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校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依据与路径

2023-09-07沈金霞

中国军转民 2023年8期

摘?要: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战邮干部训练班。山东战邮红色资源丰富,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山东战邮红色校史资源,可以提升学生兴趣,升华学生思想情操,坚定学生信仰信念,丰富教育教学案例,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

关键词:红色校史;山东战邮;思政课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校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JG01821JX113)。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物质、思想和精神载体的总和,是思政资源富矿。山东战时邮务总局(以下简称“山东战邮”)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今天,山东战邮红色资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底蕴深厚,是山东珍贵红色资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京邮电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一定要代代相传”重要指示,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掘利用山东战邮红色校史资源,从战邮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培养新时代邮电通信人才,发挥红色资源立德树人强大功能。

一、山东战邮红色资源丰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抗日根据地先后组建了交通邮政组织。1942年2月,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山东战邮,开创性地建立了“邮务、交通、发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山东战邮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担负着传递公文信函、发行报刊、护送人员、输送物资等重要任务,保障了党政军指示命令的上传下达,维护了根据地军民的通信权益,孕育了“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被誉为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血脉”。今天,散落在山东境内的山东省政府和1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省档案馆、山东战邮纪念馆、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战邮干训班旧址等地,都留下了生动翔实、鲜活感人的山东战邮红色资源。

二、山东战邮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一部山东战邮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山东军民进行伟大抗日战争的历史。将山东战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沂蒙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早日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山东战邮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诠释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伟大建党精神体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敌制胜的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山东分局组建山东战邮初期,严格根据中央指示要求,对数量紧缺的邮务人员和邮政干部提出了宁缺毋滥的政治要求,明确“由当地党政军民共同负责配备之,但各级政府应负主要责任,尽先将邮政干部及递信员补充齐全,其条件要严格,来路不明、政治有问题及老弱残废不能执行工作者不得任用,并应经常注意邮务人员的审查,以免敌探奸细之混入”。[3]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出一支信仰坚定、品格纯洁、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神出鬼没的山东战邮队伍。在血与火的严酷考验面前,无数共产党员活跃在山东战邮队伍前列,团结带领邮务交通人员,日夜穿行在日寇封锁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向敌占区军民大力宣传抗日主张和进步思想,用血肉之躯千方百计收回邮权,搭建联系党中央的通信血脉,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出没在纵横交错的秘密交通线上,忠实履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光輝一页,山东战邮史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动演绎,必将永远激励青年大学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往直前。今天,将山东战邮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社会主义,有利于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增强知党爱党拥党的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二)山东战邮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4]山东战邮因抗战而生,为山东军民胜利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功勋。1942年,日寇先后在山东各地修筑了2500多个碉堡岗楼、8400余里的封锁沟墙。由于民族失败主义抬头,山东国民党军队投敌者多达15万人。但日寇的残暴疯狂没有吓退我党领导下的山东战邮。1942年至1945年,山东全省各个战区相继建立了战邮,开辟了通往胶东、渤海、泰山、湖西、鲁西、华中、淮海、苏中及太行等省内主要交通干线,总里程达17000多华里,交通路线由省到村已形成蜘蛛网状,有邮务人员7600多名,其中交通员5300名。[5]赵传县战邮局局长华光带病坚持工作,1943年不幸被捕,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日寇迫害致死。鲁中区战邮局交通科长岳赞臣去太行山地委检查交通工作的途中与日寇遭遇,他把机要文件和沿途各站人员名单藏在老百姓家的草堆里,孤身一人对敌作战,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400多名交通员在山东战邮岗位上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行动践行了“人在文件在,人与文件共存亡”的战邮口号。今天,在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上重温山东战邮抗战历史,回顾战邮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切身感悟伟大抗战精神,从而自觉传承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山东战邮彰显了伟大沂蒙精神

从救亡图存的滚滚洪流中诞生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抗战烽火中孕育的伟大抗日精神,锻造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山东战邮红色历史处处闪耀着沂蒙精神的光辉。山东战邮诞生在沂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长期驻扎在沂蒙。由于敌人疯狂“扫荡”“清乡”“围剿”,山东军民生活极端困难,山东战邮响应党中央“在山东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工作之余开荒种地,还把节余的蔬菜大豆等分给乡亲们;春种秋收农忙时,则挤时间帮老百姓抢种抢收。1944年,交通员王聘忠在日寇追捕时,为保全遭敌毒打的无辜村民,主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沂蒙群众从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身上,明白了共产党的队伍是为穷人打仗的,更坚定了铁心跟党走的决心。莒县的东甘霖村、姚家湖等地先后成为战邮总局的秘密流动驻地,大多数战邮交通员和邮政工作人员来自当地的工农群众。为保证山东战邮顺利发行《大众日报》,进步妇女刘茂菊把婚房让给报社做印刷厂,云头峪村妇救会长陈忠芳组织进步青年千方百计保护印刷机器,160多位乡亲为保护报社员工和器材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山东战邮红色资源既是反映我党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政党资源,又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汇聚群众智慧、反映群众心声,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归属人民的群众资源,充分体现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情深,是我们党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沂蒙精神的光辉写照。今天,将山东战邮红色校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群众路线和人民史观,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而坚定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所强调的:“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6]

三、山东战邮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

实践性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显性特征和本质属性。南京邮电大学将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虚拟实践三种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好战邮特色理论的引领力、“课赛融合”品牌的塑造力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保障力,不断推进山东战邮红色资源有机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课教学。

(一)课堂实践:发挥战邮理论研究引领作用

课堂实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南京邮电大学的战邮红色校史课堂实践共计2个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讨论、主题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课堂实践离不开教材。学校以“红”“绿”“蓝”办学特色为牵引,依托“中国近现代邮政史研究中心”“红色校史研究会”等特色研究平台,编写了《红绿蓝:南邮的色彩》和《山东战邮干训集萃》,作为课堂实践教材和读本,并制作了教学PPT。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将山东战邮的光辉历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两门课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一个个问题的探寻中增长人生见识、立德力行。

(二)课外实践:打造战邮“课赛融合”活动品牌

围绕战邮红色校史文化,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为依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赛促教,全覆盖组织本科生,开展演讲、朗诵、讲思政课、动漫微视频、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通过“学起来”“论起来”“讲起来”“唱起来”“演起来”“拍起来”“做起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用“革命红”“理工情”塑造学生的精神锚点,激发其爱校爱国爱党之情,砥砺其荣校拥党报国之行,形成“红色校史”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与精品工程,在特色打造上具有创新性。《文件袋子》《千里走单骑》《管兆修的战邮故事》《战邮模范李国松》《邮忆峥嵘路》《战邮英雄肖华光》等一大批可视化作品脱颖而出,化山东战邮的“概念历史”为“形象历史”,既充分展示了抗日烽火中的战邮精神,也展示了南邮师生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与家国情怀。“课赛融合”系列活动实现战邮红色文化的创新性發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书本的战邮知识变得立体,让深刻的战邮故事变得生动,让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得到升华和洗涤。

(三)虚拟实践:探索战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山东战邮有着巨大的历史时空尺度,距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很多场景早已不复存在。比如,战时交通是极其重要的,山东各抗日根据地既没有汽车、火车等运邮工具,更没有电话、电报等通信手段,一切机要秘密文件、情报资料等信息只能通过交通员递送。交通员执行任务时,背负二三十斤重的邮件,把党的指示文件、报刊、宣传品和指战员的家书信件,昼夜不停地送往各部队指挥机关和战斗前沿阵地。外出执勤,没有固定路线,只是指定一个方向,那时战局变化急速,完成邮件传递任务,要靠交通员的高度机智和灵活性,随时观察敌我势态、人马行踪、支前人员的动向,跟踪寻找,有时要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奔波十多次,甚至个把星期,才能完成任务。为此,学校正在建设战邮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虚拟仿真平台实景还原山东战邮纪念馆,让学生以第一视角开展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切身体会战邮交通员千里走单骑、穿越封锁线的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和聪明才智,准确理解“忠贞不渝、使命必达”战邮精神的实质内涵,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虚拟实践的交互式、体验式特征和规范性实验和评价机制,可以增强后疫情时代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3]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8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152).

[4]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2).

[5] 邮电部邮电史编辑室.难忘的战斗岁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2(153).

[6]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N].人民日报,2021-11-04(06).

(作者简介:沈金霞,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