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大学生创业促进机制研究

2023-09-06胡湘李京

科教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业

胡湘 李京

摘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全社會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剧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一种新举措。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的实施对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影响,可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整合创业资源以及识别创业机会等。文章基于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的调研,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以及促进机制,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业;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2.033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断落实,大学生创业成为热点话题。大学生群体是我国双创号召的主力军,助推大学生创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发出的挑战。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培养,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文献综述

在大学生创业方面,黎春燕等(2017)认为创业活动形式化,覆盖面小,缺乏专业支持,实践平台不足,配套措施不健全。王晓霞(2019)认为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意识但观念不成熟,创业能力不足。钟萍等(2020)认为创业素质影响创业结果,高校提供了多样态的创业扶持。韩喜平等(2020)认为大学生创业存在保障体系不完善,孵化机制不健全,创业难度增加的困境。梁春晓等(2022)认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参与度低,创业教育缺乏内驱动力,创业理论与实践环节相互割裂。

在本科生导师制方面,侯明艳等(2018)认为导师制的意义是培养多规格、个性化、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安宇等(2019)认为导师制是一种双向选择的教学育人新模式。张毅等(2022)认为导师制是精英教育和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但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唐汉琦(2019)认为指导机制过于松散,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李奇虎等(2021)认为导师指导意愿低,高级职称导师偏少且类型单一。李京等(2022)认为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制度机制不完善、角色定位不清晰和培养模式不规范等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较为丰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呈现出两极化,创业培养资源匮乏,学生创业能力亟须提高,而导师制的实施在培养个性化人才、提高创新意识、增强高校教育质量上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的调研,在对现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并提炼归纳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机制。

2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

2.1积极效应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创业能力拔高提升。导师会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讲解创业相关知识,学生认为在导师制的作用下自己的创业知识框架在不断完善,导师制使自己能接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讲座,导师也会建议自己参加创业沙龙等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有感到自己创业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学生提到导师制的实施使自己会更多地去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三创赛之类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导师会指导自己,在导师的引导下自己各方面的创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锻炼。

导师能够帮助创业学生获取资源,进行创业价值评估。有创业经历的部分大学生分享其在高校的创业过程中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对其创业提供了较大帮助。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创业大学生获取创业资源,进行创业方向的评估,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转化方面有助推作用。

2.2不足之处

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尚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创业指导目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于大学生创业帮助仍有改进空间。在制度方面,没有明确的创业指导目标,所以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连续性不强,且没有规范的指导内容体系,导致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依旧模糊。在机制匹配方面,也存在学生自己对于创业实践类活动兴趣较大,有往此方面发展的意向,但导师擅长领域是学术研究的情况,因而对学生的创业帮助效果不明显。

师生交互较少,学生主动性低。调查发现存在导师与学生间互动较少,师生间并不熟悉的现象,学生哪怕有创业意愿或想法也难以联系导师获得帮助。一些高校的创业实践等多通过辅导员等进行安排,导师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3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机制

3.1能力辅导,鼓励创业实践

指导创业知识学习,刺激创业意愿。我国多数高校相继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本科生导师制可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知识指导,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框架,增强其余本科生对创新创业内容的了解,刺激大学生创业意愿,助推大学生进行创业。

创业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导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结合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创业系列活动有助于提升本科生创业能力。如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导师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加对创业的感悟,在竞技的途中增强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创业实践训练,帮助成果转化。一方面,导师制的实施使导师有相关创业项目时考虑到自己学生的创业培养任务,有利于带动学生参与其创业项目,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大学校园这个开放性的环境中,会产生自我创业的想法和思路,本科生导师制建设使学生产生想法和思路时可以更方便地向导师寻求建议,导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做出经验性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由创业想法到创业实践的过程。

3.2整合资源,促进创业效率

导师帮助学生拓展人脉资源。创业中人脉不可或缺,但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有限,多数社会关系为同龄人和家庭人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导师制的实施加强了导师与学生的联系,使导师能够将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广阔的社会人脉网络分享给学生,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师能够间接支持其他资源。大部分大学生创业会因初始资金问题而止步,这些都是由于对创业扶持政策的不了解导致的,导师比学生更清楚相关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启动资金的获取、校内创业孵化场地的申请、相关创业政策的获取等,甚至部分导师会对学生的创业直接提供部分经济帮助。因此,导师制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整合了创业所需的多种资源。

3.3帮助识别创业机会

一方面,导师对时政的关注度更高,对创业前景的认知眼界更广,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某个行业的未来前景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提高创业的敏锐性;另一方面,导师为有兴趣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和相应的引导,在大学生创业的方向选择上提供建议,当机会来临时,帮助学生识别机会,并抓住机会。

4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与措施

4.1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增强师生交流

从师生匹配机制到培养过程实施,高校可搭建交流平台。第一,在该平台上,学生和导师可了解双方信息,通过平台进行师生匹配;第二,导师通过平台定期为学生安排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和政策的相关培训;第三,当学生面临关于创新创业问题或其他实践问题时也可联系导师。导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一定有时间经常开展线下培训,通过此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培训的同时,促进师生关系,线下和线上沟通方式相结合,增加师生间的熟悉度,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更加便于和创业大学生进行沟通和帮助,促进创业型人才的高效培养。

4.2明确创业导向,完善制度设计

首先,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考虑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的科研和课程工作量,在其课程和科研量上适当减少,增加其本科生培养相关工作,如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学习和比赛、创业实践等;其次高校在导师的任务分配上,工作内容应有所区分,如辅导员或生活老师等应侧重于关心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发展,任课老师倾向于学生专业课程知识框架构建,而本科生导师应将核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只有制度上明确导师的工作,才能更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所带来的机制效应。

4.3促进创业激励,强化监督考评

优化高校导师制导向性激励、考评与监督机制。首先导师激励不能只单单是经济上的奖励,还应有精神上的奖励或工作量上的奖励,且激励应具有一定的创业人才培养导向性,如导师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省级以上成绩,可优先参评职称类或其他类精神奖励,同时,适当减少本科生导师的科研工作量;其次,注重监督考核,适当改进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导师制实施的连续性和投入性等问题,可将导师与学生参与的比赛等进行量化,融入绩效考评,以达到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的。

4.4优化培养方式,联合企业指导

补齐学生短板的同时,增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导师和学生都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能力的弱项,对兴趣点给予更多的关注,高校加强办好创新创业系列比赛,发挥导师制作用,在比赛中发掘学生个性。同时,联合企业进行创业指导,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创业实战的演练。

4.5增加配套资源,助推成果转化

高校完善创业资源,政府提供相应辅助。首先,在实体资源方面,创业基地、创业孵化政策、创业基金等应当政府与高校两者相互配合,适当增加放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基础设施完善度;其次,经济方面,可对创业的大学生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也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促进大学生的创意孵化;最后,高校加强大学生相关创业政策服务,可开展独立的公众号、网上信息平台,便于学生了解过往和最新的创业政策,以加强信息服务,推动大学生实现创业。

基金項目:2021年度贵州财经大学本科生项目“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研究”(2021BZXS038)。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39(12):41-43.

[2]钟萍,魏海勇,马乔丹.农村籍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20(2):40-42.

[3]黎春燕,李伟铭,李翠.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7-20.

[4]韩喜平,杨雪.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困境及教育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36(5):152-155.

[5]梁春晓,沈红.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2,(1): 54-63.

[6]侯明艳,王伟.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5-37.

[7]安宇,张国强,罗茗.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14-16.

[8]张毅,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模式、育人特色及积极作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45-148.

[9]唐汉琦.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4):98-106.

[10]李奇虎,俞雅莲.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审视与实践[J].江苏高教,2021(10):66-69

[11]李京,胡湘.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2(15):4-6.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21-09-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 5642037.htm..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创业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