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安徽县域竞争力
2023-09-05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
安徽财经大学县域经济研究所
县域一头连接城市,一頭服务乡村,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发展起点上,准确把握县域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对推动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域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2022年,安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20357.953亿元,较上年增长4.84%。2017-2022年,安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9.97%。
工业化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安徽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9406.04亿元,较上年增长18.92%。其中,濉溪、界首、凤台、天长、当涂、郎溪、宁国、广德、怀宁、桐城等10个县(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2022年,安徽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为1317.77亿元,较上年增长18.92%。长丰、肥东、肥西、颍上、天长、宁国、凤阳等县(市)地方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中,肥西县财政收入达63.8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渐壮大。2022年,安徽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779.89亿元,较上年增长12.42%,其中,长丰县增长率高达46.1%。
对外贸易水平复苏明显。2022年,安徽县域进出口总额为178.477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排名前十的县域分别为长丰、广德、肥西、天长、来安、濉溪、宁国、肥东、巢湖、郎溪。总体来看,对外贸易水平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有力。2022年,安徽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45.42元,较上年增长7.14%。从总量上来看,当涂、南陵、肥西、肥东4个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30000元,有25个县域超过20000元。从增速来看,霍邱、明光、凤阳、当涂4个县域年增长率超过9%,全部县域实现了正增长。
综合实力相对不强,工业基础有待提升
近年来,安徽县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与长三角和中部强省相比仍有差距,县域整体实力有待提升。
从县域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为7.8:41.3:50.9,与全国产业结构比值相差不大,但安徽县域产业结构比值为12.8:40.9:46.3,与全国以及安徽省整体相比差距较大。
此外,县域产业结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皖北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三、二、一”阶段,第一产业占比达17.28%。与皖北、皖南地区相比,皖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相对较高。皖南地区虽然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基础有待提升。
县域财政收支结构失衡明显。2022年部分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其中部分县域出现了负增长。收入规模的缩小致使县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变弱,基础设施与配套设备建设资金不足,进而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安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支付规模增长趋势明显。超过四成的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10%以上,长丰县、金寨县增长率分别为43.5%、32.7%。
县域财政收支矛盾明显,财政自身保障能力弱化。其中,宿松县、太湖县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倍以上。
部分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县域投资项目匮乏,投资缺口短时间难以弥补,全年投资疲软乏力,困境亟需突破。据统计,超过六成的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在15%以下。
县域城镇化质量亟需提高。2022年,安徽县域城镇化水平为49.26%,低于全省总体水平10.8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5.96个百分点。
“南强北弱中部凸起”
县域综合实力是判断县域资源配置能力、综合经济实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能力、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综合性指标,具体涵盖地区生产总值、经济增速、财政收入、有效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等方面7个二级指标。
县域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位县域,大部分隶属合肥、芜湖、马鞍山等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的市域,也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区域战略的叠加区域,区域内政策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显著的上升态势。
从整体排名情况来看,呈现出“南强北弱中部凸起”的空间分布特征。皖南地区县域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皖北地区相对较弱,皖中合肥相比较为突出,肥西、肥东、长丰、庐江4县进入前十强。
皖北地区无缘县域前十强,大部分处于中下游水平和下游水平。该区域县域人口流失严重,经济体量较小,发展条件较差,制约了综合实力的提升。皖南地区宁国、广德、南陵3县进入前十强,该区域大部分县域处于中上游水平,经济增长较快,人民生活富裕。
从产业竞争力排名看,呈现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临近县域强,皖南县域总体偏弱的空间分布特征。合肥县域产业竞争力明显较强,肥西、长丰、肥东3个县域进入前十强。皖北地区有濉溪、界首和颍上三个县域进入前十强,其余县域大部分处于中上游区域;皖南地区无为、宁国、当涂3个县域进入前十强,但该区域大部分县域处于中下游水平和下游水平,排名后十位有7个都位于该区域。
从投资竞争力来看,排名前十的县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狠抓重大项目谋划,为县域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其中,排名第一的长丰县,2022年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实施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有力保障诸多重大项目有效落地。
从开放水平竞争力来看,排名前十的县域具备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优秀的产业结构及出口条件等。其中,天长市出台激励政策,对企业做大做强、扩大出口等方面进行奖励;帮助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会,支持企业“走出去”,寻找“大市场”;建立“天长市外贸群”,实现互动交流,信息共享;争取设立海关办事机构,建立保税区仓库和出口加工区等措施成效显著。
从营商环境竞争力排名来看,皖北地区县域营商环境竞争力相对较强,该区域的蒙城、萧县、涡阳均位于前十强,并且该区域其余县域营商环境竞争力排名大部分位于中上游区域。皖南地区的大多数县域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只有广德、宁国、怀宁等少数县域处于中上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