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传递理论好声音 筑牢思想主心骨
2023-09-05李森
李森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江苏省淮安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健全理论宣传普及工作体系,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切实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站稳政治立场,增强理论自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自觉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始终把牢正确导向,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坚持思想性与引领性相结合。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健全理论普及工作体系、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规律特点,制定出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健全理论普及工作体系实施方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基层理论宣讲、媒体理论宣传等6项重点工作,有效完善理论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突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等辅导读物,推出《理论学习参考》等学习资料,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找准理论宣传普及与党员干部群众需求的契合点,有侧重、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点主题,编写《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等宣讲范本,深入浅出地解答党员干部群众关心关切的理论问题。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突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紧密结合淮安实际,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干部笔谈”和专题读书调研等活动,在《淮安日报》、“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市级主流媒体平台相继推出一批理论文章,着力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干”。在市委常委以及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率先十带头”“三跟进十深入”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覺做到“率先学、率先改、率先干”,带头落实重大任务、攻坚重特大项目、领办民生实事,切实将理论学习的效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成果。
紧贴受众特点,深抓学习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接受
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理论需求、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构建精准化、差异化的理论武装体系,让理论学习宣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让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更有深度。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按照“选好学习主题、选好授课专家、提升学习质效”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精心制订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以常态化巡学旁听为抓手,督促指导县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面向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扎实开展专题读书调研活动。切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扎实开展基层党员冬训,多个“我是冬训主讲人”授课视频得到“央视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平台推介。
让面向群众的理论宣讲更有温度。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跟进到哪里。持续健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宣讲工作体系,切实将宣讲阵地延伸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打造“庭院课堂”“板凳课堂”“船头课堂”等群众身边的宣讲阵地,有效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让党的创新理论近在身边、更加可及。依托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先进典型等,组建以“理论创传轻骑兵”“平语话家常”“‘理响安东百姓名嘴宣讲团”为代表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广泛开展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讲,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青少年和理论的双向奔赴更有热度。着力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少年理论学习热起来,推动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奋进动力。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成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举办第四届全市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推出一批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用好“青年讲师团”队伍,广泛开展“翔宇青年说”“‘青年学习社开讲啦”等活动,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重要回信精神,广泛开展“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活动,加快打造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创新话语方式,拓展形式载体,切实增强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传播力
持续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论宣传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广泛传播、深度抵达。
注重话语方式创新。成立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传中心,努力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言”为“百姓语言”,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体系,把深奥的理论体系讲透、讲薄,先后推出通俗理论作品200余个,深受群众欢迎。多运用直抵人心的“习语金句”,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组织采写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现实故事和案例,新安旅行团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红色故事、“大湖鸿雁”唐真亚为民服务的故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理论宣讲中,使理论宣传更加可亲可感,引起广泛共鸣。
丰富理论传播载体。推进多形态通俗理论作品创作,以微视频、H5、网络短文、图文海报等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制作推出“新思想这样讲”系列微视频、“党的二十大主播云上说”短视频,并依托线上线下各类平台进行实时传播、多屏传播、立体传播。用好“理论+文艺”形式,开展理论宣传文艺作品征集评选,组织文艺工作者编排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以方言小品、三句半、快板、淮剧等形式创作一批理论作品,并依托乡村文艺表演、广场活动和民俗展演等形式进行展演。
拓展理论宣傳渠道。依托全市主流媒体构建理论宣传矩阵,运用理论文章、评论言论、通讯专访等形式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持续办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等专题专栏,打造“理响淮安”电视理论节目。实施理论学习“互联网+”工程,运用“两微一端”新媒体,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宣传,在“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我说给你听”音频栏目,常态化开设“习语嘹亮”等专题专栏。立足基层实际,创造性建好乡村大喇叭、手持小喇叭,手机屏、电视屏、户外大屏,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
强化统筹联动,聚集资源力量,构建协同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的大格局
牢固树立统筹统合理念,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市域范围内的理论宣传资源再整合、力量再聚合,为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协同化推进理论宣传联盟建设。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聚合驻淮高校及党校资源,成立淮安市理论宣传联盟,推动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用。联盟聚焦理论宣传主责主业,凝聚成员单位骨干力量,通过集体研讨、集中备课等方式,打磨推出一批精品示范课、优秀宣讲稿,并根据宣讲对象、宣讲专题形成分层分类的宣讲菜单,努力提供高品质的理论宣讲内容。深化联盟成员单位和县区的合作共建,持续推动理论宣讲力量下沉,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基层行”活动200余场。
多元化组建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整合全市各领域、各层级宣讲人才资源,构建以市委宣讲团为引领,专家学者、百姓名嘴、青年先锋、红色轻骑兵等11支特色宣讲队为支撑,各地农村、社区宣讲工作志愿者广泛参与的“1+11+N”宣讲工作体系,形成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基层讲、特色队伍广泛讲的生动局面。加强对宣讲骨干的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宣讲队伍,推出一批“特聘讲师”,多名宣讲员在全市“百姓名嘴”主题宣讲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系统化构建理论宣传阵地网络。发挥党校(行政学院)、恩来干部学院、高校等理论阵地作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哲学社会科学高地建设。统筹线上与线下,运用“两中心一平台”架起理论与百姓的连心桥,进一步用好传统理论宣讲阵地,形成点线面结合、全方位覆盖的理论宣传阵地网络。用好周恩来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打造主题教育和理论学习“实境课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