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阴阳睡眠佳

2023-09-07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9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苏子睡姿

受访专家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的内经专家、名老中医程士德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北京市第四批名中医,国家精品课程中医基础学课程负责人,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重大专项审评专家。擅长治疗慢性脾胃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痛,咳嗽,感冒,变应性鼻炎,顽固性失眠,抑郁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神经情志病变,妇女月经失调和不孕不育,过敏性皮肤病等。

刘晓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岐黄临床导师。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中医局“3+3薪火传承”项目郭霞珍名医传承工作站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基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程士德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应时理论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研究专家协作组专家,主要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及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许筱颖

睡眠是健康之源,长期失眠会使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不仅会影响到白天的精力、记忆力和认知功能,还会打破人体自身的动态平衡,使人体长期处于一种紊乱的亚健康状态,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和内分泌相关的疾病,还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加速衰老、增加肿瘤发病率,甚至是猝死等。

长夏失眠,阴阳失调

现值长夏,一些失眠的人认为,长夏季节气压低、湿气重,失眠很正常,但北京中医药大学郭霞珍教授告诉我们,长夏时节的气温仍较高,人们在白天往往出汗较多,导致湿气较盛,若晚上再失眠,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发生心肌缺血、血压增高的风险将明显提升,大大增加了猝死的概率。

首都国医名师郭霞珍的传承人许筱颖教授告诉我们,四季变化是阴阳消长的一个过程,人体内的阳气是顺应自然天地来阴阳消长的,长夏失眠的病根在阴阳失调。

長夏失眠是内外火旺盛导致的。外界气温高,加上阳气的过度亢盛,会出现内火引动外火的情况,导致机体的火热偏亢,躁动不安,难以入眠。

而大多数人是因为本身内火旺盛,造成体内阳邪亢盛、阴津亏虚的内火旺盛之象,会加重包括入睡困难、烦躁易怒在内的火邪病症。此外,内火旺盛还有一种原因是痰湿化火,这是因为内火过亢会反过来损伤阴气,影响全身正常的水液代谢,而痰湿正是水液代谢障碍产生的病理产物,痰湿阻滞会导致气机不通畅,气瘀而化热,进一步加重阳邪亢盛,入睡则会越发困难。

引阳入里助眠茶

想要解决夏季由内热引起的失眠就要疏肝解郁、化痰祛湿,郭教授带来了2款能助眠的茶,用自然界的植物,帮助我们引阳入里。

其中一款茶中用到了夏季常见的烧烤调料——苏子。苏子味辛,性温,形似小坚果卵圆形或类球,为紫苏的果实,归肺经,可以行气宽中、降气化痰,治疗咳嗽气喘,痰壅气逆。

● 苏子夏枯草助眠茶

【材料】苏子25克、夏枯草9克。

【功效】清热散结、行气化痰,可有效缓解长夏季节之入睡困难。

【方义】苏子辛温而不燥,质润下降,长于行气宽中、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可缓解痰湿化火诱发的失眠问题;夏枯草入肝胆经,是清肝火、散郁结之要药,可有效缓解长夏季节因内火或外火引起的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失眠等病症。

除了代茶饮,苏子还可以和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或籼米(效果最佳)研磨成粉,既可以冲泡,也可以加点红糖当零食吃。将苏子和大米按照1 : 5的比例炒至微微焦黄,不要炒太久,若炒成焦黑色会影响功效。炒制后打成粉食用,睡前1—1.5小时服用效果最佳。徐主任提醒,此方脾胃虚弱者及腹泻者慎服。

● 夏枯草菊花桑叶助眠茶

【材料】夏枯草、桑叶、菊花各3克。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清肺润燥,可有效避免因肝郁化火导致的潮热颧红、少腹胀痛、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等症状。

【方义】夏枯草苦泄辛开,其性寒凉,引阳入里,能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清肝火;桑叶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等功效,且降糖、降脂、降血压疗效显著。

【专家提醒】胃寒者如也想饮用这两款助眠茶,应加热再喝,并最好在白天喝。

充实阳气助眠法

除了助眠茶,许教授还通过晒手心的特殊方法助眠。按照中医的全息理论,手心对应心,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心主血脉,血液需要靠阳气来推动运行,但心阳不足会导致血不养心,躁动不安。

晒手心助眠法一般取站立位,先吸气,然后呼气,鼻吸口呼,调整好气息,重复3次后把双手捧起来朝向太阳,让太阳光直射到手心上,手心晒热后热气很快便会顺着手臂传导入心,此时我们内心可以想着正在通过双手从太阳光之中吸收阳气,双手保持微张的姿势,像一朵喇叭花一样,把阳气吸进体内,先由手入心,再下沉丹田。

许教授建议,早上六、七点开始晒手心,每天10—20分钟即可,可视个人情况而定。长夏日晒过强,可背过身来,年纪稍长者亦可坐下,只要保持双手手心面对阳光即可。

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失眠

郭教授介绍,失眠不仅是指人们常说的睡不着,还包括:①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②早醒或一晚超过2次醒来;③多梦或睡眠时间过短。如果3个月之内,一周2次或2次以上出现睡眠问题便属于短期失眠,短期失眠是治疗失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注意调理,可以避免演变成长期慢性失眠。存在上述失眠情况的人,可以尝试调整睡姿和提早睡觉时间。

1.睡对姿势梦乡甜

错误的睡姿会压迫胸腹部,影响心肺功能,甚至连呼吸都会感到困难,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究竟哪种睡姿最有助于健康呢?

(1)仰卧式:头颈和躯干基本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身体很放松,但是仰卧的时候也会压迫到背部的肌肉,尤其是双手举上去的姿势,肌肉会更加紧绷。另外,仰卧时,口腔中的悬雍垂会下垂,会引起气道阻塞,出现打鼾的现象。

(2)俯臥式:俯卧式会压迫胸腹、会引起心脏血液的不好。另外,肺的呼吸也会受到障碍,泌尿系统也会受到压迫。脸朝下也会导致脸部的变形,面部的血液循环不好,出现色斑、色暗淡。

(3)蜷缩式:蜷缩式会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对气血循环非常不好。醒来后容易出现腰酸背痛、腰肌劳损的情况。

(4)侧卧式:徐主任最推荐右侧卧位睡姿,右侧卧位的睡姿是将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右手护住耳朵,左手放在一边。

郭教授提醒,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有一些睡姿是要避免的,如患有肺气肿或是哮喘的患者不能平卧,睡觉时应抬高枕头;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睡觉时也应抬高枕头,且入睡前尽量采用右侧卧位,醒来的时候是其他姿势也不要担心,这都是让身体放松的姿势。

2.睡对时间有好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晓燕教授告诉我们,长夏季节睡觉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夜卧早起,还应多睡午觉。中午12点睡觉可养心,晚上11点前睡觉可养肾,睡好子午觉就能交通心肾。睡午觉可用闭目冥想的形式,身体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食指掐在中指的第一个指缝间,双目微闭、舌尖抵住上颚,保持微笑,大脑意识对着脐下的丹田,用印堂穴和丹田气相交通,大脑放空、入静冥想,每天中午冥想15—20分钟即可。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苏子睡姿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专家访谈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赵进喜教授
从睡姿看性格
我被克隆了
大学英语MODEL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为例
糊涂觉和奇怪的睡姿
糊涂觉和奇怪的睡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