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山上茶叶情

2023-09-06刘伟光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刘霞蒙山沂蒙山

图|刘伟光 文|崔秀娜

蒙山,风光秀丽,气候环境适宜,是优质高山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南茶北引”富裕了沂蒙山人。这段荡气回肠的种茶历史让你更加了解沂蒙山人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沂蒙山人的茶叶情,我们采访了谭洪昌一家。他们一家三代都有浓浓的茶叶情结。爷爷谭继友1966 年就开始种茶;父亲谭庆志眼光高远,建茶厂、办茶园,带领当地百姓致富;谭洪昌则与父亲一起将茶叶品牌做大做强。

一家三代人,都有沂蒙人典型的不服输、敢拼敢闯的精神。困难不怕,只要有勇气在;汗水不怕,只要有热爱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户普通又不普通的沂蒙人家。

谭继友(中)、谭庆志(左)和谭洪昌(右)一家三代人都与茶叶结缘。沂蒙人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无疑

“南茶北引”在院东头镇结硕果

“沂水县本无茶树,1966 年从安徽调入茶种搞‘南茶北引’试验,在龙虎峪(现留虎峪)、上峪、九岭坡大队新辟茶园10 多亩。试种成功后在全县推广。1973 年已遍及院东头、夏蔚、崔家峪、沙沟、杨庄5 处公社,茶园面积3000余亩。”翻开《沂水县志》,在“茶叶生产”章节,你会看到当年“南茶北引”在沂水县的详细发展情况。

1966 年,院东头镇上小庄村的谭继友是第一批参与种茶的农人之一。谭继友就是谭洪昌的爷爷。“他是大队会计,积极响应县里的号召,开始种茶。当时要种茶,需要修梯田,他就踊跃参与其中。现在他还经常跟我们说,哪些地方的梯田,是他修的。”谭洪昌表示。当时的上小庄村,因在茶叶种植方面表现优秀,还在1982 年荣获了沂水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状。

谭继友对于茶叶的热爱也传承给了他的儿子谭庆志。“改革开放以后,我父亲算是村里第一批开始经商的人。当时村里的面粉厂倒闭了,他就把面粉厂承包了下来。村里很多人都以为他脑子‘生锈’了,倒闭的厂怎么挣钱呢?没想到他就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让面粉厂扭亏为盈赚了第一桶金,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谭庆志冒雨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

新长出的茶芽总是很娇贵,刘霞为了记录查看其生长情况,用一根红绳进行标记

然而1998 年春天的一次进山看风景,让谭庆志改变了干事创业的方向。“站在山上,看到成片的茶树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煞是好看。但是村民们不会种植,也缺乏技术,更缺乏市场。”谭庆志表示,“老一辈留给我们的资源岂能让我们这一代给浪费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建茶叶加工厂,为当地生产的绿色无公害蒙山茶寻找出路。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谭庆志刚一提出要变卖面粉厂建茶叶加工厂,就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但沂蒙山人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让他认准了蒙山茶是沂蒙山赐予老百姓致富的好资源,不能被白白浪费掉!

“首先,这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资源,不能浪费了。当年他们那么辛苦修梯田,不就是希望我们能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吗?其次,我们这里的土壤是弱碱性,靠近水源,还没有污染,这么好的有机茶叶,肯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他逐一跟家人们摆事实、讲道理,终于得到家人的支持。

但茶叶加工厂也不是说开就开,没有技术不行!谭庆志又带领5 个伙计,一起去日照的茶厂学技术。沂蒙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力量又来了。他们6 个人去茶厂里免费给人家干活。“自己带着粮食,我们也不要工钱,就是想去学技术。”

手工炒茶既是一种体力活,更是一种技术活。一次最多翻炒二两茶,需要两个小时以上

2002 年学成归来,谭庆志终于在院东头镇开办了山东蒙山龙雾茶叶公司,专卖蒙山产的高端有机茶。谭庆志的战略眼光又一次展现。“这么珍贵的资源,我们必须好好利用它,不能糟蹋它。定位高端是它最好的方向。”

为了让产品包装设计匹配产品的定位,谭庆志去了一趟上海,找到一位在业内很有名的设计师,对方开口向他要价20 万。谭庆志硬是凭着自己的朴实和真诚,打动了对方。对方不仅没有要设计费,反而与谭庆志成了好朋友。

到了茶叶的采收旺季,刘霞(左)也参与到车间的工作当中,此环节为“杀青”工序

工作人员对茶叶进行检测

谭洪昌(右)带领实习的学生对茶叶进行评审

好的品质与包装,让来自蒙山的茶叶一炮而红。普通人的思路肯定是赶紧扩大产量和规模,但谭庆志的远见再一次展现。“茶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应该具有文化属性。”于是,借着院东头镇发展旅游的势头,谭庆志创办了茶博园,大力宣传茶文化。目前,茶博园里茶文化展览、博物馆、体验馆、酒店应有尽有,已是国家3A级景区。

茶农将一天采来的茶拿到车间售卖。茶叶的售价是根据等级来确定的

致富不忘乡里人

怎样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是谭庆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一番论证,谭庆志在2008 年推动成立沂水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独立运作,院东头镇23 个村的300 多个农户都入股了。谭庆志所在的企业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三方通力合作,分工明确,共同受益。农户负责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管理茶园,合作社负责收购茶叶鲜叶,企业负责销售。农户不仅能够获得卖茶收入,还能有分红。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企业还与农户签订协议,保证其每年出售茶叶的收入肯定会比前一年的高。

种茶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不少收入

蒙山龙雾茶产区位于北纬36度,是中国最北的茶叶产区之一。这里四面环山,茶树生长在向阳坡上,因此能产出稀有的“明前茶”

游客对炒茶车间都极为感兴趣

刘霞为培训学员演示“宋代点茶”

体验者认真学习泡茶的每一个步骤

如今,谭庆志的儿子谭洪昌在帮父亲与合作社打交道,主要就是帮助合作社制定各种标准(茶园管理标准、收茶标准等)。“在茶博园的建设中,我也参与了很多工作,对于茶的热爱也越来越深了。”谭洪昌表示。最令他高兴的是合作社的确是让老百姓致富了。“当时刚成立合作社的时候,300个农户里有106个是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但通过种茶,他们早就脱贫致富了。”

谭洪昌的儿媳妇刘霞主要负责茶文化的宣传。“你对茶文化了解得越深,就越对我们蒙山能够生产出这么好的茶叶而感到自豪,也更要去珍惜这片资源。”为了更好地宣传这片茶园,刘霞已经举办了300 多场茶会。“茶会不是简单的品品茶,而是有主题的、有场景的。大家在一起共同感受茶叶带给我们的美好。其实品茶,就是在品大自然的味道。我们蒙山产的茶叶,就带有了蒙山的气息。”刘霞表示。

一家三代人,他们很普通,但他们干的事情并不普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地在努力,或许他们不会将弘扬沂蒙精神挂在嘴边,但是踏实的努力就是对新时代沂蒙精神最好的践行。

猜你喜欢

刘霞蒙山沂蒙山
《找不同》上月答案
沂蒙山小调
蒙山医药随想
偶 遇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北京城里蒙山松
Observation on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deglutition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