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3-09-07李丹
李丹
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菏泽 274000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约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1]。近年来,随着T2DM 发病率的攀升,2 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steoporosis, T2DOP)群体也随之扩增[2]。T2DO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高血糖状态、激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变化、氧化应激反应、降糖药物使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目前,临床对于T2DOP 患者主要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辅以提高骨钙质与改善骨密度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便降低骨折风险。然而,一些研究发现常规降糖药物联合抗骨质疏松药在T2DOP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仍有欠缺[3-4]。中医认为,T2DOP 的病因病机为消渴阴虚内热,日久不愈,肾气渐亏,耗气伤津,致使肾不主骨,骨质枯槁,骨失所养,骨枯髓减,故发为“骨瘘”“骨枯”之症。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六味药物合用既抑阳亢,又补阴虚,可使阴阳渐趋平衡[5]。为了完善T2DOP 患者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2022 年1—12月期间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5 例T2DO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六味地黄丸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T2DOP 患者95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7 例)与研究组(48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5 例;年龄53~79 岁,平均(68.00±6.56)岁;病程2~10 年,平均(5.03±1.02)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0~27.52 kg/m2,平均(22.95±2.56)kg/m2。研究组中男22 例,女26 例;年龄52~78 岁,平均(67.95±7.02)岁;病程2~10 年,平均(5.08±1.05)年;BMI 18.52~27.48 kg/m2,平均(22.90±2.49)kg/m2。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6]与《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7]中的标准诊断;中医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骨瘘”“骨枯”的标准诊断,辨证为肾阴虚证;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严重T2DM 并发症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近3 个月内有骨折史或手术史者;近6 个月未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或激素药物者;患有精神疾病,难以配合相关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碳酸钙D3 片(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600 mg),口服,600 mg/次,2 次/d;骨化三醇(国药准字H20030491,规格:0.25 μg),口服,0.25 μg/次,2次/d。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32021625,规格:0.25 g)治疗,首次用量为0.25 g/次,餐前口服,3 次/d,治疗1 周后根据患者的血糖值调整药量,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采用糖尿病饮食结构、合理运动与控制体质量。本组1 个疗程为1 个月,持续治疗3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国药准字Z37021021,规格:1.44 g/8 丸)治疗,口服,8粒/次,3 次/d,本组1 个疗程为1 个月,持续治疗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标本,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糖值,观察指标包括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通过X 线骨密度仪对两组患者髋部、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检测。
记录两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包括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乏力。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糖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值比较(±s)
?
2.2 两组患者BMD 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椎、髋部BMD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腰椎、髋部BMD 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MD 值比较[(±s),g/cm2]
表2 两组患者BMD 值比较[(±s),g/cm2]
?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T2DOP 在T2DM 患者中较为常见,即T2DM 患者体内骨量丢失,导致骨组织变化及骨折表现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9]。T2DM 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功能缺失,致使骨矿物质丢失,加之体内维生素D 合成减少,所以增加了尿钙排出量,造成T2DOP[10]。T2DOP 患者极易出现骨折,严重影响健康与生存质量。因此,探寻合理的用药方案保障T2DOP 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十分必要。
目前,降糖与抗骨质疏松类药物是治疗T2DOP的主要手段,但其应用效果仍有欠缺[11-12]。中医认为,T2DM 属于“消渴病”范畴,T2DOP 却未明确划分范畴,但与“骨瘘”“骨枯”类似,《灵枢·本神》记载“精伤则骨酸痿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肾生骨髓”,肾主骨、肝主筋,肝肾虚亏致使筋骨失养,故出现腰膝酸软、疼痛等症状,临床在治疗T2DOP时应注重滋阴补肾之法[13]。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组方,方中重用熟地黄并将其作为君药,具有填精益髓生血,滋补肾阴之功。山茱萸与山药为臣药,其中山茱萸涩精,补益肝肾;山药补肾固精,补养脾阴[14]。茯苓、泽泻、丹皮为佐药,其中茯苓助山药健运,淡渗脾湿,协同泽泻共降肾浊;泽泻降肾浊,利湿泄热,可减熟地黄之滋腻;丹皮制山茱萸肉之温,清泄虚热。六味药物相合,共奏滋补肾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机体内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且调节了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钙吸收能力,继而避免骨密度下降与骨质脱钙[15]。其中君药熟地黄可以激活碱性磷酸酶活性,促使钙沉积,增强骨强度与骨质量,预防骨折风险;臣药山药与山茱萸能够调节内分泌,降低血糖,并通过增强激素分泌水平加快骨代谢,促使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16]。
学者张玉红[17]对80 例T2DOP 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说明,六味地黄丸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与肾脏,改善碳水化合物与脂质代谢情况,促进胰岛素释放,继而达到平稳降糖的功效。同时,BMD 是指人体骨骼矿物质含量与单位密度,可以反映骨骼强度。学者安娟等[18]对30 例T2DO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六味地黄丸,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本文研究中,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腰椎、髋部BMD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丸通过对人体软骨细胞凋亡进行抑制,进一步提高了骨密度与成熟骨细胞数量,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从安全性来看,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证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六味地黄丸并不会增加用药不良风险,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可以改善T2DOP 患者的血糖值与骨密度,安全性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未进行随访,所以关于六味地黄丸对T2DOP患者远期血糖与骨密度的改善效果,以及对于骨折的预防作用仍需要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