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日本垃圾分类是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

2023-09-05[日]吉井忍

北方人(B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回收站厨余早餐

[日]吉井忍

我在中国生活时,“扔垃圾”意味着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带到楼下扔在垃圾桶里即可。垃圾桶有两三种不同的颜色,但好像没人在乎这几个不同颜色垃圾桶用途的区别。到晚上把这一天的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统统拿到楼下扔掉,这样感觉家里是干干净净的,可以睡个好觉。纸类我会另外保留,到一定分量就请外面的师傅来称一下,总能赚点小钱。家电、玻璃等大件垃圾也可以放在垃圾箱旁边,总会有人来拿走的。

我回到东京之后有一段时间不太习惯的其实不是垃圾分类,而是垃圾回收日的规定。签订租房合同时中介给了我一些当地生活相关的资料,其中一张是关于垃圾回收日的:

周一:可燃

周二:无

周三:塑料

周四:可燃

周五:纸类、玻璃瓶、塑料瓶(PET材料)以及铝罐类

所有的垃圾必须在上午八点前放置于所规定的垃圾回收站。不能提前一晚扔出来,免得吸引流浪猫或乌鸦觅食,把垃圾露在野外太久,还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纵火案件。垃圾回收车一般在八点十五分到我家附近,如果没有赶上这个时间,垃圾就得在家里存放几天。厨余只能在每周两次的“可燃垃圾日”扔,冬天这样还可以,但一旦到了炎热的夏天,有些厨余的味道没过二十四小时就变得让人难以忍受。我曾经有一两次在床上迷迷糊糊地听见垃圾车开过来、快速装上垃圾又开走的声音,之后的三天我只能忍气吞声地与一大袋的厨余共存。

毕竟房间就这么小,又没有另外的隔间可以存储垃圾,怎么处理垃圾的臭味对我来说是个紧要的问题。我在八平米房间里的环保行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首先购买食物时考虑清楚自己的食量和这几天的用餐安排,房间又没有冰箱,能吃多少就买多少,绝不要产生因过期或变质而丢弃的食物。再来是购物种类与相应的时间安排,海鲜类的垃圾(如鱼皮和鱼骨)味道最强,我买这些食材尽量安排在周日或周三,这样可以在第二天的“可燃垃圾日”马上扔掉。还有一个办法是防臭垃圾袋,比一般的垃圾袋更能锁住异味,一般是用来装宠物的排泄物或处理使用后的尿不湿,一盒内装一百只,一千日元/盒,等于是一只十日元(人民币约合五毛钱),按我的节奏一天顶多用一只。刚开始时我有点半信半疑,结果用了这种垃圾袋之后房间里果然没有一丝垃圾臭味了。现在市面上有几款家用厨余烘干机,可以把湿垃圾的面积缩小、重量变轻,也不会产生臭味,用户评价也不错,一台两三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一两千元)。但话说回来,我的房间这么小,为了处理垃圾而购入新家电,也有点本末倒置。

除了味道之外,让人伤脑筋的还有塑料类。现在太多的食品被装在塑料盒里了,尤其是在超市里销售的食物,如肉块、鱼肉切片、酸奶、豆腐、鸡蛋、小番茄、鲜切水果等,这些塑料盒体积一般比厨余类可燃垃圾大,有时候买完东西一两天就可以装满一个一次性大塑料袋。在我的小房间里,这些塑料类垃圾多了,就会直接影响到我生活空间的大小,于是我在选购阶段尽量少买装在塑料盒里的食物或商品。从这点来看,中国的传统菜市场比日本超市环保许多,肉类、豆腐和蔬果都没有太复杂的包装,产生的垃圾也不多。不过现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逛超市购买一周食材,不少上班族为了节省时间在网上下单买菜,这些食材用塑料容器包得规规整整的,估计他们要扔的塑料类垃圾和日本家庭的一样多。

因为我经常出远门,一出去就好几天不回来,所以在出门前几天就开始设想该如何处理垃圾,若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把垃圾(尤其是厨余)留在房间里,后果可想而知。最好是出发日能安排在可燃垃圾的回收日,这样出发当天就可以把厨余扔掉。一般情况下很难安排得这么合情合理,不过安排不上也问题不大,过了出门前最后一次可燃垃圾回收日之后,在家里尽量不吃东西,三餐都在外面解决就行。

在外面吃早餐,要传统一点的话可以选松屋、吉野家等牛肉盖饭店,从早上五点开始就提供米饭、味噌汤、纳豆、海苔或生鸡蛋的早餐组合,价格在四百日元上下(约合人民币二十元)。如果吃西式早餐,在新宿站地下的酒吧“BERG”是我的最爱,一九七〇年创办的左派老铺,咖啡、面包、土豆沙拉和水煮雞蛋(可选半熟)的早餐组合也才四百三十日元,虽然貌不惊人但味道惊艳。这家提供早餐的时段比一般咖啡馆要长,从早上七点到中午一直都有,即使稍微睡过头也可以到店慢慢享受。中午和晚餐就随便选,反正出门之前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做饭还可以省点时间。

周五早晨我比较忙。因为这一天回收的垃圾种类多,我蹲在八平米房间门口进行分类:罐头是事先已经洗干净的,再闻一闻是否有异味,玻璃瓶表面的标签贴纸要撕干净,饮料塑料瓶也要撕塑料标签。纸类要更注意一些,不是所有的纸都可以捆绑在一起,有油污的纸(如披萨外卖包装纸盒)不能回收再利用,只能当可燃垃圾扔,洗衣粉包装纸箱也因为留有强烈香味,同样不能回收。牛奶盒分解成纸浆的过程比较复杂,要和其他纸类分开捆绑,如果是内层带铝箔的就得归类为可燃垃圾。附近有一家超市提供带铝箔牛奶盒的回收服务,但为了这件事带牛奶盒出门去买东西有点麻烦,我干脆买牛奶只选包装不带铝箔的。其实牛奶盒的回收是我小时候就开始的,把牛奶盒洗净、解开后可以拿到超市柜台换卫生纸,十个牛奶盒换一卷卫生纸,从小习惯收集牛奶盒,长大之后也不敢随便扔了。

我居住的地方每月有两次旧衣服的回收日,邻居扔的旧衣服上面有写:“资源垃圾(周五)”。回收的旧衣服,有的捐往灾区,有的被卖到海外,比较劣质的用来做工厂用的“抹布”。

废旧电视机、冰箱等家电或书桌,凡是尺寸超标(30厘米以上)的都被划分为“粗大垃圾”,东京二十三区行政机构官网上都有垃圾分类列表,按每个物品的名称可以判断可否回收,也可以预约回收日期。所属费用以垃圾尺寸而定。公家办事,不会太贵,我曾经扔过一个小柜子,回收费用大约在四百日元,在便利店购买印有编码的“大型物品回收券”,等于是“准扔证”,把这个回收券直接贴在物品上,在预约日的早上八点前搬到指定地点即可。所谓的“指定地点”也就是平时的垃圾回收站。有一次我当天早晨按时把柜子放置于回收站,不料,中午接到回收站的电话,对方说你要扔的柜子没找着。我有点怀疑人家找错了地方,跑过去一看,果然柜子消失了。后来又有一个早晨,我在同一个回收站看见一位老年人仔细端详一把被丢弃的小椅子,买完早餐回来时椅子和老年人都不见踪影。其实这样也不碍事,反正有人愿意回收就可以了。

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垃圾回收日的规定确实有点烦,但有助于整体垃圾量的减少。每周只能在特定的一两天扔某种垃圾,这意味着你没法跟自己所产生的垃圾马上道别,强制性和垃圾共处的时间会让你想办法减少垃圾,不管在超市或商场,在购买前你就会想到回收的问题。而且因为有固定的回收时间,其他时间段的回收站是不会有垃圾的,能够保持卫生;反观如果垃圾回收站二十四小时“开放”,随时都可以扔,这块地方就永远干净不了,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和大家的心情。

这样回头来看,垃圾处理对我生活的影响也不小。每周到了纸类和罐头玻璃都处理完毕的周五上午,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摘自上海三联书店《东京八平米》)

猜你喜欢

回收站厨余早餐
厨房里的芽芽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能量回收站
神奇裁缝最省布
Windows 10回收站问题巧解决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旧衣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