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评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09-08钱舟子
☉钱舟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程度,检查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1]在当今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课堂评价更好地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是教师目前也是之后一直需要考虑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激励式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学习效果。而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儿童期,思想相对天真单纯,尤其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教师一两句的夸赞表扬,将给予小学生莫大的自信和快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言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经常使用如“真棒”“真厉害”“真聪明”等简短单一的表扬性词语。也许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长此以往,课堂评价将变得越来越“廉价”,学生将逐渐丧失努力的方向,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科学地运用鼓励式评价,在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取得真正的进步呢?
笔者建议一方面,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的鼓励式评价。孔子在千百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即施教者要根据受教者的性格、能力、爱好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针对性教育。但目前中国的小学校,每个班的班额少则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教师若想要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私人定制”式的语文教学恐怕不太现实。因此,在受班额、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下,在“一师多生”的课堂中,作为教师此时更应牢牢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给予学生“私人定制”式的评价。适时恰当的课堂评价言语,不仅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思考,生成多元、丰富、灵动的课堂。
例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问学生: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呢?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会立刻回答:“他是个有勇有谋、以大局为重的人。”笔者就用赞赏的言语给予高度评价:“你的评价高度概括了蔺相如的优秀品质,既准确又精炼!”但当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答道:“我觉得他很机智。”笔者先给予他认可:“是的,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呢!”随后追问道,“那你能具体说说他机智在哪儿吗?”此时,班里的一位程度较弱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蔺相如他不怕死,他是个很厉害的人!”笔者惊喜于他的参与,就鼓励他:“是呀,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是动脑筋了。”虽然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已被大家所公认,但每个学生表达出来的语言却不尽相同,对此,笔者都针对学情的差异一一给予了他们肯定与鼓励,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推动了学生的思考。
另一方面,针对同一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在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语时则要更加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针对性,避免评价语的单一雷同。例如,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学段的增长,朗读内容从单个的拼音字母逐渐过渡到字、词、句、段、篇。字词阶段的朗读内容较少,除了正音外,学生的朗读差异性不是非常大;但到了中高段,课文逐渐变长,思想感情逐渐丰富,那不同学生的朗读情况将大相径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语音面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朗读指导中,笔者请多位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跟进丰富多样的评价。如:“这次的朗读声音真响亮,比之前的你进步了好多!”“你读得非常自然流畅,但是这火烧云也消失得太快了吧,我们都还没看清呢!请你稍微再读慢一点试试。”“你的节奏有起有伏,仿佛把那奇幻多变的火烧云带到了我们眼前!我们一起来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朗读,课堂气氛随之活跃高涨。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多使用鼓励式评价,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信、自发、自然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二、指正式评价,保证方向正确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1]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和关键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与肯定的确会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但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知识上、价值观上的细微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和引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因年龄原因身心发展不成熟,会因为一时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不成熟等种种原因在课堂中犯一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此时教师忌用简单粗暴的言语进行指责,应当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保护他的自尊心,然后进行必要的纠正。例如,随着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接触到许多如冰心、萧红、巴金、茅盾、老舍、郭沫若、汪曾祺、叶圣陶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文章有好几篇被编入了不同学段的语文教材中。此时学生若只是死记硬背,则很容易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例如在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家作品时,教师请学生说出《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分别是谁写的,许多学生短时间内产生了记忆混乱,学生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巴金写过一篇《鸟的天堂》,那么他是不是很喜欢写鸟?《白鹭》是他写的吧。”对此教师请学生们打开书一一对照并及时做好笔记,之后再跟进默写巩固。
另外,小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无法正确甄别。因此,如果在语文课堂中某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与主流价值观产生偏差甚至冲突时,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及时地作出指正性评价,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革命烈士邱少云为避免暴露任凭火势蔓延全身,放弃自救而壮烈牺牲。本以为学生会为其英勇的大无畏精神而动容,谁知一学生却站起来问道:“火都烧到身上了,邱少云不怕烫吗?他是神吗?”可见这位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当时邱少云的做法和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于是教师顺势追问:“怎么会不烫呢?可邱少云能逃吗?为什么?”既然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熟悉,那就顺势而为,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邱少云即使是烈火焚身也要强忍住不吭声,以此保护我方部队。这样则更能突出邱少云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需随时注意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性,这样的评价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在课堂中学生若出现知识性或价值观上的错误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及时给予指正性评价,保证学生习得正确的知识,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三、启发式评价,开拓学生思路
“孔子在《论语· 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时才可以去启发他。”[2]“延伸至今,‘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3]此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其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1]采用“启发式评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回答给予点拨和启发,引导其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例如,特级教师蒋军晶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探讨的是王熙凤一连问林黛玉这么多问题,其用意何在。学生们经过小组讨论后总结王熙凤实则是想要炫耀自己高贵的地位。顺着学生的思路,蒋老师请学生们细读文本,找到依据。有生答:她的穿着打扮非常华丽、高贵,所以她从外表上就在炫耀自己。蒋老师评价道:你从她“精心刻意”的穿着打扮就知道她的地位很高贵。有学生答:第二次她不管老祖宗直接拉起黛玉的手来打量,一般的人都不会这样的,说明她在府里的地位仅次于老祖宗。蒋老师赞许道:你从她的动作里隐约感觉到这王熙凤地位不一般。还有学生答:王熙凤出场时很大声地说了一句“我来迟了”,表明她根本不把规矩放在眼里,胆子很大。蒋老师点评道:是呀!明知是个重要时刻,其他人都到齐了,她却故意姗姗来迟。迟到就迟到吧,她还大张旗鼓地说:“我来迟了。”这王熙凤一出场就非同一般呀!在这个课堂教学片段中,蒋老师并没有直接出示相关语句进行常规的分析,而是通过一句句精炼到位的评价启发学生发现,原来从王熙凤的打扮、动作、语言等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她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高贵的地位。而后总结出人物描写的好方法:从外貌、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对人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教师的这种总结点拨式的评价方式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既避免了抽象冗长的分析,又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学生回答中的重点,对后面学生的思考回答提供了很好的抓手。
四、幽默式评价,展现课堂智慧
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幽默风趣的评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避免尴尬,又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妙趣横生。
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听写“霸气”一词,班里一位身材健壮的男生自告奋勇上黑板进行书写。字形是写对了,只是“霸”字写得太大,结构太散,和小小的“气”字放在一起,实在不太美观。于是笔者灵机一动,点评道:“这位汉子,你这个‘霸’字写得也太‘霸气’了吧!”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该学生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立刻将“霸”字擦去重新端端正正写了一遍,这一次他注意到了字的整体性,把笔画写得紧凑了一些。笔者立刻跟进评价:“做事再怎么‘霸气’,也要有个度哦!大家看,这个‘霸’字怎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夸道:“好看多了!”那位男生美滋滋地笑了笑。如此一评价,既对“霸”完成了书写指导,又顺带借助情境理解了“霸气”的意思,同时帮助这位男生树立了自信心,课堂气氛也非常融洽,一举多得。
除了课堂内容可以“做文章”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即兴幽默的评价,达到“反败为胜”的效果。例如,在一次语文课中,窗外忽然飞进一只麻雀,在教室里四处冲撞,学生们的注意力顿时被吸引了过去,一个个兴奋不已。此时教师笑着说了句:“大家的读书声多好听呀!你瞧,把小麻雀都吸引来了。要不,我们再一起读一遍给小麻雀听听?”学生们于是自豪地端起书一起读了起来。
当然,教师应意识到幽默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课堂中若只是单纯地搞笑逗乐以活跃课堂气氛,那么既不会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可能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适当地进行幽默式评价,给语文课堂注入欢声笑语。
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对学生和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科目,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艺术以及评价内容、方式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科目的认知和感受。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多元化评价是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正如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1]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沟通的良好平台。教师应当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式、指正式、启发式、幽默式等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从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丰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