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北京市举办首届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
2023-09-08执行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编辑部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日前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近20位养老行业嘉宾和专家学者围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多维度、深层次地分析了养老服务发展现状,探讨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编如下。
用社会治理思维解决居家养老服务难题
☉吴玉韶
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4.0万个,床位530.5万张,入住老年人238.1万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量不足1%。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点之后,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养老服务概念内涵外延很广,老年人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差异化、分散化,因此,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标准化、模块化、市场化。二是从供给侧来看,助餐、助洁等专业性较低的服务较多,涉及专业性比较强的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少。需要老人走出来接受的养老服务多,真正把专业服务送到失能失智老年人家里的服务少。政府扶持的政策性养老服务多,市场化养老服务少。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具有近身性特征,越靠近老年人身边难度越大。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性质尚不明确,拉高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本。大部分地区没有明确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公共服务设施和由政府免费提供。因此,企业租赁养老服务设施,一方面容易形成“邻避现象”,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难以持续。
养老不是任何单一力量可解决的问题,居家养老的难题要用社会治理的思维来解决。
第一,要以社会治理思维推动养老服务整合协同。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本质是对老年人全周期、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活与照护服务,要以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倡导对养老各项服务进行整合协同,包括事业与产业、居家与社区机构、医疗与康复、智慧养老与传统服务、市场社会及物业家政等,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落实落地。
第二,要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居家养老服务不是完全的设施重建、系统重构,是现有服务系统和服务资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转型。要树立全龄型、大整合、大服务、大社区理念,推动街道和社区内的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共享发展,真正打造社区养老共同体。
第三,要以科技创新破解养老难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养老服务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智慧养老需要与传统居家社区场景融合,要有整体性、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软硬件之间、设施与设施之间不共享不互联的问题。同时,智慧养老除了需要技术精度,也需要人文温度。
第四,要通过对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共服务的定性以及标准化配置,有效降低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本,实现老年人能够买得起、企业能够盈利、服务能够持续。
第五,要发挥专业机构的支撑作用。建议以街道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运营单位,辐射社区,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同时,要制定专门的养老服务招投标办法,重点扶持和培育专业化、连锁化、智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服务难题。
作者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
构建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居家养老格局
☉杜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9073”养老模式: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要让当前我国超过2.8亿并将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享受高品质老年生活,促进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在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规划部署中,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家庭各方面的作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路径,加强养老事业对养老产业的指导作用。要加快制定养老产业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从养老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出发,具体分析每一板块的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规划,从整体出发对各产业板块发展做出统筹安排,做好规划设计,促进各养老产业板块间的联动协同。
第二,构建立体化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当前养老产业扶持政策以单一的补贴手段为主,要继续完善税收、财政和金融等产业支持政策,构建立体化政策支持体系。
第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养老产业在市场准入、经营规范、筹资机制、服务项目、监督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养老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在企业生产监管方面,应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产业市场监管能力和手段。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同时,在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养老事业规则制定和监管督查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世界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谈志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世界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体现为在地化、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整合化。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经历了从“去家庭化”到“去机构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选择“在地化”养老策略,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世界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对于推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世界排名属于中上等水平,正处于政策介入的黄金窗口期。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积极的态度认识人口老龄化,从积极的视角分析老龄问题,以积极的政策取向引领老年群体保持积极心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多方合力。
第二,加快发展居家社区相融合的“在地化”养老服务。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市场化养老机构提供家庭养老指导服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通过加快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拓展社区日间照护和机构上门服务,进一步整合机构、社区、居家的照护服务资源,实现养老服务“在地化”。基于医养、康养、护理一体化理念,有效整合医疗服务技术与专业照护服务,实现医、养、护之间的无缝衔接、顺畅转换。
第三,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首先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要明确政府在构建多元主体责任共担的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支持家庭发挥基础作用,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慈善及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其次是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由针对特殊困难对象的补缺式服务逐步走向面向全民的普惠式服务。最后是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即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匹配的多元化分层分类服务。
第四,推动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发展。一是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对接智能化和老龄化,融合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合作,加快AI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研发,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大力发展老年医学,依靠科技创新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二是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建立以专业养老护理员与养老机器人相结合的未来养老服务队伍。
第五,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养老标准等专业性制度保障,建设一支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加强养老专业设施建设,壮大为老服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
作者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
☉周燕珉
目前,居家养老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适老化改造是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要结合中国国情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更加人性化和精细化,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第一,注重宣传教育。在适老化改造“群众基础薄弱”、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要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展会、宣传册、网页等多种平台和媒介,以宣讲、漫画、视频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解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政策制度,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的宣传推广和普及教育。
第二,明确政策制度。细致严谨的制度保障有助于保证政策实施的公平性和规范性,要提高适老化改造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相关资金的高效合理利用。
第三,完善筹资模式。可借鉴发达国家通过税收、保险、贴息贷款、公共基金筹资的经验,对于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通过保险支付、减免税收、发放津贴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要丰富适老化改造资金来源和补贴形式,实现专款专用,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多重保障。
第四,规范服务团队。要制定实施适老化改造的企业资质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养大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保证适老化改造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第五,加强技术支撑。要做好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产品与技术研发,改进施工技术,缩短施工时间,提升施工质量,改善老年人在改造期间和改造后的居住体验。
作者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