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岸科创园蔚然成群

2023-09-07郑玮

支点 2023年9期
关键词:创园飞地咸宁

郑玮

8月16日,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东湖高新区招商高新网谷正式开放,武汉离岸科创园/中心数量达到7家。

此前,黄石、黄冈、荆州、鄂州、仙桃、咸宁离岸科创园/中心已陆续开放,荆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正在筹建。一股离岸科创热潮正在武汉光谷兴起。

成立最早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于2021年开园,其他城市离岸科创园/中心均在今年2月-8月期间开园或揭牌。短短半年时间,这些离岸科创园/中心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布局,入驻企业已经超280家。其中,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园两个月企业入驻数就达到86家,发展速度最快。

解决企业研发生产痛点

武汉电弛新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测试相关领域设备研发生产,公司生产线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是武汉寸土寸金,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的“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模式正好帮企业解决生产和研发的痛点。

“我们决定把研发中心放在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产品研发成功后,在咸宁高新区批量制造生产。”8月4日,武汉电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建中对支点财经记者介绍。

湖北凯圣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位于天门市,一直以来很难招到高精尖技术人才,企业研发人才缺口近50人。8月16日,公司董事长彭浩向支点财经记者说,“公司入驻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之后人才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我们准备新建湖北大学—凯圣汽车电子联合研究中心第二工作室,在武汉招聘一批专项人才,围绕汽车转向系统升级改造开展技术攻关,力争每年开发20-30个新产品,为公司发展提供技术动能。”

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在黄石市阳新县,公司主营产品为牛磺酸,在公司研发部门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之前,仅有4人科研小组;入驻半年,研发小组就发展成为由中科院博士带队、硕士学历占比90%以上的26人“豪华”研发团队,并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完善的校企联合研发机制。

从7个已开园的园区总体情况来看,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建筑面积较大,约6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达到94家(包含机构);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政策十分优惠,入驻咸宁高新区离岸科创中心可免租三年;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则已经入驻了4家上市公司研发中心。离岸科创园区多由各地政府投资平台运营,个别为第三方运营机构代运营。

武汉市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叶青认为,之所以离岸科创园集中出现并引起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创新驱动的重视,使得武汉的科创溢出价值更高。另一方面,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离岸科创园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产业联动等综合服务,使得企业家对“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当地”的飞地模式更有信心。

“科创飞地”再升级

东湖高新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内各地的武汉离岸科创园,有利于武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兄弟城市这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年,东湖高新区经济发展逆势增长6%,总量达2600多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9.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15%,科创溢出能力强,欢迎兄弟城市到光谷兴建离岸科创园。

咸宁市科技局副局长祝俊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为企业提供除了研发服务之外的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企业扶持、基金创投等服务,在法务、财务、税务、评估等各领域帮助企业吸纳人才,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湖北离岸科创园发展势头正盛,不过仍处于1.0 版本阶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技金融软科学基地负责人过文俊教授认为,目前的离岸科创园主要是“孵化器+桥头堡”功能,即企业方面可以快速整合科创核心城市优质资源,地方政府也可以实现招商引资。未来进入2.0版本后,可按照“孵化器+加速器+推广站”的模式来打造,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促进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迁。

事实上,黄石离岸科创模式已提前进入2.0版本,园区运营商黄石市东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支点财经记者介绍,黄石已经在上海设立离岸科创园,同时也在深圳、北京创办园区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扩大黄石的“科创朋友圈”。

有建厂需求的武汉企业可以在周边地市州匹配高质量的生产工厂;有研发需求的地市州企业,可入驻武汉离岸科创园,借助武汉的人才与技术优势来推进产品升级。

早在 2017年,东湖高新区就开始向毗邻城市拓展“飞地经济”:与黄冈市编制了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园区概念规划;和黄石市共建“中国光谷黄石产业园”;联合鄂州市在梧桐湖新区打造東湖高新科技创意城与东湖高新智慧城等。各大园区也积极探索“园外园”“飞地经济”等方式,与武汉周边城市结对建设了22个产业园区。

叶青认为,离岸科创园与之前的飞地经济模式异曲同工,都是两个行政区通过规划、建设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从而实现两地的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一位湖北科技界人士向支点财经记者分析,现在的离岸科创园模式相对于以往的飞地探索,重点解决了企业研发痛点,针对性更强,可帮助企业高端人才留在科创高地城市,离岸科创园还可引入科创平台入驻,让企业的研发诉求能及时得到回应,提高了科研服务属性。湖北离岸科创园群体的崛起,或将助推新的产业业态——科创服务业的兴起,助力武汉打造国家科创中心城市。

还需顶层设计补位

离岸科创园热潮背后,有多位运营人士对支点财经记者表示,各地离岸科创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科创合力还未能完全体现。在实际操作阶段,离岸科创园的税收分成、统计口径等细节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部分运营公司从一地把企业引入另一地时,也会被认为是“挖墙脚”,不利于招商工作的推进。

针对现状,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建议,前期可以先由飞出地和飞入地集中商谈,提高园区整体建设推进效率。常规模式是中心城市给周边城市一定的利益补偿,比如在税收上实行五五分或者四六分,将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化,也可以由上级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给出相关参考值,再由飞入地和飞出地在一定的浮动比例范围内调整。离岸科创园利益分成等细节会随着未来园区发展不断完善,湖北的离岸科创园建设才刚刚起步,需要给双方留有充足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认为,“飞地经济”要处理好飞出地和飞入地的政策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成绩单共享等问题,双方需要探寻在社会意义之外的经济意义,找到利益共享的内生动力。

目前,离岸科创模式在深圳、杭州等地已经发展成熟,深圳异地共建的产业园区多达20个,形成了“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科创飞地”产业链条,杭州“科创飞地”总量已超过35个。

在离岸科创园产业发展层面,过文俊表示,可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离岸科创园模式,针对科创资源欠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的作用,整合一批优质科创团队和技术资源,针对各个园区短板,选择与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商、科创孵化器运营商、产业地产商、股权投资机构等市场化机构灵活开展多样化的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创园飞地咸宁
山西农谷青创园次第花开迎春天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难忘的麦可将文创园游记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