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 ,何以历久弥新

2023-09-05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3年9期
关键词:理想化爱意爱人

周芳凝,独立心理咨询师。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

爱情,一种跨越了年龄和种族的让全人类心驰神往的情感体验。在爱情里,大家似乎可以从另外一个人身上体验到一种在成人的情感世界中近乎是超越于其他一切关系能给到的亲密、激情、温度、联结……尤其是在这之中,爱情独有的命中注定的笃定感,和超越意志控制的来电的感觉,更是让人即便是一次又一次地在爱中受挫、痛苦,甚至是幻灭,也还在渴望遇见下一个“真爱”,甚至是即便理智上已经对此极度失望并且关闭对于爱情的渴望,现实还是会在猝不及防的时候再一次被卷入爱河。所以,爱情中那种特别的浪漫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这种浪漫感真的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还是有其他延续的可能呢?当我们在体验和维系爱情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在发生着什么呢?

爱意与欲望

通常我们在被爱情“击中”之初,容易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浪漫感。这种浪漫感中很多自发地涌现出来的情欲,让两个人亲密地交融在一起。这种情欲的背后,既有爱意,也有欲望,它们在爱情开启之时似乎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爱意与欲望本质上是两种有冲突的感受体验,爱意的背后蕴含着很多对于温柔的、亲密的、有安全感的对象的渴望,体验和确认到这些会让人感到安心和稳定,这是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本能地需要的重要部分。但是这部分一定程度上没有助于增加浪漫激情的体验,因为浪漫激情的体验的背后是一种突破被规定的束缚之外的冒险,这种强烈的刺激感让人产生欲望。没有爱意的欲望可能让人感到愉悦激荡但缺少亲密和安定感;而安全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去浪漫的过程,没有欲望的爱意似乎少了一些爱情里面特有的味道,把爱在岁月中慢慢变成了一种味道寡淡的习惯、仪式。

爱意与欲望不仅仅在属性上难以统一,在文化的语境里也是难以统一的。“圣女VS妓女情结”不仅仅是西方维多利亚时期起在男性心中对于女性幻想的范式,至今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方社会亦然。纯洁高尚的圣母和堕落浪荡的妓女是两个绝对的分立,对男性也是如此,那些看上去负责可靠的男人,和看上去充满诱惑让人兴奋的花花公子,无论男女,似乎前者是爱意的对象,后者是欲望的对象,而这两种对象似乎很难成为一个对象,让我们既长久地保有爱意的同时又充满欲望。爱情中的浪漫就这样一直在联结与不安中摆荡,在安全感与刺激感中被消磨。

生理行为和心理体验

如果说浪漫感是爱情中的一种特有的感觉,那么性一定是在这种关系中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关系的独特生理行为和心理体验。并且与动物不同的是,对大多数动物而言,性活动的主要指向是生殖,而对当代的人类而言,繁衍后代已经不是主要目的,取而代之的是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在这个过程里,那种被性唤起的“来电的感觉”,也是一种超越意志可以控制的欲望和潜在蕴含极致愉悦感的讯号。

虽然在性活动上实现浪漫很难,但是人类还是一直有动力去寻求这种极致体验的实现。这背后似乎有一种“异性的诱惑”。性的激情背后似乎有一个核心特征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体验中那些熟悉的边界,一种触及另外一个人,也被触及的感觉。每个人都会内在地偏好某些类型,刚好给自己带来来电感的独特他异性形式。而每个人在他异性上的独特偏好,其实并不是什么真的陌生的东西,而就是那些在我们的自我中被压抑的部分。“自我”与“非我”的关联是如此紧密,以至于那些点燃了情欲激情的那些独特的他异性,可能是自我的另一种形式或镜像。

爱情中的理想化迷思

坠入爱河时产生的浪漫爱情有一种魔法,它让在爱情中的两个人有一种彼此是唯一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因为会让我们形成浪漫爱情中的迷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我们觉得那个能诱发欲望的对象不是普通人。这种让心灵着迷的唯一感,让身体里充满激情的状态,似乎带着一种神圣而超越世俗的感觉,如同一种自带神圣而绚烂光芒的底色,超脱于凡尘。这便是爱情中谁人都不可避免的理想化的过程。而理想化的破灭通常也是非常快的,一旦魔法消失,原本充满浪漫激情底色的爱情,也会骤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为什么绕不开理想化的过程来建立浪漫爱情,而理想化为什么往往又会很快破碎呢?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理想化是不真实的,不真实到超越现实,不一定与我们所爱的人有关,而是与自己心中渴望的、未实现的、有冲突的欲求有关。如果来做一个比喻,那我们理想化爱人时这些隐秘的心理诉求,就像是生理的生殖器上面密集的神经末梢。如果没有这些心理的神经末梢被刺激和激活的过程,那么很难实现那个心灵层面产生情欲的爱的高潮,进入到一种对于理想化的爱人的痴心迷恋。但是这个通过理想化去刺激这些心灵神经末梢的过程,往往会在现实检验的过程中迅速被幻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那种痴心的迷恋不转化成清醒地喜欢,那么浪漫的爱情就要就此殒灭了吗?如果转化成清醒地喜欢,那么“清醒”了,会不会有些过于冷峻到冻死了情意绵绵的浪漫柔情呢?

一定程度上,清醒地喜欢在建构长久稳定的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换言之,它是一个通过显示检验和我们有意愿去理解自己的爱人,不断去在更加了解对方的基础上,欣赏和喜爱真实的对方的过程。那么,现实检验的过程,是不是一个消除幻想的过程呢?幻想作为一个在爱情中孕育浪漫激情的特殊空间,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呢?

或许,如果不从一种否认理想化和幻想的视角,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正常所需的表达和实现自己需求的方式来理解的话,那么就可以在装满理想化爱人的浪漫体验里延续下去了。在这种视角下,我们可以把现实性和客观性作为一种心理建构,外在的现实,也就是所爱之人真实是怎么样的,和我们幻想中的关于其理想化的形象,并没有本质的分立和区别。他们都是我们的心灵去做一种欲望的想象式构建的素材。这些素材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通过由我们的主观努力出发去建构,在动态中达到更加的统一,更加的趋近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例如,我们在知道自己的理想化的爱人的形象是怎么样的时候,更加了解自己内在的需要,同时我们在真的去体察和了解爱人真实的自己是怎么样的时候,我们一点点发现那个人所与我们交互的真正属于他/她的外在现实,在我们心灵中的图景里能否有所呼应。那些能被呼应的,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了这段关系里联结的亲密度,因为我们认为“命中注定”的那些东西一定程度上并不是真的都不存在。而那些我们心灵图景中渴求,但是不能被对方呼应的,我们可以在于对方的互动中,通过双方的努力来建构。这种我们有能力在一段关系里和另外一个人去构建一种理想需要的过程,何尝不是另一种浪漫呢?

有自主的浪漫能否可能

如果我们在爱情中,既寻求一种稳定的亲密关系,又本能地渴望超越被现实规定的束缚,在冒险和不确定中渴望激情刺激。前者好像是随着年龄长大就渐行渐远的亲情,和无法确立唯一性的友谊的升级加强版,但是似乎这种升级和加强一面强化了对于安全穩定的渴求的同时,也在让人感到一种想要逃离的僵化,与束缚。而后者像是一种烟花绽放一样的绚丽和耀眼,既没法抓住,似乎也并不是想要这种感觉填充整个生活。所以,在一段有稳定亲密感的爱情中,自主的浪漫到底有可能吗?

这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如何去理解这种“自主”。如果把这种自主理解成是一种控制,甚至是操控,让浪漫的感觉像是婚姻的承诺一样白纸黑字的有确定性,那么自主的浪漫一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我们去理解在爱情背后的情感动力与需求之后,会发现想要寻求稳定而使用的过度控制,不但会杀死所有孕育浪漫的土壤,就连本身它所要指向的安全稳定,最终都会窒息于此,因为僵化而没有空间的关系,会让人产生比追求浪漫更基于一个层面的生存危机的焦灼。

所以想要寻求有浪漫的爱情,甚至更广泛一点说,想要保有爱情本身甜蜜的部分,必须允许自己能自主地“不那么自主”,让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持有一种“不太严苛的自发情感”。这种自发情感的不太严苛,蕴含着一种非控制的、顺其自然的态度,而这种自发性又基于情感本身有着在爱情中“来电的”“命中注定”的理想化基础作为吸引,也是一种对于可以建立情感中亲密和稳定联结的主动贡献。这种情感态度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教会我们如何制造和保留浪漫,因为浪漫是抓不住的,而是可以保留一种可以创造浪漫的、相对稳定的情感空间。这个空间的扩大从我们对于自己在情感中的许多内在的爱意、情欲、理想化、攻击、愧疚……的觉察,和对于对方的相应的理解,与在这个过程中对彼此情感动力互动的消化与建构,这个被构建的空下来的、相对稳定又开放的空间,就是可能在浪漫一次次萌生又消逝中,让其历久弥新的可能吧。

猜你喜欢

理想化爱意爱人
悲伤家庭,爱意无限
大声说我爱你
把爱装进信封里
我的爱人
陆毅:侯亮平是个太理想化的人
李一男的小牛电动车太过理想化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love情有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