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深度阅读构建高品质课堂

2023-09-08☉杨

小学生 2023年21期
关键词:自然段语句深度

☉杨 利

要想提高阅读课堂的品质,就需要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展开深度阅读作为最基础的内容。例如,开展对语言的建构、学习思维的历练、知识结构的提炼以及独白的填补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当然也是构建高品质语文课堂的核心。

一、通过圈画批注,促使课堂学习能够在思维中迈进

在完成高品质课堂的构建中,不能够缺少核心问题的支撑,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核心问题就好比是一层层的台阶,只有学生做到拾级而上,才能够完成文章内容的解构以及重建。但是,当下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时思维处于浅层认知的状态或者是伪认知的状态,那么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顺应这一阶段学生所具备的认知思维特征,运用形象化或者是直观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其中,圈画批注这一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来对文章的内容展开深度思考,通过引导学生对独具魅力的语句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1]。

例如,教师在带领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统编版教材中《天窗》这篇文章的学习时,就可以采用圈画批注这一方法。文章呈现的是有一个小孩子在某一天下雨的夜晚,透过天窗展开想象的情景,并且文章中所使用的语言不仅仅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当然更包含这个孩子的独特情感。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学生透过表面内容,来体会文章的内涵?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圈画批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可视化。例如,在教学文章中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且让学生运用直线来将文章中主人公所看到的场景画出来,运用波浪线将主人公所想象出来的进行标记,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楚本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认知思维的进一步迈进,选择出文章中用来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关键性语句。这时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选择的是圈画出比较陌生的语句。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就找到了“卜落卜落跳”这一个短语,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进行跳动,从而对这一短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刻的感知,与此同时也能够捕捉到主人公在此刻内心的欢快;又例如,还有一些学生会找到“瞥”这一词语,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知主人公与闪电之间存在的关联,从而对主人公内心的感受进行揣摩。最后,教师就可以依据这一段的具体内容来向全文进行辐射,并且要求学生带着这一自然段中所体会到的情感来完成全文的阅读,从而去感悟整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文章第四自然段所呈现的情绪是苦闷,第五自然段所呈现的是轻快,再到第六自然段的无聊及第七自然段的激动和兴奋,文章所运用的这两次欲扬先抑的描写方法,能够真正表达出主人公内心对于天窗所具有的情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将主人公内心情感所发生的变化图进行绘制,来帮助学生形成真实的认知,促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完成高品质阅读课堂的构建。

二、通过感知内化,促使课堂学习能够在诵读中迈进

教材中所包含的每一篇文本,往往都是由一些具体的文字语言以及鲜活的句式所组成,所以说,进行阅读其实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来感悟文章所表达思想的过程[2]。深度的认知往往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拓展过程。要想构建真正高品质的课堂,就需要将文章所具备的结构化特征进行呈现,从而帮助学生在认知体验中完成深度的挖掘和应用。

例如说,教师在带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统编版教材中《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所使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这一方法能够将游览的顺序清晰地为学生进行呈现。其中,作者对于孔隙的描写才是重中之重,当然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当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设计模块化的朗读活动,以便为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真正理解孔隙所具备的特征,能够紧扣文章的关键词“仰卧”“挤压”“贴着”等等,来展开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体会;其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在品味以及涵泳的过程之中,来梳理文章的内在层次,然后正确绘制出作者在描写时的顺序结构图,将文章的整体结构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对未知的情况进行具体介绍,对小船的状态进行描写,展示身体的姿态,描写自我感觉;最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想象,要求学生依据段落中的位置、身体姿态、小船以及作者的感受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串联,促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能够获得有效拓展。这一段内容作者正是运用了朴实的语言将画面的奇妙之处进行呈现。所以,当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文本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为合适的朗读路径,促使学生在朗读以及感知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深刻理解。

三、通过凸显统整,促使课堂学习能够在整合中迈进

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存在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熟练掌握一些信息,并且能够在具体的任务以及情景中,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能力。这就是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感知,不能够再通过一些零散的碎片形式所呈现,而是要找到语文知识和文本之间所存在的特征,捕捉其中所包含的逻辑关联。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在教学的内容之中寻找到与学生学习经验相连接的内容,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3]。

例如,教师在带领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统编版教材中第五单元内容的学习时,这一单元具体是讲写作的,其中写作具有以下要素:从不同的方面又或者是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将其中所包含的中心含义进行表达。所以,当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作者是如何完成意思的结构化以及板块化的呈现,并且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结构化。例如,《夏天里的成长》这一篇文章,教师就可以依据写作的要素来完成知识框架的构建,并且能够依据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设计相关的教学板块。首先,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通过第一次阅读文章来选择文章的重点内容。例如,在文章中有三个自然段分别是从人物、事物以及生物这三个层次来展开描述,它所体现的文章主题是“夏天是一个万事万物进行生长的季节”。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细读,完成知识以及结构的梳理,对文章内部所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刻感知。例如,可以根据内容的表达顺序来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为何作者在进行描写时要先从生物到事物再是人物呢?主要是因为当说到万物的生长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之后才会将思维转移到不存在生命的事物,但在进行人物的描写时则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当然也是作者进行精心挑选写作素材的最终结果。这一顺序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作者在进行写作素材的选择时具有广阔的视野,还能体现出作者在写作素材的选择时所具备的严谨逻辑,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深读课文,对语言表达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感知。作者在进行文本中心的呈现时,不仅能够从表达的内容以及写作素材来进行,还可以选择写作的顺序以及结构层次来进行。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中典型的句式以及关键的词语进行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文本语言的特点,从而完成高品质课堂的构建。

四、通过回顾审视,促使课堂学习能够在反刍中迈进

当学生在进行深度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学生不仅仅能够对阅读内容有进一步的认知,还可以对教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积累和内化,以此来构建以学生自身经验为中心的结构[4]。这就是说,深度阅读其实就是学生进行不断追问和超越自身的过程,所以,当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修正和重建。

例如,教师在带领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统编版教材中《肥皂泡》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就可呈现这一单元的内容要素: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较难懂的语句,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些较难懂的语句中。这些比较难懂的语句往往都是语言优美,又极具丰富内涵的句子,如果说学生仅仅只阅读这一简单的语句,是很难真正理解其中意思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其放入到真实的情景之中。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及空间,促使学生在不断反刍以及内化的过程之中获得独特的认知。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进行回顾整理,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具有丰富内涵的语句,大家是如何进行理解的?又应该使用怎样的方法呢?”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回顾,在反刍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提出以下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还可以运用怎样的方式来对语句进行深刻理解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仅能够对教材中所提供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理解,还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自己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或者借助图片、语境以及朗读在线等方式来对句子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身对于知识的认知进行重新构建。如此,学生就具有了自我吸收与重组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不能够一刻不停地追赶学生,要求学生向前迈进,而是要为学生提供慢慢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内容的消化和回味,完成学习方法的归纳与整理,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

五、通过深度拓展,促使课堂学习能够在意境中迈进

深度阅读不单单是要读出文章的内容、读懂文章的大意,更应该读出文章的意境和感情。许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虽然懂得发掘其中的字眼和好句,能自我感受到文章世界带来的优美。但是,由于缺乏对文字意境和感情的深读而无法对倾听者产生良好的感染力。每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作者有感而发,而这个“感”代表的就是作者想要用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在构建品质课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时应注重对作者背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作者的经历和写作经过,从而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色看待文章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真实的核心内容,深读出作者表达的真正意义和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感受文章内容时,一定要注重感情的渲染,可以结合新型的教学工具来深度拓展作者资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统编版教材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时,许多学生刚开始阅读很难表达作者的感情,在朗读“为家父读书”“为明理而读书”时都没有铿锵有力地发出声音,虽然理解了文章的含义,但无法解读文章的真实意境和情感,这样无法达到高品质课堂的标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收集有关周恩来故事的视频,了解当时苦难深重的民族背景以及周恩来为报效祖国而读书的决心。再播放音乐构建情境让学生阅读,自然能使学生与文字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读出作者的心声,真正做到深读,读出文章的韵味和感情。

为了构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完成可视化、知识结构化以及语言组块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完成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语句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语句衔接
秋天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美丽的秋天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