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的心魂深处
2023-09-05崔月强
崔月强
北京,是舉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周代晚期,便因发达的商业而闻名;自辽金以降,建都于此;元代之后,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旧北京的历史遗存和标志也在逐渐地消逝着。宫殿、陵寝、园林、寺庙、会馆、故居,这些历史文化的实物,到今天已经成为文物古迹,得到了保护与修复,人们可以从这些实物中去了解历史,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也有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点与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片瓦无存,只能在文献中寻找一些轮廓和痕迹了。至于那些不见经传的掌故轶闻和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史料,则往往被更多地湮没了。
北京是数个世纪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一个古老、辉煌文明的骄傲,把中国缔造出来的最优秀的著作、艺术和建筑拢在齿墙之内。这座城市的一些古老遗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侯仁之先生曾谈及,初到北京“好像忽然投身于一个传统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的洪流之中,手触目视无不渲染鲜明浓厚的历史色彩,一呼一吸,都感觉到这古城文化空气蕴藉的醇郁。瞻仰宫阙庙坛的庄严壮丽,周览城关市街的规制恢宏,这一切所代表的,正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文化的‘诉诸力。它不仅诉诸我的感官,而且诉诸我的心灵,我忽然好像把握到关于‘过去的一种实感,它的根基深入地中。这实在是我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最伟大的一课历史教育,是我生平所难以忘怀的。”
若想对北京进行恰到好处的欣赏,就必须对其过往有通透的了解,不只要了解文人阶层的精神气质和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还要对中国的至理名言、百姓俚语、街谈巷议都相当熟悉。我国专门记载社会生活与风俗习尚的著述很多,如梁代的《荆楚岁时记》、隋代的《玉烛宝典》、宋代的《岁时广记》,以至现代的《北平风俗类征》,等等。而记载地方名胜及风物的著作则更是不胜枚举,如《东京梦华录》《唐两京城坊考》《帝京景物略》《日下旧闻考》《燕都丛考》等,都是这一类著作。人们依赖这些文献去了解已不复存在的文物古迹,了解若干年前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而这本《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将带着读者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走进北京的心魂深处。作者刘东黎先生,是一位文化学者。著有《北京的红尘旧梦》《月涌大江流》《印象玫瑰》《江河在上》《黄花落 黄花开》等多部作品。京味文化学者崔岱远先生赞其为“真懂北京的人”。
《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一书中山水、园林、城墙、胡同等形象,是把我们的思维引向遥远时间和空间的符号。世界上任何一处经度和纬度的交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再美的风景,也不是孤岛上一座昨天才刚刚建起的花园。时光流转,大地上的一切并没有随风而逝,历史和地理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从而构建出一个城市的内核,它既融合在地理之中,亦无法剥离出历史之外。“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度,它赋予地理学时间与意义”。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依傍积水潭,确定了全城的几何中心和中轴线。宫城、皇城、大城的正门,以及钟楼、鼓楼、天坛等重要建筑,都坐落于全城的中轴线上。至明清两代,中轴线更为突出。中国传统国都的设计思想在这里达到了顶峰。
故宫、天坛、长城和颐和园等名胜的雄伟、壮阔和恢宏集齐了人们的想象力,也象征着千年古都的沧桑历史:万里长城产生了千百支哀怨反抗的民歌,哀痛那些无数无名徭役的悲惨命运,谴责着统治者的黩武和野心;琼华岛上的白塔,见证了辽道宗耶律洪基为萧皇后建妆洗楼的美丽动人传说;提起颐和园,人们就会想起昏庸的西太后曾经挪用了本来用于兴建新海军的两百四十万两白银;被蒋友仁神父赞誉为“一座地上的天堂”的圆明园却在1860年被烧毁。
今天,走在北京的街头,抬头就看到路牌标志。你可知在鼓楼附近,有条豆腐池胡同?胡同里面曾有个豆腐作坊,做的豆腐远近闻名,据考证,这条胡同原名“豆腐陈胡同”,但北京人说话爱带儿化音,尾字吞音,“豆腐陈儿”便慢慢讹成了“豆腐池”。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刚到北京的时候,常到豆腐池胡同来拜访他的老师杨继昌先生。而他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便是从这条胡同开始的。
书中还谈及许多,代表着宣南文化的天桥、琉璃厂、湖广会馆、法源寺;京城水系:什刹海、积水潭;新文化发源地:燕园、红楼;位于总布胡同的“太太们的客厅”……刘东黎先生一路带着读者穿行在北京的街巷里,流连在北京的历史遗迹或旧址之间,找寻那些关于这座古城恒久的价值和情感。使对于北京历史比较生疏的读者,也可以在首次到访北京,漫步于紫禁城的庭院和太和殿,或者颐和园波光粼粼的水边时,不会感觉迷茫。诚如作者所言,“掩卷之余,在幽静的灯火阑珊处,文化北京变为我们心里最温情的底色,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沧桑的历史感,如同一幅尽收人间繁花似锦、悲欢离合的煌煌长卷,穿越世事和历史的风雨,缓缓展现于每一个关注北京的读者面前。”
作家迟子建先生将她的推荐写在书的封底,“作者沿着地理的印记,踏上寻求历史的旅途,将北京的城市记忆和个人的体验交织在一起,呈现八百年的古都风韵,构筑了一道苍凉而优美的文化景观。”
作家张炜先生认为,“北京城市气象与文化精神的殊胜之数,除却风物,亦在人事。刘东黎先生笔下的北京,很有书卷气和历史感,平和的叙述中蕴藏着诗意,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北京的另一种方式。虽然那些旧梦年代久远,但前一代人的文化遗泽,至今葆有暖人的温度。”
除了文字,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当历史成为地理》一书中有三十幅插画。其作者唐亮先生是中国著名的钢笔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会员。其作品丰富、风格鲜明、名声赫然,在中国独树一帜,形成以“线之情”命名的唐派绘画风格。唐亮先生以线条和色彩将一座座老房子、旧集市,以及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建筑、场景和人物利用简练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厚实中见明快,通俗中见雅丽。以心、以情与万物交融,直击心灵,令人浮想联翩,有如身临其境,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