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公关与沟通跨校修读学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3-09-07钟华美
钟华美
[摘 要]跨校修读学分是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不同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文章以辽宁理工学院公关与沟通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为例。学校开展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建课方和用课方的互动机制不足、线上课程资源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升、课程考核方式的灵活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在未来需要加强建课和用课双方的互动交流、不断优化完善线上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提升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跨校修读学分;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6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3-0232-04
0 引 言
为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2018年4月,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快建设高校智能学习体系,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1]。2018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跨校修读学分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通过依托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鼓励不同高校学生跨越地域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习,在本校和建课方学校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本文以辽宁理工学院公关与沟通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跨校修读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1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1 课程基本情况
辽宁理工学院公关与沟通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共32学时,开设在第七学期,是一门融合公关学、沟通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本门课程在参加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基础上,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采用渤海大学公关与沟通网络课程资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公关与沟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1.2 课程教学环节
1.2.1 课前布置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单,主要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学习任务、课堂学习内容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发布课前预习资料,例如跨校修读建课方的视频课程、PPT课件、拓展资料、课前测试等,并且在讨论区发布相关的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开展针对性指导。教师通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教师端查看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前测试和讨论等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1.2.2 课上实施立体互动
课上教师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课前学习及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讲解,在讲解后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堂测试,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共性问题展开集中讲解,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与探究。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前分组情况,采用小组辩论、案例分析、小组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于关键节点及时进行指导,把握整体教学流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3 课后进行总结反思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检测学习成果。同时,发布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对组员的参与度、贡献度和任务完成度等方面进行互评。教师通过对学生主观题的答题情况给出评价意见,让学生了解改进方向,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答题情况、小组评价及参与讨论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通过定期发布调查问卷,随时掌握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1.3 课程考核方式
由于本门课程的用课方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课程考核主要强化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占比50%,期末测试占比50%,采用“线上+线下”多维度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的线上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网络平台课程观看时长、章节学习次数、参与互动讨论数量与质量、章节测验完成情况、小组和教师评价情况、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等;线下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小组辩论情况、案例分析完整度、小组汇报质量、课堂分组讨论参与度等。期末测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主观题主要包括应用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等。
2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建课方和用课方的互动机制不足
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校际之间教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4],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建课方和用课方缺少互动交流,导致线上课程资源由建课方教师单独建设为主,线下课程教學由用课方教师讲授为主。双方的教师团队并没有根据用课方的需求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沟通,也没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未能充分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导致线上课程与用课方的适配性较低,线上线下课程联系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线上课程资源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由于不同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所选用的教材存在一定差别,导致建课方的课程资源不能较好匹配用课方的需求。而且受编辑权限的限制,用课方无法对建课方的线上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只能在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另外进行发布课程任务单、测试题、讨论题等教学活动。同时,本门课程的线上教学视频录制于五年前,教学内容较为滞后,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视频为传统课堂面授过程的录制,而没有专门录制视觉效果良好的MOOC视频,并且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升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较为考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控力。由于受到平时成绩考核的限制,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学习任务,但因学生在课后独自进行课程的学习,缺少在传统课堂与教师及时互动交流,导致自律性低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且针对教师留的讨论题和测试题等只是敷衍了事,存在话题讨论趋同、测试题互相抄袭的现象,导致学生最终学习效果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
2.4 课程考核方式的靈活性有待加强
目前,针对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考核虽已采用“线上+线下”多维度考核方式,但在设计过程性考核内容时,存在线上考核缺少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考核,线下考核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对较弱的现象。在设计期末测试题目时,仍以传统的测试题为主,存在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考核相对较弱的现象。在整体的课程考核过程中,缺少学生对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等的考核,并且需要进一步细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是否达到课程考核要求,提升课程考核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3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建课和用课双方的互动交流
在未来应组建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授课教师团队,加强建课方和用课方的合作交流,针对用课方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的深入沟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分享优质的课程资源、教学思路和心得体会等,设计更加符合用课方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实现更为充分的课程资源共享。同时,用课方还可以邀请建课方教师参与到线下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开展面对面教学,可以与用课方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学生也能对建课方教师的授课风格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5]。
3.2 不断优化完善线上课程资源
在课程开课前,建课方、用课方和平台方应针对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展深入交流,建课方应根据用课方的教学大纲和学生情况对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用课方的需求。同时,建课方和用课方应针对编辑权限和平台方展开沟通,使用课方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线上课程资源进行适当优化和补充。另外,建课方应对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并且提高教学视频的制作质量,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优质的MOOC视频,针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不超过20分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引导学生提升线上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应结合课程设计和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查看学生课程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规定课程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及时查看学生的教学视频观看时长和反刍比,发现个别学生存在学习滞后现象及时提醒,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对于话题讨论趋同现象及时控制,或者同时发布多个话题,让不同小组学生参与不同的话题讨论。对测试题进行题目乱序、选项乱序、教师批阅后查看答案等设置,避免学生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以便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4 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
在设计课程考核方案时,针对过程性考核,教师应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可视化数据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完成度进行监控,线下应增加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增加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将行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且利用教学平台发布投票、抢答、问卷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期末测试题时,增加对学生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核比例,让学生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开展实践调研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细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提升课程考核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政策和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的推动下,辽宁理工学院公关与沟通跨校修读学分课程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其他高校开展跨校修读提供参考和借鉴。尽管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未来会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实现不同高校间的协同化教学,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Z].2018.
[3]朱公志,任福安,夏冬生,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19):127-128,131.
[4]崔革.跨校修读教学模式下高校智慧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24(4):59-62.
[5]王玮卓.新资源背景下“货币银行学”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实践[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2,24(6):57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