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在校本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23-09-06陈传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3年6期
关键词:遗产校本校园文化

陈传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档案馆

刘学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施华群/浙江农林大学档案馆

校本文化是指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认同又特色鲜明、健康向上、有亲和力并体现育人价值观的文化,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1]。档案是学校办学历史的真实写照,记录了建校、发展、壮大的历程;校史、特色档案等宣传、展览使师生对校园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校史校情教育与文化传播;学校的人文景观、里程碑事件、特色档案等重要元素在档案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资政留史、存凭育人的传承与育导作用,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具魅力的档案,为学校进行“三全育人”的坚实后盾,是校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档案全面记载校本文化精神图谱

档案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建设人才队伍的工作经验总结、凝练与积淀,记载着学校的历史脉络与特色发展之路。学校是文化继承和知识传播所在地,而档案是学校的发展见证和精神延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发展中所形成的档案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作为信息资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有不可再生性、唯一性和历史价值[2]。档案不仅是历史记录,同时贮存并传播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信息资源,具有文化积淀、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在校本文化建设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促进了校本文化的发展和完善,两者相互渗透,提供了校本文化生动素材。记录、记忆等基本环节,传世与传承等基本功能,文化历史的保存与记忆等基本特征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与价值导向,彰显办学特色、展示深厚底蕴、继承优秀传统、弘扬先进理念的一种校本文化。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校园环境、历史建筑、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并由此形成了特有办学理念、精神气质和人文氛围。校本文化从精神层面可以理解为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大学精神、校训、大学品质、校歌、办学理念等,其作为物质层面则内涵更广,如学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建筑等物化资源。档案与学校发展同步,档案是办学过程中所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为办学的历史见证,记录着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是在教书育人中产生,反过来服务学校教育工作,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档案多元化的原始载体和媒介作为积淀文化有效手段,真实全面不间断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校园文化,具有自然天成的文化特性;其档案特征描绘的就是该校校本文化的精神图谱。

利用档案资源编研各种材料,如《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校志》《学校发展历史》《年鉴》《优秀成果集》《大事记》《学术论文汇编》《名人名师档案》《校友名录》《学生优秀作品集》等,档案馆编研的《组织沿革汇编》《历年先进汇编》《历年数据统计》《职称汇编》等,这种独特信息资源有效整理与开发成果,源自于档案,是档案的精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可以更系统、方便地将档案进行展示和传播,给师生们直观感受,并从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成了影响校本文化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使档案更好地融合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创新,人们凭借档案可以探究校本文化发展脉络,可更好地解决校本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助力校园文化发展,发现挖掘并形成新校本文化元素,提炼和深化校本文化内涵。

2 档案信息化助推校本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近几年,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大力建设数字档案馆。档案馆根据学校特色,整合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照片、音视频等声像档案数据库,整理接收扫描建校以来学生毕业合影照片以及大型活动、口述历史的视频、录音、录像,实现网络化查询;建立学生招生录取名册、毕业生名册、干部职务任免库、馆藏字画、校际交流礼品等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名师名人》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有学校特征的《建筑简介》专题数据库;数字档案馆具有完善的数据资源对接利用系统,实现目录和全文的网络化查询利用,为开展档案的宣传展览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和资源保障。

数字档案建设对于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充分利用档案各类载体,提高档案利用广度,如建设校史馆等多途径进行档案展览宣传,有效地推动校本文化建设和传播,同时也为校史馆等建设提供了保障。

校史馆的资源大多来源于档案馆,包含声像档案、实物档案和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等,主要内容有校志、院志和历年年鉴;档案馆整理编研学校历史沿革、大事记和学院变迁等党群行政类档案;各个历史时期上级领导来校参观调研的照片、题词、历任校领导照片、历年重大活动照片、历届班级学生照片合影等声像档案;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徽、印章等实物档案及各个时期的数字档案。校史馆是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弘扬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精神的重要阵地,充分展示档案资源整理编研开发成果;包含杰出人物的突出贡献和教学、科研育人过程中的一系列优秀成果等,让广大师生更加热爱学校;让师生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汲取档案文化精粹,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浙江大学学者在研究大学文化传承时提出,要通过各种校史教育增进校园文化在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等不同人群之间的传播,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目的[3]。校史馆是档案传承历史和文化传播的体现,为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载体,以其真实性、直观性、可溯性等方面在宣传教育与文化传承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档案工作者在处理好档案公开和保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宣传档案工作。在网络系统高度发达的时代,应积极探索网络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途径,可以通过开展档案培训、建设档案馆网站、制作档案宣传册、开通档案文化研究宣传微信公众号、在学生中开设档案选修课、利用国际档案日开展档案主题宣传、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建设档案展厅来传播档案知识,展示馆藏实物等各种方式进行档案宣传,进行文化传播,让档案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进入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用活档案资源,在开设档案选修课时,提高同学们的档案意识,要求学生注重对个人档案、名人家庭档案、家谱族谱、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老照片的保存和收集,提高师生们对档案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并有效利用档案,挖掘档案文化功能,宣传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浙江农林大学在档案校史研究宣传微信公众号系列推文等,有介绍校史和校名书体由来的主题,也提供了学生、干部和综合等档案小知识;以后将在公众号上继续发文,从学校特色出发,开展学校名人名事宣传系列,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将学校长期积淀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特色等融入常规的文化宣传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继续传播档案小知识,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些即是发挥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4]。

在建设美丽、开放校园环境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利用数字化档案来丰富校园特色文化,释放历史人文气息,增添历史厚重感,增强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档案宣传的权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空气养人”,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品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实物档案中的名人字画,雕塑可以充实校园人文景观,老照片、名人名师、名人校友墙、名言警句等建立校园文化长廊,利用档案建设有历史痕迹的建筑群等等。同学们通过档案理解校训、校徽的内容含义通过雕塑的档案了解雕塑的寓意,不仅融入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具有特色的水文化,建有水文化展示馆,数字化互动平台,展示特有的水文化及水工程等历史信息[5]。通过对数字档案的挖掘、分析与整理,可展示与众不同的校本特色文化。水工程遗产保护团队主持申报的“白沙溪—三十六堰”“里运河—高邮灌区”“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等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过数字化传播,社会效果更加彰显,在国内外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3 特色档案彰显校本文化亮点

建档存史是档案部门的特有职能,档案部门可以专题、立体、多维、有序的方式来开展建档存史工作,使档案资源建设更加系统完整,更加立体生动,更加富有特色。制定明确全校各单位档案归档范围,收全收齐档案;不断拓宽收集渠道,多层次、多渠道拓展档案资源,不仅收集纸质档案,还要征集实物、声像、书籍等。除常规渠道收集产生的档案外,还可向教师、家属或校友等征集,采集离退休教职工口述学校不同阶段的历史,征集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名人故事或历史事件,学校特色专业的发展史和实物等等。档案可清晰完整地再现一个事件、一个名人、一段历史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气息,充分运用档案和档案文化特有的元素和魅力,使师生、校友以及社会人员得到档案文化之熏陶、体验档案文化之精髓,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校本文化建设。

水利部和浙江省政府共建的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具有水利水电行业背景的,服务行业并具有特色的档案备受各界关注,如古代水利工程及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相关档案、史料等。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灌溉工程遗产种类最多、仍在发挥效益的灌溉工程遗产中面积最大的国家,许多仍具有灌溉功能,如都江堰、宁夏引黄古灌区等,具有独特的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承载着水利精神、传承着数千年的民族文化。水工程遗产保护团队在申报世界水工程遗产中,利用档案线索挖掘水工程遗产,先后成功主持江苏里运河—高邮灌区、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丽水松古灌区、四川通济堰、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瓯江古堰”首批国家水利遗产申报;如白沙溪—三十六堰、松古灌区等遗产具有独特梯级群堰、江南山溪型流域等地貌特征通过影像视频、数字等档案形式展现,其“山水林田湖草”紧密生态共同体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申报文本图文并茂再配上数字媒体等形式,全面展示了灌溉工程遗产及水文化的独特魅力,各遗产地自然景观、气候与生产、生活条件,历史、文脉、民风民俗、祭祀、文化活动,及各种灌溉遗产独特工程技术特征、技术原理和耕作技术等,以形象生动方式展现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貌,以及独特的水利与灌溉工程建造技术、建造方法,引起了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祖先治水文化的兴趣并极大地提高了对水利遗产保护意识,以及灌溉工程遗产所蕴含科学原理学习的热情,已经成为学校非常自豪并可向全社会展示的一张金名片。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0年通过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教育厅规范化数字档案室验收。校园中的浙江水文化展示馆及“水文化教育”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大量运用数字档案与影像技术,让时间留存、让历史复原。利用数字影像技术等形式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档案工作是一次十分有益的补充。今天,数字影像与数字档案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播方式,其传播方式能让更多的师生多方位了解水利及灌溉工程遗产,感受其独特的档案文化魅力。这些持续记录的数字影像档案不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完整再现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灌溉工程遗产原貌的同时,使我们感受其所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工程技术价值,提升了师生的自豪感与校本文化的自信,可以更好地对浙江水文化、中国水文化加以传承和弘扬。

为顺应“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既具有“远大抱负”又能“脚踏实地”社会急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经过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方法与路径,从教育与办学规律出发,形成价值引领、和谐融入、协同育人为指导思想的“一核、四维、十二向度”的特色模式。我们形成了完整的“情怀教育”档案文件资料体系,使学校思政教育方式从以往的“大水漫灌”模式向“精准滴灌”系统化转变。完整、生动、齐全的档案,所形成视频材料丰富有度,提升学生报国的使命感、行业的自豪感、基层的责任感和文化的归属感,孕育出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档案具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地位及功能特征,认真挖掘、凝练、深化、拓展并进行广泛传播,对促进档案建设、发挥档案馆藏文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档案工作者和建设、管理者等多方共同努力,从而使档案在校本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遗产校本校园文化
遗产怎么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千万遗产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