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激光产业是怎样无中生有的
2023-09-05姚成二刘美君
姚成二 刘美君
提到江苏宿迁,你最先想到什么?
是京东全国客服中心,崛起的“电商名城”;是西楚霸王的故乡,“力拔山兮气盖世”;亦或是盛产洋河、双沟两大名酒的“中国白酒之都”……
这些都是宿迁被外界熟知的响亮名片。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的宿迁,还在打造一张新名片——瞄准激光产业,奋力打造“华东光谷、智造之芯”。
在江苏区域发展格局中,向来被称为“十三妹”的宿迁,凭什么能发展如此“高大上”的新兴产业?
机缘巧合
说到激光,很多人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比如常见的激光矫正、激光医疗等等。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激光技术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并称为人类20世纪的四大发明,被称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从产业角度来看,激光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光纤通信、激光加工、激光化学、激光制导、激光武器等等。
特别是在制造业加工上,激光作用巨大,可以用来切割、焊接、打孔、熔覆、热处理等,几乎能够覆盖整个机械制造业,尤其适用于智能化生产,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工具”。
可以说,激光是“改变世界的一束光”。在人们的通常认知中,激光产业应在科技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宿迁为什么会发展激光产业?
这要从一次机缘巧合说起。
“刚到宿城工作时,区发改局局长杨修录向我汇报,他们引进了武汉团结激光项目,并被列为江苏省年度重大项目。”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时任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亲身经历了激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
在中国激光产业版图上,武汉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中国光谷”,而团结激光曾是这里三巨头之一,这样的企业要来宿迁,让裴承前既感到兴奋,但也感到焦虑。
“当时只签订了意向性协议,我反复催促,也没有实质性进展。眼看快到年底,才得知企业内部发生变故,已无法上马新的项目。”裴承前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浑身上下直冒冷汗。
裴承前找来了杨修录,“这个项目是你招的,列省重大项目也是你报的,既然这个项目不行了,那就再招个项目替补,从现在起离岗招商,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拿你是问!”
重压之下,杨修录只有背水一战,在仔细研究激光行业后,他发现了“中国激光第一股”、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二的华工科技公司,恰好也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在取得联系后,宿城区很快组团赶赴武汉拜访,经过多轮洽谈,达成了投资意向。
2015年12月,裴承前带队到到武汉华工科技考察,并正式签订投资协议,裴承前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宿迁也正式开始与激光产业结缘。
在这次考察调研中,裴承前不仅看到激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更看到了宿城区发展的机遇。
从2015年开始,随着“中国制造车型升级,激光技术是高端制造的前沿技术,激光产业年增长率超过20%,发展激光产业恰逢其时。
更重要的是,發展激光产业适合宿城区。“宿城区作为主城区,发展定位应该更高,而且土地、环保等瓶颈制约相对突出,粗放式发展的路子也走不通。发展中地区的新型工业化,不一定非得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应该也可以走出跨越式发展之路。”
从武汉回来之后,裴承前决定在宿迁下一盘大棋——发展激光产业。
无中生有
要在宿迁发展激光产业,谈何容易?
放眼中国激光产业版图,南有深圳、中有武汉、北有济南,呈现“三足鼎立”之势,这三城各有各的优势。
武汉以院校背景浓厚、科研能力强而著称;深圳因拥有众多极具竞争力的激光企业而闻名;济南有完备的激光产业链,借力世界激光产业大会,绽放“最亮的光”。
与这三城相比,宿迁不仅都不占优势,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
“各级干部对激光产业都很陌生,有的思想上还有疑虑,工作怎么抓?宿迁制造业配套能力差,区位优势不明显,项目怎么招?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少,城市能级不足,人才怎么引?”裴承前坦言。
宿迁给出的答案是:一边学,一边干,围绕重点,逐个突破。
最要紧的是得有一帮干事创业的人。为此,宿城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指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强统筹协调。同时,采取推荐书目、举办讲座、专题培训等方式,让各级干部了解激光知识,提高能力素质。
然后,迅速组建激光产业园,2016年春节刚过,宿迁开工建设激光产业园,年底前就建成了占地164亩、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创造了激光产业界的“宿迁速度”。
随后,相继实施二期、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达27.5万平方米。2018年,宿迁大手笔启动建设激光智造小镇,2023年将全面竣工,成为集激光装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展示销售、科普文旅为一体的激光产业科技综合体。
在建设园区的同时,宿迁还大抓招商,组建2个专业招商局,将招商实绩与干部待遇和选拔任用挂钩,与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合作,每年举办一届激光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不断掀起招商热潮。目前,激光产业园先后引进项目9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形成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激光产业对人才需求旺盛,怎样破解宿迁人才紧缺的难题?
宿迁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筑巢引凤。对顶尖人才,主要靠“借”。宿迁建立激光装备产业高端智库,聘请40多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作为成员,借助外脑帮助宿迁把脉问诊、把关定向。
对高层人才,主要靠“引”。实施“梧桐引凤”人才计划,采取项目资助、提供平台、生活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
对创新创业型人才,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
对技能人才,主要靠“育”。在宿城中专开设激光加工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现有9个班级、450名在校生,基本满足企业对实用技能人才的需求。
目前,园区已集聚了硕士及以上学历近百人,获评市级以上人才项目38个,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
一套“组合拳”打下來,宿迁激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激光装备产业集聚区。
2022年,宿迁激光产业园共有规上企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激光产业,宿迁成功打造出一个新产业地标,用实践佐证了“后发地区也能干并且能干好新兴产业”,不仅在当地凝聚了“换道超车”的发展共识,也改变了外界对宿迁的固有印象。
换道超车
“没想到!”很多人到激光智造小镇考察后直呼。
他们为什么会“没想到”?
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这种“高大上”的新兴产业只会出现在发达地区,而宿迁却颠覆了这样的传统认知。
这背后是宿迁对发展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和勇敢突破,核心是抢抓新赛道,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渴望以“换道超车”实现跨域发展。
“跨越发展需要跨越产业。经济后发地区在发展路径和产业的选取上绝不能拾人牙慧,要转变发展方式,大胆走新路。”裴承前直言不讳。
放在区域竞争中来看,一个地方要从中脱颖而出,弯道超车已经不可能,只有换道才能实现超车。
在新兴产业发展窗口下,所有地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关键就看谁能率先起跑,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实际上,不止是宿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发展跑在前面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敢于创新,善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跟风模仿,亦步亦趋。
道理很简单,发展产业也好,制度改革也好,只有先行先试才可能抓住最大的机会;越往后,窗口越小,红利就越少。
从过去几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抢人”,越是早行动的城市,获得的机会就越多,效果就越明显。
“产业新赛道的机遇或者窗口期都是有限的,一旦‘后知后觉就可能错失机会。所以,对城市发展而言,面对新赛道,只有转变思路、创新打法,抓住产业风口,才能开辟一方新的蓝海,实现占领制高点、引领新潮流。”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分析认为。
在选定新赛道后,便是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和活力。
这些年,宿迁一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软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一招,通过擦亮“宿迁速办”“宿迁帮办”“宿迁免费办”工作品牌,打造投资顺心、服务贴心、创业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营商环境升级版,树立起“人人都是作风代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
这也正是宿迁激光产业发展的“源头”。
宿迁激光产业发展起初是由团结激光所引发,而团结激光项目正是因为宿迁良好营商环境而结缘。
“多年前,团结激光公司在宿迁发生一起经济纠纷,董事长陈海斌感到非常棘手,但在宿城公安分局局长张以进的热情帮助下得以圆满解决,从而对宿迁留下了美好印象。”裴承前说。之后,张以进一直与陈海斌保持密切联系,多次动员他到宿迁发展。当团结激光打算向外扩张时,首先就想到了宿迁。
“因此,宿迁与激光产业结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多年来始终注重营商环境建设,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级干部重视招商、参与招商、支持招商的结果。”裴承前说道。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了,自然就有“磁吸力”,产业、项目、人才等资源要素就会随之而来。
这是“凭什么是宿迁”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