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全流程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2023-09-04王浛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王浛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前言
无论是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还是一般科研事业单位,在市场发展下想要取得稳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完善单位质量经济管理秩序,为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蓬勃发展,与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但也要正确认识目前内部风险控制的国际发展形势,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国内许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新型内控监督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善[1]。对于我国大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来说,其虽然制定了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但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例如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尤其在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运行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管控措施。此外,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单纯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针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有的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按照相关标准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导致近年来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频频因内部控制缺陷或未有效执行,给单位建设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失。因此加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是现阶段亟待加强的重要任务。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矛盾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职责,上至管理层下至各个部门的普通一员,良好的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感知认知,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仅体现在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中。在业务层面,进行流程处理时,往往忽视制度要求,以特殊情况等理由,行变通之术,没有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岗位分离、在职培训等管理制度,认为流程和节点在紧急状况下能够任意调整,导致内控制度没有得到刚性落实,使得内控管理工作失去应有效益;在研发层面,有的单位由于没有设立全面规范的过程管控及目标管理要求,导致科研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认为研发失败或目标偏离是正常情况,即使失败了也仍会得到来自国家资金的支持,并不会对单位产生影响;在单位层面,对违反内部控制管理规定行为处罚力度小、违规成本低,问题频频出现得不到及时纠正,对营造规范有序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产生负面影响[1]。
(二)信息共享不足
目前越来越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建设发展中都在不断提升数智化建设水平,但各个部门都基于自身管理需求建设,缺乏总体筹划,相关建设工作较为盲目仓促。一方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智化建设时对内部控制等基础建设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在完成财务数智化建设后,再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设,两者并不能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大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建设质量,并未优先考虑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基础条件,导致管理模式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也并不能够满足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长远建设发展目标,因此,许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数智化系统搭建时,为了确保建设质量大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甚至会一味追求先进技术,在市场上购置昂贵的数智化管理系统,但这实际对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并不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避免过度建设及重复建设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从业人员各方面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阶段许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离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无法有效应用于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信息共享中,虽然消耗了大量成本,但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应有效果。此外,高度的信息集中也面临较大商业机密泄露情况,不仅会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安全运行产生极大的风险隐患,同时还会带来重大损失[2]。
(三)管理职责不清
就目前来说,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时,所选择的大多数是以命令性和规范性的内容为主,机关职能部门职责界面不够明晰,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沟通不畅、管理盲区,影响内控作用发挥,一方面科研单位规模体量大、人员构成复杂、交往协作多、保密要求高,相对其他行业更需要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流程、清晰的职责,需要主管、行业和监管部门同心发力、协调配合,才能实现内部控制管理规范、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大项科研任务、敏感重要项目的筹划计划和组织实施,重工作部署、轻过程节点管控,无法按明确的管理职责高效展开,内部控制长期在低层次运行徘徊,难以形成全过程、全流程良性循环。
(四)监督控制不足
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运行质量以及是否发挥作用,需要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体系。在考核评估环节需要设置完整的监督控制指标,使各个部门的监督控制管理工作都能够提供参考与指导。现阶段绝大部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已基本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但在相应制度运行评价机制建立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未针对内控管理要求做出相应有效评价;有的虽然设置了完备的考核评价指标,但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无法运用指标做出评价,导致考核评价机制空转[3]。
三、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聚焦高效益,更新思维理念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与一般科研机构在管理理念及运行方式上有明显区别,需要权衡运行成本与管理效益。在风控管理评估上,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需要更加注重分析识别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运行目标产生阻碍的风险,逐步建立优化目标制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和风险反应四项管理措施。即在风险评估过程开展的前提下,首先设置管理目标、确立目标管理人员、制定相应风险应对策略;进而系统识别风险,确保所有业务能够被有效囊括;在内控管理理念上,要基于战略角度正确理解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既要看经济效益,也要看社会效益,更要看政治效益,最根本的是符合单位建设发展目标和使命任务;要注重成本效益,每一项决策、研究、任务既要看实际耗费设备、物资、器材等成本,也要评估维护保养、人力资源、配件耗材等投入,全寿命理念;在内控规范效果上,要综合平衡控制行为带来的管理收益和不作为产生的负面影响,既考虑内部控制对提升单位管理水平、防范内部风险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风险代价,弥补管理漏洞所耗费的隐形成本,不断规范化业务流程,减少制度执行的随意性,逐步形成从上至下高度关注,高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覆盖全要素,注重协调有序
全要素全覆盖是保障内部控制高效有序的关键,内控管理时需要针对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流程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各个层级、各类人员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授权管理上,管理层要坚持科学、合理、效益原则,集体决策、民主集中,积极听取吸纳专业咨询机构关于内控方面意见建议,从严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通过设计制衡岗位、授权分离等手段做好事前防范。在业务层面上,要全面充分研究论证,形成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内控管理建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严格进行可行性分析,做好过程跟踪管理监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风险;在工作层面上,要依法依规,认真履职尽责,提出合理建议,防止脱离实际,效率低下;在组织架构上,合理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单,形成简洁高效、覆盖全面的职责清单,重点敏感岗位要强制定期轮岗,有效防范人为差错和徇私舞弊;在执行落实上,内部控制要实现各类人员全面覆盖,建立部门、科室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牵头主责、业务主管、专责监管,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内控管理氛围。
(三)贯穿全流程,形成良性循环
突出并持续强化闭合管理和项目管理理念,落实事前介入、事中监督和事后跟踪的内控监管要求,形成业务活动流程的运行闭环。在岗位职责上,明确界定各类重点、敏感岗位,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不得由同一部门、同一人员办理敏感业务的主要过程,立项与决策、审批与执行、评估与验收等关键环节必须分离,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在运行流程上,立项环节要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做好风险评估,防止盲目立项或因论证不充分造成无法执行或浪费;采购环节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以合适方式、合理费用选定最优供应商、承包商;执行环节要加强进度、质量管控;验收环节要及时组织相关方对品名品规、数量价格等进行现地检查验收;资产环节要加强对使用、保管、处置等业务环节进行制定,设计对应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存货管理办法,预防库存管理无序和使用浪费问题。评估环节要梳理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质量效益评估和问题反思,为同类项目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归档环节要做到可追溯、可还原,科研项目研究涉及的采购器材和外协加工资料、课题执行方案、实验记录等均留档保存。在具体落实上,要持续完善内控制度规定,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的权限,分级授权、各尽其责,指定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会同其他业务及监督部门共同参与全流程内控管理监督,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职责不明晰产生的信息盲区、内耗低效及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
(四)紧盯建机制,落实监督控制
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落实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内部控制节省了审计成本,保证了内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内部控制发挥了再控制作用,能高效执行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军工科研事业单位按要求,首先在内部监督中确定财务、审计等部门的职责权限,确定内部监督的流程与要求,确保内部控制监督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次,对于内部控制监督必须设立制定监督的办法、范围及频率,内控监督执行部门应当在严格执行监督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内控制度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及风险薄弱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及时约谈内控主要负责人及关键节点人员,分析解决矛盾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内控隐患漏洞,积累经验,并采取有效堵漏措施,解决内部审计缺陷;单位内部控制建立的情况要安排专人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供评价报告,同时建立评价经济活动风险机制,与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共同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
(五)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内控流程
合同的制定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能够有效保障各方人员的合法权益。科研单位外协合同多,有的合同内容是研究成果、软件、专利等等,情形复杂,不同于一般的物资工程服务采购。因此,军工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时,还要注重强化合同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明确合同的制定条件、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并要求有关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合同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监督机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避免出现滥用现象。而针对因合同问题可能会引起的各项纠纷,单位要构建完善的合同纠纷管理机制,并设立专门的纠纷处理部门,保证合同执行的可靠性。另外,遇到难以量化、专业性较强、法律关系较复杂的合同,还要及时组织开展合同评审,要求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充分吸取各方意见,保证的合同制定科学、无误。而在实施合同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要做好合同的全流程登记、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对合同进行梳理、分析、归档,针对合同的订立、执行、变更等情况,要及时做好记录,确保合同信息的安全保密。将合同管理与预算执行相匹配,协调财务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统一做好合同的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
(六)完善资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主要分为实物形态及非实物形态,实物资产包括单位的通用办公资产、专用科研设施设备等,非实物资产包括单位的各项科研成果、专利、专著等无形资产。近年来科研单位专利专著盗用、授权管理等问题屡禁不绝。因此,针对这部分资产管理,亟待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首先,在实物资产方面,单位要制定合理的采购、保管、使用、维护、处理流程,建立出入库验收登记机制,定期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账实、账账相符。对较为特殊的实物资产,比如危化品、价值高昂及保密要求严格的,单位要指派专人保管,并制定严格的使用审批程序,确保资产的使用安全。其次,在非实物资产管理方面,单位也要制定科学、可靠的管理办法,建立无形资产台账,定期查询、核对、维护单位注册的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维护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防范他人抢占单位研究成果,对私自转让、泄露核心机密技术的人员,要给予严厉惩处。
(七)疏通各环节,促进信息共享
单位各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中,单位要及时打通各内控环节堵点,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确保信息的高效共享,提升信息传导效率质量。首先,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研发、验收等内控环节,单位要协调研发部门、财务部门、监管部门、审计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使其各司其职,并严格履行部门职责和义务。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融合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为科研项目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最后,管理部门要与研发团队积极沟通,结合科研进度、经费开支等情况,制定详细的科研项目任务书和经费支出计划,与财务部门相互配合,规范化使用各项科研经费。
四、结语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对我国国防事业影响重大。因此,针对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单位需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全面分析现阶段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聚焦高效益、覆盖全要素、贯穿全流程,不断建机制、强管理、促共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精准化、高效化、规划化,为单位健康良性建设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