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简析
2023-09-07宁琼华
宁琼华
摘 要 中医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连續5年居全国第一。宣威市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县级区域,近年来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增速快。认识分析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实践参考和学术探讨意义。阐述了宣威市中药材发展基础、发展概况,从种苗选育、种植结构、种植分布、药材加工与销售等4个方面剖析了产业构成,并从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3个方面对全国、云南省、宣威市的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产业构成;定制药园;规模种植;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48
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中医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深远,而中药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中药材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关系到民生健康、中医发展、文明传承,其发展有利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以构建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为支撑,着力打造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促动、市场拉动的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中药材产业逐渐现代化。现宣威市种植三七、花椒、生姜超过666.67 hm2,种植白及、万寿菊、重楼、芍药、牡丹、百合、金银花、灯盏花及当归超过66.67 hm2。种植中药材共10 041.50 hm2,其中连片规模种植3 744.60 hm2。建成特色原料药原产地加工基地6个。中药材产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1 发展基础
宣威市素有“出省入滇”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之称,区域内杭瑞高速、威宣高速相连,几乎三等分全境,贵昆铁路、326国道、宣天公路、鸡田公路等贯穿东西南北。使得宣威市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滇东城市经济圈更便捷。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最高海拔2 868 m,最低海拔920 m,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立体气候突出,适药面积广阔。年平均气温13.4 ℃,平均日照时间
2 018.5 h,无霜期232 d。呈光照充足,积温偏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拥有中药材药用成分高效积累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全市总面积6 069.88 km2,耕地面积184 731.55 hm2。
森林覆盖率达48%,野生药材资源品种丰富。有重楼、天麻、党参、茯苓、柴胡等常用野生中药植物300余种。物种天然隔离条件好,生态修复功能强,适宜中药材生长。宣威市是中药材大省云南省的县级市,属
2.67 万 hm2曲靖市沾益—宣威特色原料药道地药材产业带,具有发展中药材产业良好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2 发展概况
宣威市较早开始大量种植中药材。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大面积种植百合、当归、党参等中药材,80年代初,得禄乡肥谷村种植天麻、党参、当归、白术等百余种中药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86年肥谷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药之乡”。随着宣威市中药材种植品种更丰富,种植区域更广,种植面积更大,2014年宣威市被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云药之乡”称号。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中药材价格总体向好,各级政府助推、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种植中药材的主体逐步增多,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药材加工厂相继建成,宣威市中药材产业不断壮大。
宣威市规模种植中药材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现有专业合作社189个、种植大户19户、家庭农场22个、企业31家(其中龙头企业5家,省级2家,市级3家)等。新型主体与药农、政府、党委、药企、商家等一家或多家多角度各方位不同程度稳定合作形成丰富多样的生产模式。
宣威市中药材种植形式、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宣威市建有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176个,66.67 hm2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7个、33.33~66.67 hm2的24个,6.67~33.33 hm2的86个。绿色高效种植示范基地6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4个(省级基地2个,市级基地1个,县级基地1个),“定制药园”2家。基地相继采用水肥一体化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水肥一体连片面积最大达66.67 hm2。
宣威市中药品牌不断涌现。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商标有“龙津”“农硕”“凷泙”“归源”“宣宝松林”等。宣威市中药材的品质不断提升,宣城市龙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龙津生物)研发生产的“龙津牌”灯盏细辛获云南“10大名药材”称号。“龙津”60 hm2灯盏花通过有机认证,“农硕”33.33 hm2白及获得绿色认证。宣威市中药材被市场高度认可,并快速形成品牌效应。
3 产业构成
3.1种苗选育
宣威市在西宁街道靖外村、落水镇灰硐村和热水镇热水村建有10 hm2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3个,高标准良种繁育中心3个。宣威市农硕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从事白及、滇黄精、金线莲等中药材种苗组培繁育多年,拥有多项组培专利,具有年产500万瓶、1.5亿株优质组培苗的产能,为宣威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脱毒组培苗。龙津生物拥有全国最大的灯盏花种植基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功选育出“龙津1号”“龙津2号”等多个灯盏花优良品种,灯盏花乙素含量高达3%,拥有21项国家专利,并参与制订灯盏花种子种苗质量等7个技术标准。宣威市开满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培植的茯苓菌棒成活率高,茯苓产量高、品质好。宣威市具备选育优良品种的能力,不论是组培脱毒苗,还是普通种苗或菌种都能满足种植需求。
3.2种植结构
全市规模种植的中药材有32种,种植面积
3 744.60 hm2。其中面积过66.67 hm2的11种中药材有3 359.90 hm2,占规模种植的89.73%。花椒1 003.33 hm2、占26.79%,万寿菊877.33 hm2、占23.43%,三七337.93 hm2、占9.02%,白及285 hm2、占7.61%,生姜272.67 hm2、占7.28%,何首乌144.00 hm2、占3.85%,重楼123.07 hm2、占3.29%,百合93.33 hm2、占2.49%,灯盏花80.00 hm2、占2.14%,茯苓72.33 hm2、占1.93%,黄精70.93 hm2、占1.89%。花椒、万寿菊规模种植最多,因为其需求大,价格稳定,种植技术要求低,适应环境强。生姜药食两用宣威市传统种植品种,三七、白及较适应本地环境,价格相对较高,利润尚可,种植技术成熟,从而种植的农户较多。总体来看宣威市中药材规模种植结构较合理,品种丰富,又相对集中,
适应市场。
3.3种植分布
32種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宣威市29个乡(镇、街道)均有种植。经实际数据统计发现:万寿菊、生姜分布在东部;花椒多栽于山区;三七基本种在中部地区,白及多在相近纬度带。重楼种植范围最广,分布在13个乡(镇、街道),较广的万寿菊、白及、黄精分布在11个乡(镇、街道),但重楼、黄精各地种植总量都不大;百合在宣威市广泛种植,但规模种植的仅有西泽乡;灯盏花也只在热水镇规模种植。政府种植规划、种植中心对周边辐射带动、各地物候条件、种植传统等因素形成了现今的种植分布。规模种植面积超过333.33 hm2的有2个乡,超过200.00 hm2的有7个乡(镇),超过133.33 hm2的有14个乡(镇)。各地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发展适宜的中药材种植。
3.4药材加工与销售
在热水镇、落水镇、田坝镇、宝山镇、西宁街道及东山镇等6个镇(街道)建有特色原料药原产地加工基地6个。已建和在建中药饮片加工基地3个,加工能力2万t。政府依托生物产业园区,建设集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交易市场。宣威市已形成中药材全产业链,原药生产成熟完备,加工、销售短板明显,处于快速补短阶段。
4 种植分析
如表1所示,宣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表现不突出,而云南省每年都在全国的14.8%以上,是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的中药材产业大省[1-7]。增速上,疫情前宣威市、云南省都快速增长,而疫情期明显放缓,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全国总体受疫情影响并不明显。宣威市2018年增速明显,主要是2017年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激发了种植主体的热情,而同年药材价格又大幅缩水,致使2019年种植增速放缓。在中药材占农作物种植比重上,近年来宣威市是全国的3倍左右,近云南省的1/2,可见宣威市中药材发展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值。全国、全省、全市中药材种植比重都在逐年增长,表明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是主升浪,是大趋势。
如表2所示,宣威市中药材产量近年来呈稳步增长态势,云南省则有所波动。宣威市、云南省农业产值、综合产值都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处于稳健发展中[2-7]。宣威市加工产值比重各年都在14%左右,变化不大,说明加工能力的提升和种植规模的扩大几乎同步,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云南省加工产值占综合产值的比重最低都在54%以上,且总体呈增长态势,说明全省中药材产业结构非常好,并在不断优化。云南省2017年,2019年中药材产量均低于上1年,但产值增长依然明显。全国中药材均价2017年较2016年大幅增长,2018年较2017年明显减少,2019年回暖,2020、2021年疫情致药材价格持续走高。排除疫情影响,云南省中药材产量与中药材价格负相关,说明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影响全国中药材价格。
2021年,曲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在全省分别排名第4、第2、第2;宣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产量、产值在曲靖市分别排名第3、第3、第3。总体来说宣威市中药材产业不强,但在县级市中仍处于第一梯队。
5 结语
中药材产业仍处于政策利好、快速发展的趋势中。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宣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同样存在资金不足、市场波动、技术欠缺、人才短缺、信息滞后等问题。宣威市在中药材产业研发、加工、销售方面相对滞后,而种植方面优势明显、亮点突出、产业链完整。总体来说宣威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空间大。宣威市中药材零星种植在不断减少,种植的规模和总量增大。种植品种及面积,零星种植受市场支配大;规模种植受政策、规划影响多。宣威市中药材质与名不匹配,宣威市中药材大多达绿色、有机标准,未获认证但销量一直良好,认证要增加成本,许多种植主体无认证意愿。种植的中药材,药用成分通常达到甚至超过野生中药材标准,种植主体也因销路畅,大多没做检测、宣传。没有打造高价值品牌的意识,需改变观念,着力打造高价值品牌,实现高品质对应高价格。
参考文献:
[1] 李丽,段毅.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N/OL].曲靖日报掌上曲靖,2022-11-09[2023-05-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8969337791112695&wfr=spider&for=pc.
[2]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工作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专家组.2021年度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EB/OL].
(2022-07-29)[2023-05-11].https://nync.yn.gov.cn/uploadfile/s38/2022/0811/20220811110824942.pdf.
[3] 国家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 国家统计局.2019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5] 国家统计局.2020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6] 国家统计局.202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7] 国家统计局.2022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