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探析
——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
2023-09-07熊晓晓麻振旭任莉莎张娜
熊晓晓,麻振旭,任莉莎,张娜
(新疆理工学院,新疆阿克苏 843100)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新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了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程度,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现状,把握影响其认同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解决对策是新形势下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1 研究目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在增强国家认同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也关系到新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2]。因此,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法和文献分析法,对新疆理工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提升新疆理工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相关研究方法
关于中华文化认同,国内学者多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切入,运用文献法、访谈法等实证方法探究中华文化认同的现状及问题。文献法侧重于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挖掘和提炼,有助于研究者形成清晰的思路,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被试参与程度有限,一些被试反映不够准确;二是问卷调查数据往往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三是部分问卷设计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部分问题不够细化或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访谈法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中华文化认同的实际情况。被访人员一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访谈结果是反映被访者真实想法的重要参考依据[3],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是访谈法在调查方法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本文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华文化认同对策体系。
3 调查问卷设计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分为5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概述,主要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问卷的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华文化认同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问卷的两个部分进行数据收集,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和对中华文化的总体了解和认同情况; 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华文化认同问题的问卷设计,主要是指对问卷的3 个部分进行设计,分别是文化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意向;第四部分是关于中华文化认同问题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主要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相应数据;第五部分是关于中华文化认同问题分析与思考。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对策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意向、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4]。
4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94.1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中华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影响很大,有96.72%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中华文化在高校教学中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从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来看,高校的中华文化教育还不够充分,基于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立足于现实积极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另外,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中华文化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影响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11.0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中华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并没有很大帮助,只有10.72%认为其有很大帮助。在问卷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4.1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需要增强
问卷调查显示,中华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儒家文化主张“仁”与“义”,倡导“礼治”与“德治”,提倡以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倡导以和谐为准则。《易经》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教育中,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坚定中华文化的中心地位。
4.2 课程设置融入中华文化内容不足
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影响没有太多关注,而在思想道德建设、日常生活方面却有一定的关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日常思想道德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影响还需要加强。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或听说过中华文化方面的内容,所以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该积极融入中华文化方面的内容,以达到育人目标。
4.3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不高
主要表现在对中华文化知识了解不足。目前该校部分专业开设的中华文化课程大多与历史、地理等相关课程相结合,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得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和地理知识,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并不感兴趣。因此学校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可以考虑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比如:结合新疆民族特色开设地理课; 结合民族特色开设民族舞蹈课;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开设相关民俗课;结合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较少的情况开设中华文化经典作品赏析课程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喜爱的经典影视作品或歌曲,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4.4 中华文化的学习氛围不足
目前新疆理工学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华文化教育课程,现有的有关中华文化的教育教学主要是教师以讲授课程思政的形式呈现,存在讲授内容流于形式,讲解不够透彻与深入等问题。且教师缺乏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知识的背景,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在课程讲授中也会出现知识漏洞。
5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意义
5.1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超过半数大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8—24 岁之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但该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在此阶段对其进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中华文化能为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人生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促进新疆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军,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能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5.2 有助于高校提升育人质量
高校育人质量的提升能有效提升学校竞争力。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专门的中华文化教育课程对学生全面认识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中华文化类教育课程,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式教育,能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豪感;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教育,充分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展示祖国的强盛,有利于强化民族共识,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祖国为大学生提供了幸福生活和学习的保障,从而使其主动接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不断提升爱国热情,进而在参加工作时志愿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
5.3 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高校更具竞争力。一方面,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中华文化,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举办较多的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能使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中华民族的“灵魂”。
6 提升策略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协同努力,需要不断优化外部环境,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5-6]。总之,要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力度。
6.1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程度
自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语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国语书面表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在现行条件下,一方面,要提升新疆理工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水平,让其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更加熟悉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历史、内容、表现形式等,从而实现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知。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去,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思想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中华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将中华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环节。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督促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推进,使得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相统一,充分利用好专业课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认识水平。
6.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体系
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专题研讨、交流学习、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武装大学生头脑,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开设有关中华文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需求。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中华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其次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宣传中华文化,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6.3 转变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中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族情感和精神的寄托[7-8]。同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等新媒体方式,发挥网络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华文化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内涵。学校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组织开展中华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6.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校的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9-10]。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断地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在校园里营造“爱国”“友善”等正确价值观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如举办“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大学生文化节”“以传唱中华经典歌曲为主题的校园歌手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等,把中华文化的内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7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教育,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文化教育的需要,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教育方法、文艺样式,是中华民族最鲜明最有特色的民族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新时代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是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之需要,也是增强高校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稳定、促进新疆稳定和发展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