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太多才多艺
2023-09-08曹阳
曹阳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来形容86岁的郑芸英特别合适。她热爱书法、绘画,喜欢锻炼身体,是一位“养生达人”。在她看来,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充实晚年生活,还是身体健康的“秘诀”。
寄情书画,老有所学无止境
郑芸英是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胜阳港社区居民。走进郑芸英家中,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客厅的墙上挂满了她的书法与绘画作品,书案上摆放着印章、镇尺、砚台、大小不一的毛笔以及铺开的宣纸,还有10多种颜料。这里是她创作的地方。75岁那年,“人老心不老”的郑芸英进入老年大学。最开始她学的是唱歌,77岁时,她开始学习书法与绘画。
“小时候我就喜欢写字,上学的时候学过,之后一直感兴趣。”重拾爱好后,颇具天赋的她进步飛快。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义务为居民书写春联。
80岁时,郑芸英从老年大学“毕业”,加入了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之后,她相继参加了许多比赛,曾荣获第三届全国精品书画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郑芸英说:“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东西,有益于身心健康……心烦的时候练练字,感觉烦恼也逐渐消散。”
除了书法,郑芸英还喜欢绘画,最喜欢画的是牡丹。“虽然也学习过其他花的画法,但我还是最喜欢画牡丹。牡丹是花中之王,有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寓意。”
郑芸英家客厅的墙上就挂着一幅她画的牡丹图,清雅的笔触,勾勒出牡丹娇而不媚、艳而不俗、雍容华贵的形象。
郑芸英说,自己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的人。
要画出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至少要在桌前持续站立3小时。很多时候郑芸英忙活了一上午,吃完饭又立即拿起画笔继续投入创作。这对已经耄耋之年的她来说并非易事:“画画的时候需要一直弓着腰,每次画完都会觉得腰酸背痛。但是如果经常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画,就会找不到之前的感觉了。”
郑芸英的家里有一个书案,是她老伴用家中闲置的架子做成的。书案旁放了厚厚一沓宣纸,都是她废弃的草稿。“只要觉得哪里画得不太好,我就会另取一张纸,从头开始画。我备了很多宣纸在柜子里。”郑芸英说。
郑芸英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现在想起来,应该早一点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这样就能多掌握一些知识。我始终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好。”
爱好广泛,心态年轻人不老
“现在我还能下腰、压腿呢!”86岁高龄的郑芸英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出去运动,跳半个多小时广场舞,遛个弯,再买菜回家。“我跳广场舞已经有30年了,只要不下雨,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去。”郑芸英的语气里有些自豪,“坚持运动对身体有益。我现在虽然不能说身体非常好,但在同龄人里算不错的了,也算得上是耳聪目明。很多人不相信我到现在还能咬得动甘蔗。”
郑芸英说,她能够拥有还不错的体魄,除了坚持运动,也离不开她把养生贯穿到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郑芸英每天的饮食都包含10多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肉类与水果也必不可少。“我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做早餐,用多种青菜、菌菇和肉一起做成丸子,再加上鱼丸,都煮进番茄鸡蛋面里。”郑芸英笑着说,“我不喜欢扎堆闲聊,也不喜欢看电视剧、打牌消磨时光。我平时喜欢看报纸,也喜欢在手机上看一些健康养生知识。”
白天,郑芸英会看一看当地的报纸,了解城市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到了晚上,她就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节目。这样的习惯,让她几乎从未错过任何时期的热点话题。
“我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了解国家时事新闻是必须的。” 郑芸英说,“我觉得老年人也应该与时俱进。长时间不读书、不看报,就会与社会脱节。”
郑芸英喜欢收集,抽屉里放着她收藏的上百张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粮票,包括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黄石市等全国各地的粮票。“老伴年轻的时候到处出差,没用完的粮票,我就一张一张地收起来了。这些粮票,也算见证了时代的发展。”郑芸英说。
“时光转瞬即逝,但照片可以记录当下的美好。”在郑芸英的“百宝箱”里,还有10多本厚厚的相册,有与亲人的合照,也有郑芸英的单人照片,其中有一些是旅游时的留影。
提起旅游,郑芸英打开了话匣子:“我去过洛阳,但没有赶上开花的好时候。”虽然画过许多牡丹,但未能目睹洛阳牡丹开放时的盛况,一直是郑芸英心里的遗憾。
郑芸英是一位善于享受生活的老年人,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年来,她不仅去过上海、成都、天津、杭州、苏州、香港、澳门等地,还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留下自己的足迹。
“刚退休的时候我就想好了,一定要趁自己还走得动的时候,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郑芸英笑着说,“无论活到什么年纪,都要保持自己的热爱。不给自己设限,才不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