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023-09-04尤丽珏尹远芳
尤丽珏 尹远芳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上海 200040)
0 引 言
血透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传统手工记录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2]。随着医院发展的需求和趋势,采取高效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3]。2016年12月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血透中心的管理规范,指出医院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在血透管理中的应用[4]。血透中心面临记录繁重、查询困难、设备信息孤立等管理痛点,然而较少有医院建立针对血透的全方面信息管理系统[5]。因此,医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针对性地实现临床智能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6]。本文以华东医院为研究背景,分析传统血透室的管理难点,解析血透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与功能模块,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为其他医院的临床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1 现状分析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7]。世界各地的CKD患病率在7%~12%之间,中国成人总体患病率约为10.8%[8]。在我国,CKD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高趋势,医疗费用也不断增长,我国1.2亿CKD患者中,每年约千分之一患者病程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需要接受透析治疗[9]。研究表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可以延缓CKD进展,全面健康管理将会避免CKD向更恶劣的方向发展[10]。
传统开展CKD患者的血透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手工方式实现[11]。华东医院是一家诊治老年病慢性病为主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透室共有37张床位、40台透析机。在既往的临床工作中,传统手工方式面临以下管理难点:(1) 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透析记录、检查检验数据等靠专职护士收集存档,无法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导致相关信息查询困难且记录过程繁重;(2) 相关设备缺少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电子设备间信息孤立,运维困难;(3) 医务人员工作量大且经常变动岗位,排班复杂,缺少智能化辅助工具。因此,亟需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血透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医院便捷就医服务的能力。
2 总体架构与管理流程
2.1 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B/S架构前台展示,功能模块围绕医生、护士、患者的日常工作与就诊需求而设计,从多个业务数据源采集数据[12]。通过硬件数据采集与软件整合接口集成,打通血透相关设备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等系统的互联,实现跨软件的业务协同。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使用微软的C#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统一使用SQL SERVER2015,以发布订阅的方式与医院数据集成。接口设计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提供符合ESB标准规则的封装服务,能够嵌入于其他诊疗软件,实现与EMR的无缝对接。
图1 系统架构
基于等级保护2.0的安全要求,中心服务器放置在单独的安全隔离区(Demilitarized Zone,DMZ),内网与外网通过网闸物理隔离,医院业务接口处设置了防火墙,保证了安全的数据交换[13]。系统拓扑如图2所示,硬件设备(如透析机、血压计)的数据通过USB2COM串口与接诊电脑或自助机通信,再通过网络交换设备上传至中心服务器进行存储;医生工作站的血透管理系统自动调阅患者就诊记录供医生参考,医生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中心服务器将患者排班信息、透析进度推送至接诊区大屏,供患者家属参考;透析区的床边PAD连接医院内部无线网络,与中心服务器通信,配备移动版血透管理系统以提供移动查房功能。系统内数据交互均采用Webservice格式进行封装,以标准T-SQL语句执行读写操作。
图2 系统拓扑
2.2 管理流程
相较于传统的血透中心管理方式,医院建立了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有着操作智能化、管理流程化、数据标准化的优势:(1) 患者通过一体机自助完成签到、称重、测血压,不再需要医护值守;(2) 优化候诊顺序,根据患者签到顺序,医生通过血透系统排队叫号,患者依次进入接诊区域;(3) 系统针对每个患者自动加载透析方案,自动计算目标脱水量,配备智能异常预警功能,有效减轻医生工作强度,减少差错;(4) 透中实时监测与透后自动生成小结。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管理流程
3 功能模块
3.1 自助签到与特征测量
患者可通过刷卡、扫二维码、扫腕带条码和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在自助机完成签到。系统与院内信息系统接口完成对接,实现门诊、住院患者信息互联互通。签到后即可自助完成称重、测血压。中心服务器采集数据后,自动计算超滤量、置换液总量等透析治疗相关的数值,并打印透析指引单。
3.2 AI医生辅诊
系统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辅诊功能。一键式生成结构化透析电子病历,包括病历首页、首次病程、病程记录、诊断记录、医嘱记录、化验记录等,具有数据完整性校验功能。医生通过查看今日就诊看板掌握透析进度,快捷查看当日患者治疗情况,数据实时更新汇总。通过AI模型,预测患者透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提前预警,减少风险。生成周期性阶段小结,支持按月度、季度生成,减轻工作量。
3.3 移动医护管理
通过院内无线网络覆盖,实现医生、护士通过平板电脑进行患者管理。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区按排班床位进行透析治疗,医生通过平板实现移动查房调整治疗方案和下达医嘱。护士通过平板电脑查询患者诊疗记录和治疗方案,执行医生下达的医嘱。
3.4 智能血透护理
围绕血透护理的全流程工作,信息系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支持多种排班模式,支持拖拽排班、排班次数提醒,减轻排班工作量。护士通过平板呼叫等候区家属,不需要走出治疗区寻找。智能化进销存管理,实现库存盘点、实时库存查询。便捷式生成透后小结,包括阶段概要、肾性贫血评估、CKD-MBD评估、营养评估、透析充分性评估等各类评估量表。
3.5 管理驾驶舱
建立血透管理驾驶舱,实现科室各项数据的图表化。驾驶舱提供多样化统计查询模块。医护人员可以自定义查询按键,实现快速图表生成,便于进行交叉分析、分组分析,汇总科室质控数据,统计质控达标率。系统提供预警功能,对异常化验结果和异常感染实时预警。通过患者360视图。医生得以跟踪重点指标变化趋势,对照患者用药情况,方便对诊疗效果评估并改进诊断方案,提升医疗质量[14]。
4 应用效果及实证分析
4.1 应用效果
系统于2023年3月正式上线,经过意见反馈与系统修正,已经实现血透治疗全流程管理。统计系统上线前后在临床应用中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患者候诊、护士排班、生成治疗单的时间均有所降低,统计所需工作人员数量有所减少。这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便民设计理念,有效提高了血透室的运行效率。
表1 系统上线前后情况比较
4.2 实证分析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与《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系统应用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进行统计对比[15]。随机抽取上线以来2个月内的30份护理工作考核评分作为观察组,选择上线前6个月内的60份作为对照组,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评分指标共分为物品药品管理、导管管理、环境管理、专科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满分为100分。
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 25.0,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使用新系统后的血透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使用前(P<0.05),表明新系统有效提高了血透室的管理水平。
表2 上线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考核评分比较(x±s)
5 结 语
本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对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服务、支持、管理等全方位的血透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传统血透室的管理难点,通过上线前后的比较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近些年,我国血透患者以每年近千人的趋势增长,直接导致血透室医护人员管理难度加大[16]。本文聚焦于患者就诊全流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优化,利用候诊一体机、智能大屏、智能排班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与传统方式相比,临床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信息互联互通,应满足不同硬件架构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并确保患者信息的统一归集。本文致力于系统与医院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交互集成,通过统一的封装接口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与调阅。在硬件设备方面,通过网络方式自动采集不同品牌设备的数据,统一存储在中心服务器;进一步建立管理驾驶舱,血透室的所有数据一目了然。
当然,该系统仍存在互通顺畅性的不足改进之处,例如,系统需要集成多个硬件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可能存在不兼容或数据冲突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修复;平台功能较多,操作相对复杂,对于一些不熟悉电子设备的老年患者来说,使用难度较大。下一步将加强信息互联互享,提高业务协同,并拓展系统的覆盖范围,完善血透患者的全病程解决方案。医院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加强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便捷就医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