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名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2023-09-09张晓军

甘肃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组织架构实施途径内涵

张晓军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名师教研共同体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引领城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名师教研共同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文章首先对名师教研共同体的内涵、价值以及本质特征进行分层阐述,然后重点提出了名师教研共同体的实施途径与策略,并对这一新的教育新生态的创新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名师教研共同体;内涵;价值;组织架构;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032—04

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教育扶贫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应构建区域内“名师引领、全员提高、资源共享、均衡互补”的名师教研共同体教育新生态,开展城乡联合教研和跨区域教学帮扶模式,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新渠道,实现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名师教研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名师教研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名师(教研员)共同构成的团体,共同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交流和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任务,以名师工作室(坊)为依托,是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自愿参与、共同组建、共同发展、合作交流、共同成长的共同体。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实践和研究,促进自身的成长,使每一个个体都有长足的进步,促使名师更名,骨干教师更优。共同体成为优秀教师的聚集地、未来名师的成长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享地,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群体,构建交流互鉴、共同成长、共赢共享的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新渠道[1]。

名师教研共同体,开展跨区域同步教学与研讨,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以新的研训方式实现教师的协同发展,共同提高,以训促学带动区域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共同体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极大地满足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对于县域内学校这类集体而言,名师教研共同体建立自下而上的“草根化”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学习共同体成员以团队成长为己任,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实现城乡教师学习环境、教学内容供给、教与学方式的重构。名师教研共同体整合区域名师力量,构建区域教研团队,对接区域各层级名师,开发“输血”+“造血”功能,提升区域教研水平,成为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区域学科教学研究与发展的主力军,有效解决了城乡学科的教学实践问题。建立名师教研共同体,通过名师与乡村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扩大区域名师效益,让名师课堂同步覆盖薄弱学校,帮助乡村学校(教学点)开足课、开齐课、开好课,实现城市优质资源反哺农村,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推动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名师教研共同体逐步成为县域内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路径选择,也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二、名师教研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与特征

名师教研共同体以名师工作室(坊)为载体,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模式——“1+x+n”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即一位首席导师+三位左右二级导师+每位导师至少十个学员的学习共同体),实行分学段、分课型、分主题式的多维研讨模式。名师教研共同体实行首席导师负责制,由领衔专家负责组建共同体,对共同体成员按照个人专长和教研需要进行分工,协同开展活动,统筹保障教研质量。共同体采用“专家负责、团队协作”的方式,即由名师或资深教研员担任首席导师,首席导师需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组织能力。首席导师负责设计教研框架,在共同体发展愿景和特色发展规划上统筹谋划,给予教师成长专业性和方向性指导;二级导师身处教学一线,提出和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现场,能够很好地解答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他们可以和一线教师实现同步单元教研,按单元分配任务,组织教研和示范教学[2]。组织教研共同体成员有重点地对接单元教研,成员根据本地学情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本地转化,以专递课堂方式同步教学,帮助本区域薄弱学校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也可以在疑难解答、教材解读、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专业成长等方面开展研训活动,解决薄弱学校和农村教师现实工作的重难点。

名师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以教师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取长补短,引领成长,共同发展。它的本质特征:一是重心下移。教研共同体核心目标就是聚焦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彰显重心下移的培训理念,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协同发展,形成互联互动、优势互补的教育新态势。二是导师引领。导师以“真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师需求分析,组织开展通识培训和专题培训,引导创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开展同伴互助研修。三是基于现场。教研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始终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充分体现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符合农村教师的学习特点。四是便于辐射。教研共同体虽然起点低,但触角深,范围广,培训辐射周边学校,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名师教研共同体开展活动时,一定要体现以下几点:以教学任务为驱动,提升共同体研究参与度。如,开展专题化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时,教材具有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教材资源,要求共同体的主讲成员各自备课,课前分组交流研讨,课后实施主题式、参与式评课,最后再通过网络交流群进行充分的研讨。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提升共同體研究针对性。如,由乡村学校提供学科教师教学、教研需求清单,开展“对点指导”。以网络研修平台为载体,提升共同体研究辐射性。如,邀请城乡学科教师利用电脑、手机等媒介登录网络研修平台,学生端参与“名师课堂”,以辐射更多学校,共享优质课程,惠及更多学生[3]。

三、名师教研共同体构建途径

1.基于教学现场的“订单式”送培进校,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送培进校是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递到受训单位,引发受训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激发专业发展动力。它的落脚点在于教师研修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送教团队在活动过程中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与方法,推介先进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展示、微培训、互动研讨、专家点评为城乡教师搭建交流平台。送培进校是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建立“区级组织,导师实施,校级落实”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采取“前期调研——制订方案——主体实施——跟踪评估”四个步骤实施,通过“问题诊断、组织示范课、研课磨课、微型讲座、总结提升”五个环节开展。“送培进校”活动突出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培训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的实践体验:一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实践体验。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重构改课”等活动,使教师通过亲历各种备课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备课策略,提高备课能力。二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体验。通过培训前听“日常课”、培训中上“研究课”和“展示课”、培训后上“优质课”等各种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活动,使参训教师学到先进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拓展区域教研训新模式。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改革,依托名师教研共同体,实现“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中小学校常态化按需应用,通过搭建区域内课堂互联互动教学教研平台和资源管理应用云平台,帮助城乡学校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同步互动教学、同步互动教研和同步互动培训。主要构建以城区学校与乡镇中心学校一体化办学为“主干”,以农村中心校、村级小学(教学点)为“枝干”,以“三个课堂”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叶片”的智慧教学新模式,实现校际间课堂直播、点播、集体备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的常态化。依托办学共同体区域优势和区域学科资源优势,构建“1+n”的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专递课堂”在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进行,采用“双师”课堂,以直播为主,辅助互动,使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通过城乡学生共上一堂课来实现。如,采用“视听欣赏+现场解读与研讨”的方式,使教材的分析和探讨更加生动,增强可听性。“名师课堂”由学科导师、名师及专业教研员承担,以优课直播点播、教师培训、网络教研为切入点,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名校网络课堂”以区域名校为主,共享优质资源,依托搭建的云平台,由名校名师为主讲,以教材单元为教研单位,通过“异步+同步”的教研方式,解决乡村教师日常教学的难点。针对教研难点课,以示范课堂的形式,由名师和农村教师相配合,为农村学生进行远程教学,使共同体学校实现远程教研、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3.跟岗互动式“影子培训”,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学习成长。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名优教师走下去、网络空间联起来”的培训方式,跟岗教师与导师“如影随形”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现场教学环境中细致观察导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充分发挥跟岗教师的主动性,将“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通过主动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学习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开阔视野,丰富经历,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在导师的帮扶指导下,全程参与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深入班级管理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并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等。实践内容重点是“带课”研修,“带课”研修需要导师和跟岗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师徒合作构建同一堂课,两人在不同班级上同一堂课,通过课堂对比找差距。导师指导“影子教师”开展教育理论、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引导“影子教师”感受跟岗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特色,深刻体验、领悟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实践智慧,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成长。

4.聚焦“问题”为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具有促教、导学、兴师的功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器。按照“问题课题化,工作科研化,结果成果化”的工作思路,聚集问题研究,解决教师实际的教学问题与困惑,让教师加入名师教研共同体,通过“送培进校”“名师领航”“跟岗研修”等活动,教师紧密结合自身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采用提问与反思等手段,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从问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引导教师选择“问题”,通过讨论与分析,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成“课题”,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自身的内部需求,引领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四、构建名师教研共同体的创新点

一是理念创新。名师教研共同体以新课程理念和参与式教学法等教育前沿理论为依据,在抓“实”的基础上,重在名师引领、理念渗透。首席导师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和课题研究能力,二级导师课堂教学技艺精湛,他们在教学方面独树一帜,为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形式创新。教研共同体的导师直接“送培进校”,在参培教师自己的教学场景下实施培训活动,既能完成主题统领下的教师专题讲座,又能开展大主题下不同课型、不同题材、不同层面的参与式互动研讨,收可统领全局,放可独当一面。名师团队将新的教学理念“本土化”,使一线教师能够听得懂、学得通、用得来,发挥培训的最大效益。三是目标创新。立足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在参训教师自己的教学场景下实施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农村学校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力”和“内驱力”。四是机制创新。按照“县区管理、学校实施”的原则,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名师教研共同体管理两条腿并行,一条来自名师工作室内部的教科研管理体系,通过基地影子培训、导师送教培训、“三个课堂”等培训方式,实行动态管理;另一条来自导师所在学校的行政管理,便于教研活动中的统一调度协调,使名师教研共同体教研活动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总之,构建区域内名师教研共同体,是把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聚拢起来,由名师领衔,建立一个相互学习、有机互动、资源共享、精神相遇、个性表达、情感流动和专业成长的生存空间。通过开展送培进校、“三个课堂”、课题研究、分享案例故事等一系列高效深度的主题教研训活动,能够实现教师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使青年教师修炼初心,实现价值引领;淬炼教学功底,实现专业引领;提炼教学成果,实现成就引领。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内学科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发展,促进名师教研共同体成员共同成长,共生共赢;同时,推动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柳,曹然.基于名师工作室的跨區域教研共同体构建模式探究[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Z):26-27.

[2]谢洲红,谭诤.区域教研共同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22(36):67-68.

[3]江玉澜,黄雯.名师工作室: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智库[J].人民教育,2022(15):111-113.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组织架构实施途径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问题分析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