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2023-09-07吴细卯张春飞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浠水县农民专业

吴细卯,张春飞,周 兵,马 露,李 慧

(浠水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湖北 浠水 4382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优化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浠水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全县农民增产增收、农业产业兴旺和农村生态富裕,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

1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至2022 年9 月,浠水县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1 495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 家、省级示范社6 家、市级示范社25家,县级示范社57家;其中涉及种植业933家、水产养殖业444 家、畜牧养殖业227 家。浠水县合作社成员数达9.83×104人,带动农户数达7.32×104,全县合作社经营收入达9.1×108元。

2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和主要做法

2.1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2.1.1 发展态势快速

2008 年底,浠水县注册农民合作社不足40 家,在浠水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2009 年起,注册合作社平均每年新增150 家,截至2022 年9 月,农民合作社达到1 495 家。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浠水县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2 涉及产业种类齐全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产业,形成了“产+销”联接,农工贸一体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2.1.3 品牌效应日渐彰显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的各类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影响力不断扩大。巴河莲藕、董河碧珍茶、十月芙蓉茶、卡思特茉猕猴桃、万事顺红心火龙果、安时瓜蒌籽和长福虾田稻米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先后67次在全国各类展会上荣获大奖。巴河莲藕先后获得“湖北省名优蔬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黄冈市地标优品”金奖;董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董河碧珍茶,先后获得了“湖北十大旅游名茶”称号和“中茶杯”特等奖;全味美水果合作社的卡思特茉猕猴桃已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先后获得了湖北“荆楚优品”和“黄冈市地标优品”金奖,多次代表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在武汉、昆明、上海、长沙、香港、澳门和日本参加国际、国内展销会,并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意大利金果集团和日本萃点水果株式会社合作,与意大利金果集团签订产销合作协议。

2.1.4 经营方式不断完善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自身实力和特点,已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浠水农友等农机合作社和十月、龙凤山等多家茶叶合作社强强联合,成立专业合作联合社,实现抱团共赢,浠水县农户提供高产高效优质的种源、先进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稳定的产品回收订单,有力促进了浠水县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1.5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水生所和果树所、武汉大学、中国花卉协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已建立了12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国家或省级科技试验工作站,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拥有“两品一标”产品15 个,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5项,各类发明专利45 项,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各类科技论文39 篇,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 家,制订省级以上技术标准1 项,企业生产技术标准27 项,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荣誉57次。

2.1.6 领军人才不断涌现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先后有2 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7人被聘为县级以上科技特派员,29人被评为“黄冈市劳模”“浠水名匠”“优秀共产党员”“黄冈市青年五四奖章”,33 人被推选为市县“两代表一委员”。海归博士潘星星、优秀退伍军人陈文、科创型人才郭振全、张华盖、张建雄、陈小野、陈佳、綦晓珍、退休老干部周佑成、谈汉生、景来仕等一大批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已成为浠水县农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畅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湖北省人大定为湖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百家果木合作社是黄冈市市长李军杰、县委书记付宇的驻点企业,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超软籽石榴全产业链循环农业科技园,由他们选送的天使红石榴在2022 年云南蒙自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石榴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全味美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被黄冈市委书记张家胜多次在全市大会上作为现代农业典型予以宣传表扬。

2.2 浠水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2.2.1 高规格谋划,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方向

浠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立足浠水资源禀赋,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基本原则,科学提出农业“一品、三大园区、八大产业链条”等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410”工程、“四特优”项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领办项目等项目,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指明发展方向,如在科学提出浠水县“410”工程后,时任县委黄强胤书记带队到四川蒲江和陕西商南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坚定了浠水县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蔡河乡贤郭文慧在家乡汪家坳村成立了双鲤河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成50 hm2猕猴桃产业园以及配套设施,为本地农民提供多个工作岗位,带动了本地27 户贫困户就业。乡贤张庆堂成立了绿满天瓜蒌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安时”商标,从安徽农科院引进最新瓜蒌品种,在浠水县发展瓜蒌产业基地,带动浠水县6 个乡镇31 个行政村371 户脱贫增收。各个合作社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农业发展目标,力求达到“一社一品、一乡一业、一区一特色”的格局,如蔡河镇的“五花一果”(荷花、葛根花、金银花、槐花、瓜蒌花、猕猴桃)和绿杨乡的“绿杨三宝”(油茶、茶叶、药材),都是由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展起来的。

2.2.2 高标准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

为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浠水县整合农业、水利和交通等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道路和灌溉设施等予以大力支持;在人才方面,浠水县通过高薪聘请一批能人回乡、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力扶持壮大一批、积极培育储备一批的方法,构建合作社技术支撑人才力量,浠水县县政府先后高薪聘请钟彩虹(国家猕猴桃协会理事长)、潘兴、曹尚银(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董玲(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毛迎新和张蕾(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研究员)等权威专家,支持合作社的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广大乡贤和社会资本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合作社壮块头、上档次、提水平和扩规模。自2015年开始,浠水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组建联合社和加强品牌建设等给予扶持,鼓励产业发展。

2.2.3 高标准生产,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

通过农业部门宣传指导,引导合作社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培育、发展和宣传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鼓励企业制订并遵循生产技术标准,以达到合作社的产品高产、高效、生态、优质和安全的要求,并依托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巴河水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巴河莲藕已完成了省级生产技术标准,全味美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卡斯特茉猕猴桃市级标准正在申报中,董河、志远黄粉虫和天井湖等合作社都制定了企业生产标准。

2.2.4 高效率联结,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机制

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在浠水县城建设地标优品馆,为广大专业合作社产品提供销售平台,浠水县县委书记付宇同志多次亲自站台,为专业合作社的优质产品“吆喝”。一些在外乡且家乡情结浓厚的企业家,积极与合作社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签订优质农产品订单,形成高度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共同体,实现浠水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走向大市场,如原浠水县深圳商会会长张效煌,利用自身的销售网络为嘉农瑞食用菌在深圳和天津等地开拓市场,效果显著。

2.2.5 高新技术创新,模式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浠水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效对接,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创新生产技术成果,浠水县现已建有2 个院士工作站(陈焕春、桂建芳),4 个博士后工作站,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产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高端化和产品市场国际化的格局。

3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1 整体规模不大

浠水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总体来说存在实力不强[2]、规模不大、存量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浠水县没有一个合作社生产基地超过3 330 hm2,没有一个产值达到5×108元,辐射带动效果不佳。

3.2 专业人才不齐

合作社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懂经营会管理人才缺乏,创新难;合作社以传统的种养殖或初加工产品销售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智慧农业、数字农业、高科技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严重缺失。

3.3 产品品牌不响

浠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产品虽然在湖北省内有一定影响力,但还没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浠水县范围内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许多产品品牌和产品附加值没有被充分挖掘,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开发不够。

3.4 管理制度不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3],导致合作社运营管理不规范,财务账目和各类档案不齐全,社员的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给后期发展留下隐患。

4 建议

4.1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立项、建设基础设施和宣传产品品牌等,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

4.2 加强人才培训

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合作社各类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的综合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意识等。

4.3 构建交流合作平台

全力构建信息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服务信息化持续发展,扩大信息化技术对社员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高效服务全覆盖,利于合作社之间信息畅通,提高发展质效。

4.4 加大监管力度

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力度,督促合作社依法依规运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保证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浠水县农民专业
浠水县杂技团开展惠民演出致敬建党百年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博神罗宾魔术秀在浠水杂技馆举办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浠水县78所受灾中小学校全部如期开学
浠水县掀起“晒课”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