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

2023-09-05魏国燕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小学生

文/魏国燕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是其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时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心理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还有一些学生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和其他人相处中发生矛盾。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进而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更好发展。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代教育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之一。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同时也是潜移默化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以及逆反心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低,更希望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爱,因此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问题。小学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要学习和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专业知识,要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身作则,从而为学生树立一个心理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榜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班主任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选择针对每个学生更为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比如,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积极鼓励学生做出改变,增强自信心。对于性格急躁、脾气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多和学生交流,从生活层面了解学生形成此种性格的原因,然后从问题根源上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耐心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须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愿,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让学生愿意和班主任沟通,进而提高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性思维,思想比较单纯,班主任能够从外在的表现观察到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进而根据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和完善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有利于促进其学习进步,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助力学生树立自信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小学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我是小学生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