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纪录片的“青春观”表达
——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例

2023-09-06付雅杰

戏剧之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丝路纪录片一带

付雅杰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 安庆 246011)

在新媒体时代,关于“一带一路”的宣传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艺术形式,更能表达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所展现的青春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青年的青春观也在不断变化。由芒果TV 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制作播出的主旋律+青春题材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从2018 年3 月开始播出,截至2019 年4 月已播出3 季。该片每集围绕一名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展开。每集时长15 到20 分钟不等,记录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验到的不同的风土人情。本纪录片以小人物、小故事的视角折射国家级大主题与中国青年所追求的“青春观”。这种叙述方式使这部纪录片在年轻群体中得到很好的传播,也让主旋律题材的纪录片更为大众所接受。本文对该片所传递的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所展现的“青春观”进行阐述。

一、“青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最年轻的力量,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有赖于青年的持续努力。青年必须不惧怕历史道路上的风暴,承担推动变革和创新的责任。如果回顾历史,阅读革命前辈的奋斗史,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那些青年的“青春观”——前仆后继,为了革命,为了创造心中的那片新天地,果敢地献出自己青春而富有朝气的生命,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春之人类。面对敌人的断头台,他们仍然高呼“共产主义万岁!我们永远不会屈服!”那时的年轻人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牺牲,用鲜血写下了自己的青春誓言,而新时代的“青春观”,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纪录片作为记录和观察时代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说服性,其中,通过记录真实生活、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变迁反映现实的主旋律题材纪录片,可以通过更加年轻化的创新表达成为传递青年一代“青春观”的最佳选择。

《我的青春在丝路》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无数的中国青年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来书写自己理想中的“青春观”的故事。他们在异国他乡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他们都还正青春。

二、《我的青春在丝路》中“青春观”的具体呈现

(一)题材选择以小见大折射大时代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1]。在“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上,无数当代中国青年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挥洒汗水,《我的青春在丝路》三季共讲述了29 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24 个沿线国家奋斗的故事,有修井工程师、修复工程师、项目经理、中医、女博士、水稻种植专家等,这些中国青年都在平凡的人生中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展现自己的青春价值,纪录片以小人物的故事放大“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人物的贡献,为受众塑造了勤劳敬业、踏实善良的中国青年形象。近年来,“一带一路”话题虽然火热,但是,许多在新时代下成长的青年可能并不清楚有多少同龄人也参与到丝路建设中来,为沿线国家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体验了什么样的人生[2]。《我的青春在丝路》让“一带一路”建设下发生的青春故事更具体真实。对于当下的青年群体来说,每个青年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命运相关,因为每个个体的奋斗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以国家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国家实力更加强大,才使青年群体对理想的追求越来越具体。

例如,在柬埔寨吴哥窟上百座建筑遗迹之一的茶胶寺从事修复塔顶工作的修复工程师张念为了让同事周英军尽快全盘接手工作,全面排查茶胶寺各处的修复点,以免因为疏漏影响明年的交付,在工作中两人有些分歧,但是,茶胶寺的每一个修复点都代表着中国标准,不许有丝毫瑕疵。最后,两人达成一致,完成了修复工作。“中国标准”这四个字代表着他们严谨与细致的工作态度,两人齐心协力完成修复工作,代表着中国青年的态度和标准。

《我的青春在丝路》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从这样的小人物入手,记录在异乡的中国青年最平常的工作与生活,其所塑造的每个中国青年的形象也都贴近平凡人的真实状态,而不同于以往此类题材纪录片中塑造的典型伟人形象,用小人物的细腻折射大时代下的国家政策和战略,让所有人看到中国的“大国精神”,更能引起青年受众群体的共鸣,因而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激发了更多的中国青年思考青春的意义。

(二)个人叙事形象诠释中国“青春观”

在影视作品中,宏大叙事往往强调普遍性,而忽略了特殊性和差异性。主旋律纪录片注重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实的发展,往往过度强调意识形态而忽略了个人命运。本纪录片的主旋律并非局限于戏剧性的历史或伟人的成就,而是从大故事转向个人叙事,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我的青春在丝路》中故事主人公的年龄大多在25岁到35 岁之间,导演把镜头聚焦在每一位在丝路上奋斗的有血有肉的青年。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青年认真勤奋工作的样子,看到他们急于解决困难的急切莽撞的样子,看到他们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善良热情的样子。他们的形象是多面的、真实的。纪录片在展现他们的努力态度和勤奋品格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与所有的普通青年一样会感到苦恼与迷茫的样子。他们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他们讲述着自己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用青春书写的独一无二的故事,这样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叙事让这样的主旋律题材纪录片有了“烟火气”。

正值青春的叙事主体可以更好地与同龄受众对话,本纪录片每集结尾都会抛出关于青春与成长的问题:你认为青春是什么?青春与责任的关系是什么?以丝路建设项目中的中国青年工作者为主视角,将青春问题与“一带一路”相结合来传递正能量的“青春观”,引导人们向主流价值观靠拢,使主流价值观与“青春观”相呼应。这部纪录片从个体叙事角度切入,比如尼泊尔引水隧道工程中的主人公胡天然认为青春就是诗和远方,就是在尼泊尔为建设“一带一路”工程出一份力——这就是他想要的诗和远方。在哈萨克斯坦库姆科尔油田的修井工程师王金磊每天穿梭在油田里,他认为他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张广军,一位来自甘肃省的医生,被派往马达加斯加,在一次麻疹疫情中,他步行到最偏远的村庄治疗病人。还有冒着生命危险在津巴布韦打击偷猎行为的中国志愿者张广瑞,这些中国青年在不同的国家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内心有着同一个理念,就是希望在丝路建设过程中献一份力,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纪录片让这些青春主体阐述青春问题,通过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的形象”来展现中国青年的“青春观”。当代青年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喜爱真实的、互动性强、视觉表现力强的内容,而《我的青春在丝路》能迎合青年受众群体的喜好,更好地传递主流价值观与“青春观”。这部纪录片具有独特的思考视角,是与丝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载体[3]。

(三)“青春观”的传播表现突出

青春与理想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纪录片作为一种极具真实性与说服性的艺术形式,可以成为传递新一代年轻人“青春观”的最佳选择。新媒体时代下,随着青年人的社会角色开始形成,青年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大大提升,人们对青年的期望不断提高,在社会民众和广大青年之间出现了一种“青春崇拜”心理[4]。《我的青春在丝路》就展现了这种“青春崇拜”效应。作为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纪录片,它以弘扬主旋律为格调,用更加青春化、年轻化的叙事方式聚焦初心与使命,通过纪实的形式表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之路上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还展现了中国青年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理解,很好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

当代青年群体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和观念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我的青春在丝路》这样一部植根于丝路建设之路上新时代青年的生活,反映中国青年火热的现实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纪录片作品一经播出就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风景等符号令观众迅速沉浸其中,在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启迪了更多青年人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部纪录片在对青年影响力较大的湖南卫视芒果TV 独家播出,截至2022 年5 月20 日18 点,微博#我的青春在丝路#话题收获6070.3 万的阅读量,8000 万余条讨论。其在芒果TV 播出了三季,总播放量在1.5 亿左右。4 岁到23 岁的年轻观众占总收视人群的40%以上,很好地展现了网台融合的传播效果。这部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上多次被肯定,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青春观”。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青年也使青少年群体产生欣赏、崇拜、憧憬心理。这样的“青春崇拜”心理也可以激励青年不断学习,引领青年不断努力与拼搏,增强青少年群体对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三、《我的青春在丝路》年轻化传播的成功因素

新媒体时代下,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形式越来越丰富,而传统主旋律纪录片通常叙事比较单调,选取的叙事主体也都非常宏大,而真实平凡的故事和更加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更能吸引年轻受众。主旋律题材纪录片创作年轻化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引领中国新一代年轻群体更好地塑造理性健全的青年观,指引中国青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奋斗,让青春焕发多姿多彩的颜色。

(一)青春主题寓于主流价值观

《我的青春在丝路》在主题的选择上就顺应主旋律题材的核心价值观,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其叙事模式更贴近日常生活视角。如今,媒介的表达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部纪录片在播出形式上也更符合当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每集时长短,符合当下短视频与碎片化时代的受众需求。叙事表达上注重细节,让每个故事主人公都富有感染力,将青春母题与主旋律价值观相结合,形成主流价值青春化的新表达。在表达主流价值和青春题材时不泛泛而谈,将真实故事与叙事相结合,把青春元素融入传统叙事,对青春进行新的现实诠释,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更好地传播了主流价值观,让年轻受众对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接受度更高。

《我的青春在丝路》在主题叙事上涵盖与青春相关的关键词和话题,每期内容虽都围绕青春主题,但是,每集表达的青春的关键词都不同,以不同的角度阐述青春的含义,例如,在《弹坑上的“象牙塔”》一集中,青春主题词是“团结”,虽然阿富汗战火纷飞,但是,中阿两国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中国帮助阿富汗援建喀布尔大学,让这座“象牙塔”一直承载着学生的希望。而在《谈判在非洲》一集中,青春主题词则是“真诚”,亚吉铁路代表着非洲的希望与未来,亚吉铁路项目帮助当地创造了三万多就业岗位,中国青年免费为沿线村庄打了上千口“中国水井”,中国青年与古老的非洲一同成长,迸发出耀眼的生命力。《我的青春在丝路》通过这些不同的青春关键词实现了青春化的主流价值表达。片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普通人,他们会因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努力奋斗而回不了家乡感到苦恼与孤单。纪录片在展现他们优秀品格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一样有负面情绪,这样的表达更贴近现实,在跟随主流价值观前行的道路上,他们也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是,结尾都以正向的表达纾解了这些负面情绪,展现了青春的力量与主流价值的碰撞与融合,使主旋律传播融入青年群体,使主旋律的表达更加细腻生动,更能吸引青年受众。

(二)镜头语言诉说青春叙事

《我的青春在丝路》在镜头方面主要使用环境与人物特写镜头和展现丝路沿线国家风貌的长镜头和远景。作为一档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纪录片,片中同样展现了中国人对他国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5]镜头语言也是符号系统的一种,该纪录片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景与人文。同时,本纪录片还注重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传播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文化思想。在每集的开头部分,导演运用大量的航拍镜头和延时拍摄手法带领观众领略当地风景地貌及人文风情,剪辑明快,配乐融合了当地的民族音乐,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色。同时,以青春的表达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不仅交代了每集的故事背景,还使受众快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更有代入感。例如,《土耳其地铁进行曲》这期节目的开场部分便从土耳其的热气球、冰淇淋等开始,音乐切换到土耳其民族乐器(巴拉马琴、乌德琴)后,挥舞的国旗一闪而过,展现了土耳其的城市远景和地铁近景。整体来看,《我的青春在丝路》的镜头剪辑和叙事方式都是快节奏的,在剧情高潮部分,大约一秒一个镜头,为营造紧张气氛和剧情中的矛盾冲突或者时间紧迫感,镜头也大多为人物特写。《我的青春在丝路》在音乐、剪辑、摄影、色彩方面采取了更加快节奏的、年轻化的呈现方法,适应当前碎片化时代追求的“快”的潮流,更加具有青春感,符合青年群体的需求,反映了当代中国正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也为故事赋予了生命力和活力。

(三)“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更加年轻化

在信息内容繁杂的新媒体时代,要想吸引受众,首先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传播方式,湖南卫视作为受众群体偏于年轻化的电视台,对青年群体的传播具备先天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受众观看习惯的变化,网络视频平台逐渐兴起,并在年轻受众群体中受到广泛欢迎。《我的青春在丝路》在播出方式上就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纪录片,实行了“先网后台”的播出方式,这也是湖南卫视推出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新媒体时代实行台网并重、移动优先的战略使传统节目播出模式发生变化,使优质内容集中在新媒体上。该片首先在湖南广电旗下唯一互联网视频平台芒果TV 一日播出一集,同时加入了大量碎片化的短视频片段,把每集的重点内容剪辑成几十秒至一分钟的短视频,并用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方便受众观看。同时,在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投放宣传广告,引起年轻受众的关注,再在湖南卫视主平台进行播放。“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实现了跨平台的深度整合,将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和青年思维贯穿于整个节目编制过程。这对节目制作方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方面,制作方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网络受众的普遍需求和年轻观众的特殊需求,以便增强用户对媒体的依赖。另一方面,制作方要关注用户体验,提高节目的文化质量,建立正向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国产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一直朝着更加年轻化的方向发展,《我的青春在丝路》作为国产“主旋律+青春”题材纪录片,在传统主旋律题材纪录片中突出重围,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通过年轻化的叙事表达传递中国青年的“青春观”,通过主题选取、个体叙事、镜头语言、播出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为纪录片注入了青春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青年的“青春观”也逐渐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篇章,众多各具特色的“青春观”汇聚成当代中国青年的“青春观”。“青春观”也早已融入青年群体的日常生活,而《我的青春在丝路》这部纪录片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对“青春观”的有效表达和传播,为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青年的“青春观”和中国故事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纪录片的制作不仅要考虑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和机遇,还要充分认识纪录片的价值,脚踏实地地制作好作品,讲好故事,提高人们对时代问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促进纪实类纪录片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丝路纪录片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路梦
纪录片之页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