东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的既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的共同特征,更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能出真知。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强调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这些重要特征和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现代化不可避免导致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拉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西方现代化往往陷入拜金、享乐、虚无主义泥沼中,中国式现代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西方现代化走的大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走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持同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二、科学回答“世界之问”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谈到,“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内容。针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思考、胸怀天下,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握全球大势,提出一系列原创性中国主张。当今世界,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中国人民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解决全球“四大赤字”,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针对和平赤字,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针对发展赤字,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针对安全赤字,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针对治理赤字,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之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正能量。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充分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远大理想。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追求、人类的共同期望,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历史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侵略与掠夺,使广大的殖民地国家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原料、手工业产品和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以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中国在减贫、抗疫、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的实践做法,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为应对全球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科学回答“人民之问”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系统回答“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人民之问,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原则。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前进道路上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还存在不少“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必须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前进道路上,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凝聚共识和力量,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实践充分表明,一切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前进道路上,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引导人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现代化建设中来,汇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必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我们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民生福祉取得巨大进步,从联合国“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发展至“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是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人民是“阅卷人”,最有发言权。前进道路上,一方面要体现“更多”,鼓励勤劳创新致富,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更公平”,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科学回答“时代之问”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走到了关键当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面对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在平台抓手上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和回答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所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亟待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在对上述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刻融入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探索的历史进程,集中体现了这一历史进程所实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有人宣称“二十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以无可辯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和世界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让世界再次聚焦中国,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蕴含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深远意义。

(执笔:李玉举  肖新建  陈志超)

责任编辑:张少义

猜你喜欢

中国式总书记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