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讨

2023-09-06姚亚慧

小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作业量形式作业

☉姚亚慧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教师来说,急需转变自身观念,正确认识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意义,从而转变作业设计模式,不仅需要从量上进行控制,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进行合理的评估,同时还需要注重作业的质量,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1]。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认识存在误区

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中小学应当全面压缩当前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长。在这个政策要求的基础之上,各地纷纷出台了针对中小学作业要求的具体实施文件。自这些政策出台以来,对于中小学的作业设计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中,不少教师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思维当中,对于作业设计的观念不正确,认为作业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重复式的训练提升数学的运算能力以及速度。而在对作业量的认识中,部分较年轻的教师认为作业量应当尽量减少,在中低年级需要尽量避免作业,但是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往往发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训练,思维得不到拓展[2]。而部分较资深的教师则认为,完整的教学不能缺少作业,并且作业是提升成绩、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往往过分重视量,使得作业的有效性降低。但是,这一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现,即便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训练,仍然有很多学生在数学能力以及思维发展上存在问题。因此,当前改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首先要从意识以及观念上进行扭转。

二、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小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教师本身对于作业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当前,小学数学阶段的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目前,作业的形式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是可以以作业为课堂的主线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数学能力以及思维进行训练。但是,目前,小学阶段作业的形式往往较为单一,一般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主要是一些机械性的重复性质的作业[3]。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认为作业主要是通过重复性的训练达到提高能力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本身对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未精心针对作业进行设计,也未主动进行自我提升,学习新的作业形式以及作业设计方式。在这种重复性质的作业形式下,学生对于作业的兴趣不大,甚至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于作业有畏惧抵触心理,在写作业的过程中粗心大意,消极应对,出现各种问题。

(二)作业量不合理,无法达到作业预期效果

如同我们在上文所阐述的,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部分教师仍然局限在过去传统的思维中,对于作业的功能认识不清,同时,由于“双减”政策的推行时间不长,关于作业的正确理念在部分地区或者部分教师中确实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小学阶段教师在执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在量的把控上还不够精准。部分教师急于应对“双减”政策的要求,作业量在短时间之内急速下降,学生感受到的落差较大,因此,在学习上有所放松,反而不利于学习的进行。而部分教师仍然故步自封,在作业量的设置上仍然超出合理的范围,导致学生仍然处于较大的作业负担之中。事实上,目前,针对作业量的评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数学作业的设置上,不同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无法用统一的标准去界定作业量的大小。这也是目前在小学阶段确定作业量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作业评价模式不科学,无法促进学生学习

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作业评价,但是这个环节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过去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布置较多的作业,但是疏于批改,或者仅仅只是运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批改,较为笼统与模糊。因此,教师便失去了一个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机会,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失去了了解自身优缺点的重要途径,甚至有很多学生花费时间与精力认真完成的作业由于无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而失去对作业的兴趣。在后续的作业中逐渐变得敷衍,学习态度开始变得消极。另外,在作业的评价中还存在一定的“唯分数论”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会进行评分,以分数作为判断学生作业以及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学生在作业中体现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性等因素。这样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结合当前的背景以及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当首先扭转观念,正确认识作业的意义,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科学设置合理的作业量并且制定作业的评价方式,使作业发挥其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意义。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作业的意义

教师优化作业设计首先需要转变对于作业的认识,从传统的思维中走出来,将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强化思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认真学习领悟“双减”政策,将政策与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进行结合,以把握各年级的作业难度设计、作业量的设计以及适合的作业形式。其次,则需要进行自我提升,积极学习当前新的教学手段以及相关的教学形式。在过去的作业形式中,可能大部分教师对书面作业都有较为资深的经验,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教师需要相应增加对于口头作业、开放式的作业、游戏型的作业、课题式的作业等较为新颖的作业形式进行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思考这些作业形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再次,学校也应当充分发挥组织功能,意识到当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帮助教师寻求资源,进行学习突破。同时通过年级之间的数学教师之间研讨,研究后续的作业设计方向以及在相应的年级中作业设计的主要形式。

(二)丰富形式,导入多样化的作业类型

作业的形式已经有较大的发展,结合从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时长,目前有充分的条件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进行创新突破,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学习分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普遍在理解分数概念中存在难点。而在这个阶段的分数知识点主要介绍的是分数的基本概念,主要是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直观的事物进行展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布置的是课前的预习作业,运用的是户外实践作业的形式。请学生在课后在公园里搜集花朵与树叶,并且记录自己所搜集的花朵的花瓣数量以及树叶的叶脉数量。在课堂进行讲解的时候则运用花瓣数量与花朵之间的比例,叶脉与树叶叶脉总数之间的比例来指代分数。这样在课堂中借由实物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变得更加直观,学生理解也会更加容易。另外,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也能够启发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注意到在生活中存在的广泛的数学现象,以及在美学中蕴含的数学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在课程讲解结束之后,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分数的计算,这个部分的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书面作业,占总作业量的25%左右,将作业量控制在基础一般的学生在15 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第二个部分的作业为实践作业,即将我们在书本上所遇到的应用题型转变情境,转化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个部分需要运用到动手实践,占作业总量的50%左右;第三个部分为开放性的作业,即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有兴趣的学生从书本、网络等各种途径中寻找答案,启发学生的深入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个部分的作业占作业总量的25%左右。从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来看,在一份作业中涉及多个作业类型及多种难度,这样对于整个班级的学生来说都有较好的适应度,同时也有较强的区分度,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不论是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是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的拓展与训练。

(三)科学衡量,合理设置作业容量

作业量的设计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在各个年级中,作业量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进行详细解读,从而把握作业量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难度及重要程度等合理地设计作业量。

例如,在三年级的作业设计中,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有书面作业,因此,在最开始书写书面作业的时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多。另一方面,三年级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三年级学习的数学知识复杂程度开始上升,涉及较为复杂的运算、抽象性较高的概念以及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是需要通过作业进行反复的训练来强化能力的发展,才能够为后续的持续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作业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按照学生的初次作业状况以及作业时间来评估作业量是否合理,根据学生的进步性逐步地调整作业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业量。这样循序渐进的作业设计既不会太多,让学生觉得受到挫败,也不会太过简单,而是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挑战性,有继续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四)积极评价,激励学生深入学习

作业的评价是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作业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查漏补缺及时调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在中高年级的作业中,教师还能够通过作业难度以及类型的设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五年级的学生作业评价中,教师主要是按照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第一个维度是作业完成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是对学生作业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也是教师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学习知识点以及学习态度的重要标准。第二个维度则是学生在作业中体现的解题思路与思维方式。因为五年级这个阶段的知识点复杂程度相对高,从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中已经可以判断出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这个阶段也是进行思维拓展训练的重要时期。第三个维度则是学生的进步性,即从学生的前后作业进行对比,判断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从第一个维度来讲,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评判上,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从作业的批改中看到结果。第二个维度则主要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某一部分解题思路中进行特别的批注,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用评语等方式进行标注,表示关注或者肯定。对于较为精彩的思路,或者较为普遍的思维误区,则应当在课堂上进行特别的讲解。第三个维度则是需要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对于学生近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赞扬,而对于学生近期的退步给予了解与关怀。这几个维度的评价,也是从数学思维形成的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受到激励,有意愿也有兴趣进行持续的深入学习,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塑造。

综上所述,当前“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延伸,应当具备思维发展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作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需要注意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控制作业量,科学地进行作业评价,运用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深入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爱上作业,能够正确看待作业,并且通过完成作业得到学习的强化以及思维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作业量形式作业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作业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