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郦道元@济南 不只为了“水”

2023-09-09张智辉

走向世界 2023年33期
关键词:郦道元趵突泉泉水

张智辉

“天生丽质难自弃”,山水济南历朝历代圈粉无数,政要、文人纷至沓来,尽睹芳容,你侬我侬,陶醉其中,郦道元是其一。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提起这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范县涿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从少年时就有志于地理学研究。所著《水经注》被誉为“宇宙未有之奇书”。

郦先生结缘济南既有青少年观光游历,又有从政实践经历。北魏承明元年(公元476),郦道元的父亲郦范出任青州刺史,他到任不久就将家眷接到青州治所东阳城。郦道元青少年时得以随父亲到济南游览走访。再是冀州任职期间,《北史郦道元传》“景明(公元500-504)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南北朝时,冀州治所历城即在今济南市。因此,南北朝时期的济南水流地理、人文风情得以融入到那三十万言的皇皇巨著中,成为其中的看点和亮点。

“余以太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北巡。”深受孝文帝拓跋宏器重的郦道元曾陪皇帝专门考察全国水道地理,此间与济南过往亦未可知。

郦先生眼中的济南活脱脱一位绝世佳人。每写一处总有天赐灵感,神来之笔。

写趵突泉——气势开张,追本溯源。“济水又东北,泺水出焉。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泉为泺水发源地。元好问以“且向波间看玉塔”、赵孟頫以“平地涌出白玉壶”述趵突泉之美之态,但在营造奔腾跃突之势上,这一“奋”一“轮”更具张力和动态,这平地喷涌的泉水似乎在呼唤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当时的南北朝尚处在兵戈扰攘的分裂对峙中。他的理想如这泉水要追随具有宏图大略的孝文帝建不世之功。

“《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称之娥英水是也,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侯在此相会,趵突泉俗称“娥英水”。而今在第一泉风景区有“泺上台”景点,景亭飞檐翘角,檐下悬匾为欧阳中石题书“泺上台”三字。一侧有苍劲柿树,意寓“和为贵,事同谋”。泺源大街就缘起泺水之源。源远流长的趵突泉,每一股泉水都有故事。

写千佛山——要言不烦,不漏“疑点”。“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书》,舜耕历山,亦云在此,所未详也。”济南是座抬头见“舜”的城市,舜井、舜耕等,多处建有舜祠,其中之一就是千佛山上最高的建筑——舜祠,始建于周代。现存庑殿顶建筑为2001年改建,殿内祠奉舜帝和他的二妃娥皇女英,大殿抱柱有楹联“古帝谙深情记得潇湘斑竹泪,娥皇钟隽秀长怀历下千山泉”,为中国著名画家范曾所题。

写大明湖——片语只字,皆可会心。“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此为今日五龙潭一带,当年花木扶疏,水流清澈,鱼鸟依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堂。

写历水——曲水流觞,再现盛景。“湖水引渎,东入西郭,东至历城西而侧城北注,陂水上承东城,历祀下泉,泉源竞发。其水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燕,公私多萃其上。分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经历城北,西北为陂,谓之‘历水,与泺水会。”“历祀”即舜庙。据史料记载,舜庙附近原有两处舜泉(舜井),两泉竞发,水势甚旺。泉水北流,流至流杯池,今珍珠泉、濯缨湖、曲水亭一带,成为州僚游宴觞咏之所,而泉水再向北流去,则为大明湖了。

写华不注山——妙喻其形,借景抒情。“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华泉,华不注山下泉水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齐顷公与晋克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逄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于木乃止。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卻子将戳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戳矣。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戳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即华水也。”

这“单椒”与“点黛”,前者喻其形,后者以美女的美眉喻其翠秀,令人脑洞大开,浮想联翩。“不连丘陵以自高”,是华不注独有的阳刚之美,展现了顽强的人格精神。对郦道元而言,与其说是在写山水,毋宁说是在挖掘人文、抒发理想。

他所引述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发生在华山脚下的“鞍之战”: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下阵势,与晋军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逄丑父因为代替齐顷公赴死,忠义感动郤克,被释放回到了齐国,留下“丑父遗忠”典故。只此一战,齐国失去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华不注载入史册。“丑父遗忠无处问,空馀一掬野泉甘。”曾鞏写《华不注山》赞逄丑父舍身救国君。

一生写水的郦道元对济南泉水青睐有加,许是精诚所至,东部章丘的百脉泉到西部平阴的东流泉(书院泉),在《水经注》都赫然在册,这也是两泉首次记载于历史文献中。“百脉水出土鼓县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这“土鼓县故城”初建于西汉,是明水最早的城池;平阴“天池山下有泉,名东流泉。”东流泉,因其在洪范池之东,故名。后又因明代中丞刘隅在此建书院,所以又名“书院泉”。该地山泉环抱,环境清雅、幽静,冬暖夏凉,山村水廓,小桥流水,自古就有“小泉城”之美名。

对于章丘的地理风物、文化遗迹,郦道元亦是娓娓道来,“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谓之女郎祠,左右民祀焉。其水西北出城,北径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女郎山在章丘绣惠,传说颇多。春秋褒贬,对黄巾以贼相称,增加了史学色彩。

借助这部宝典,我们对莱芜、玉符河這些地名、河道有了更多了解,“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济水又东北,右会玉水”,今日南山玉符河古称玉水。

“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水德含和,变通在我”。《水经注》岂止于以水注经,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是“山水散文集锦,神话传说荟萃,名胜古迹导游图,风土民情采访录”,从中可以领略山川风物,体察民生疾苦,感受文学、艺术、哲学之美,体会万物并秀、天人合一的大道。

难怪毛泽东点赞郦道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不到处跑怎么能写得那么好”。难怪其被誉为山水文学的开创者,杜甫、李白、柳宗元以他为师,苏轼亦言“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这位催生了“郦学”的大学问家,因孝文帝英年早逝,在后来的官场上踉踉跄跄,屡受排挤。他以执法严酷著称,“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又生性耿直,得罪了皇帝的儿子,杀了与之“常与卧起”的丘念(男性密友),为自己留下了祸根。更为悲剧的是,郦道元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任关右大使,无奈身入绝境,为贼所困,终因“水”尽粮绝,他和他的胞弟还有两个儿子一同为国壮烈殉难。颠沛一生,皓首穷经,以“水”为生命的郦道元,又因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苍天有情当洒泪。

好在朝廷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次年春,北魏收复长安,郦道元得以归葬洛阳,后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山水有灵,亦将惊知己于千古矣!”这位千年一遇的山水知己,于苍生万物居功至伟。

“地因人胜”,对济南而言,他是千年难遇、名副其实的知音,在轰轰烈烈的相遇中找到了火花和共鸣。正是在这些名士文化、泉水文化、历史文化的浸润下,才让颜值出众的济南一颦一笑、一顾一盼尽显气质神采。

主要参考书:《水经注》《二十四史北史郦道元传》等。

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the landscapes of Jinan have attracted numerous followers throughout the ages. Li Daoyuan, one of the well-known literary men, was keen to engage with the splendor of nature in Jinan.

As an unmatched magnet to Li Daoyuan, every amazing sight he saw in Jinan had its own personality and

advantage. Li Daoyuan and Jinan were deemed to be each others bosom friend, resonating in a lot of ways. Nurtured by the cultures of scholar, spring, and history, Jinan has been showing a fabulous temperament in great style.

猜你喜欢

郦道元趵突泉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地理学的先导郦道元
趵突泉
神奇的趵突泉
泉水与盐水
文人反腐遭报复
趵突泉水位近十年同期最低 济南启动“保泉行动”
《三峡》不是郦道元写的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