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真”课堂:让学生站在中央

2023-09-06信阳高级中学方树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本真情境素养

■信阳高级中学 方树丽

教育是迷恋人的成长的事业,是一种常做常新、永不雷同的经历。 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推动着教师的发展。

2022 年9 月开学, 作为一名有26 年教学经历的 “老教师”, 我又接手高一年级,开始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 新一轮教学经历于我而言有些不同:这是国家重新修订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后第一次使用新教材,这一届学生也将是河南省第一届参加新高考的学生。 在此背景下,我和我的工作室成员一直在研读、实践、反思、总结、提炼。

我们发现,新教材内容多,上课时间紧、任务重,在班级常态课中,一些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 压缩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腾出时间进行大量练习,试图通过练习来巩固概念。 在公开展示课中,教师们为了突出新课程理念,注意挖掘知识的来龙去脉,这往往又大费笔墨,设置的前置情境与知识联系不紧密,随之又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情境与内容关联性不强,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而显得牵强附会;二是从情境到知识中间步骤太多,耗时较长,冲淡了课堂主题与重点。 为此,在最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我一边提出问题、思考研究、解决问题,一边形成教学风格、提炼教学主张。

《论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数学教学也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进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 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基于以上实践和学理分析,我提出了“本真”数学的教学主张,以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重技能轻思维的局限性问题,改变“重局部轻整体, 教学内容孤立化”“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式单一化”“重技能轻思维,教学活动解题化”等现象。

一、以纲扣本,真育人,立德树人在课堂

课堂设计的本源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全面发展”进行了具体阐述,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把国家意志落实在一节节具体生动的课堂上。 如我在讲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时,制作了一个特别的“时间轴”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问:你通过此轴看到了什么? 学生都能读出中国的数学发展要早于西方,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接着,我进一步提出:许多数学问题的发现我国都比西方早了很多年,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传承、创造,要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 这样,就在课堂上实现了知识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

二、成长为本,真问题,让思维流淌出来

课堂设计的理念聚焦在体现新课程思想上,即从会“解题”到会“解决问题”,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核心素养,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成为有用的知识。例如,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中,我由教材中的思考题切入。请学生思考: 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求根公式求根, 但没有公式可以求方程lnx+2x-6=0的根,联系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能否用函数的有关知识来求它的根呢?由于学生还不熟悉“超越方程”,又没有公式可用,需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设立以下问题串建立起与上一节内容的关联性整合。

问题1:方程lnx+2x-6=0 有解吗?

问题2:能求出它的近似解吗?

问题3:怎么找到求方程lnx+2x-6=0的解的方案?

问题4:现在我们只确定零点的初始区间,接下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找出零点)

问题5:你是怎样思考的?

通过这样的问题串驱动, 将知识、思想和方法融入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进行回顾, 并获得基本活动经验。通过问题探究的过程来梳理知识、提炼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追本溯源,真学习,让数学丰厚起来

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要体现数学的学科本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最古老的数学产生于日常生活, 经过演绎、 抽象、扩展,构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数学的重要内涵;在形成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演绎、证明、类比、归纳、计算、发现等数学方法也是数学的重要内涵。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出校门后一两年往往就忘掉了,但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 数学思维方法、 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会派上用场,使他们受益终身。这些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都是数学的本质。

因此, 数学课堂上要防止轻视数学本质的倾向。第一,不能单纯只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功利实用倾向和计算技能崇拜会遮蔽数学的本质精神, 这不利于形成和发展逻辑推理素养。第二,现代数学逐渐走向了符号化、形式化和公理化,但数学的教学过程应当给学生创造直观思维的机会, 给学生的“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概念的表达是符号的, 但对概念的认识应当是有具体背景的; 虽然证明的过程是形式的, 但对证明的理解应当是直观的;虽然逻辑的基础是基于公理的,但思考的过程应当是归纳的……

为了实现这样的育人目标,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引领学生习得数学知识,还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或者与他人进行有价值的讨论, 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抽象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过程。 要让学生深入领悟数学的内涵,体察数学的本质,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思维, 深刻理解数学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以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而这些能力的培养, 都源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此,学生的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真正发展。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学中巧用变式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挖掘题目、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 分析一个问题,有细节才有感染力;求证一个事实,有细节才有说服力。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基本活动,问题的解决推动着学科的发展。 波利亚认为,数学问题不仅仅是常规的,还包括有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问题。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是靠教师 “教”出来的, 而是靠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悟”出来的。 单纯让学生记住一些概念,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无法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教学要紧紧把握课程标准,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把握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改善思维品质,积累活动经验,从而获得发展的数学眼光,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所以,教师要研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设计出真正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开展探究。

数学能力的培养需要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抓住数学的学科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者与他人进行有价值的讨论;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感悟数学的思想、逐渐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永葆对教育的真诚态度,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生态, 追求回归本源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注重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还原数学课堂求真务本的教学特色, 努力用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习、真实的教研来带动师生真实的成长。

猜你喜欢

本真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本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