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策略探析

2023-09-0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14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常态经济

孙 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引言

随着经济新常态时代的来临,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应当将社会保障工作渗透于我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较为滞后,仍旧主要集中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在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等领域缺乏保障,这种发展模式逐渐与时代脱轨,不仅对社会保障分散功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挥,还影响了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所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能够有效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创新研究社会保障工作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社会保障工作概述

社会保障由国家立法,动员各方的社会资源,为没有收入、收入偏低或有其他方面困难的公民提供保障,使劳动者在进入老龄后,面临失业、患病、生育等问题时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经济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福利的水平。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救济、安置等方面所组成,我国当前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共济为主要模式,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发展所衍生重要产物,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维护切身利益提供了有效机制,能够有效稳定社会安全。作为我国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为社会安定提供保障,同时也代表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1]。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保障工作的改革发展机遇

(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有巨大增长,能够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给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在物质基础方面已经有了充足的支持,能够提供给社会保障工作良好的改革创新空间。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根本的改革创新理念是合理配置社会财富,从而达到缩小各领域人民贫富差距的目的,国家经济只有在维持不断增长的运行状态,才能使社会保障工作有效实施改革计划。当前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应当加大物质资源投入力度、采用资源结构调整等有效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

(二)社会保障工作改革

我国正处于经济不断发展与改革时期,目前已经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带动了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改变了我国社会格局,促使当前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利益失衡问题。出现了较多的城乡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先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优先掌握了更多的权利,在国家高速发展的期间享受到了更大化的经济利益,但处于我国中低阶层的劳动者却并没有体会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比如,我国企业通常采用社会养老制度,公务员采用的是退休金制度,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就可以发现有较大的养老金差异。针对此现象国家已经开始调整改革,制定了更加全面的改革方案,提供给社会保障工作更加有利的改革创新条件。

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对于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在社会保障建设方面投入更多,使社会保障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推进,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有了极大的发展,提升了全体退休人员养老水平的层次,在医保及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上有明显提升。虽然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但是原有的经济压力并没有随之消失。传统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开发资源和土地转让等方面,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使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点比较模糊,公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因此,在开展社会保障工作期间没有充足的财政供给,极大程度地阻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新形势下对社会保障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政府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保证社会保障的基础建设,而企业面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效益下滑,造成了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一直拖欠保费的局面,同时政府投入的公共财政力度较弱、社保资金结余并存的现象不断增长。由于社保基金与社会保障收支方面有较大的矛盾,个人账户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个人社保空账运行情况增多,可能会形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与信用的危机,各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压力增加。

(二)结构调整影响社会保险缴费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支付能力,社会民众会选择在满足自身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固定缴纳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在调整结构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各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费用缴纳能力。许多企业可能受到转型能力不足或资金限制的问题而产生难以运营的现象,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许多企业工作人员面临失业的危机,中小企业失业人员数量急剧增长,失业人员自身生活都成了问题,无法保证社保的持续缴纳,在疫情的影响下断保现象更加普遍,人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缴费能力受到限制。例如:据统计显示,2022 年下半年吉林省城镇参保新增人数约13 万人,其中通过企业参保的新增人数约5 万人,各规模企业中新增参保人数只占约38%,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这种现象表明了我国企业参保人数减少,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失业人员数量增长、再就业困难等,难以支付缴纳社保的费用,长此以往将会持续有大量的员工断保、脱保[2]。

(三)面临医疗和养老支出压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已经逐渐迈入全民参保阶段,国家的支持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全面来临,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变化,致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政府在社保方面投入有了明显的减少,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压力呈现上升趋势,基金的可承受能力经受严峻考验。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较为严重,养老支出的压力不断增加。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渐蔓延在全球各地,人口老龄化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使社会保障收支体系处于严峻的形势,同时国家对城镇养老待遇进行提升,但却没有延长实际缴费年限,这一现象也直接增加了养老金、医疗金的支出压力,当前工作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社会保障总缴费收入不断减少,部分老年化劳动力更新技能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带动经济发展,致使整体工作人口的缴费能力被一定程度上削弱,这些都成为经济增长道路上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筹集公共资金的步伐。这也对许多依靠公共养老保障的国家造成巨大挑战,随时面临着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窘迫路面。据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我国退休人员每年均以6%左右的趋势递增,每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大约增加1 000 亿元的规模,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更是高达1 万多亿元,企业在职员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约4千亿元,退休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约6 千亿元,退休人员的人口数量剧增,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医保基金的高额支出,医保制度是否能够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待考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影响了社会保障,致使社会保障统筹的层次偏低,各区域出现的不平衡情况逐渐增多。同时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及服务,也造成了人们的医疗负担越来越重,对于国家医保基金也造成了巨大的收支平衡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养老与医疗方面的收支矛盾[3]。

四、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支持

治国安民需要财力、物力及人力的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资金管理深化,来为社会保障事业提供有利条件。去年在疫情的强大冲击下社会保障投入呈现逆增长,降低税费和脱贫巩固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重大任务,在财政收入降低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却逐渐升高,使财政保障面临巨大压力。社会保障作为群众的基本利益,政府应当积极投入资金支持,为此国家出台企业招工政策、支持创新创业、项目扶持等多元化人才政策,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就业专项基金等多项资金,为企业提供多项稳岗政策,帮助企业维持经营稳定,贯彻落实多项社会救助资金保障,让身处困难的民众得到国家的帮助,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活动,改善农村地区的老人生活水平,并且通过多样化渠道筹集资金,将筹集资金投入于卫生医疗的建设,保障社保资金监管的安全有效,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资金管理。政府一方面应加大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保障支付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吸引社会资金,不能单纯地的依靠政府进行投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科学合理落实国家出台的各大民生政策,确保资金能够直达社会保障工作所需领域。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结合实际对个人账户规模进行适当缩小,由职工个人进行缴费,积累养老金,与社会统筹账户分开核算与管理。实行全额缴拨以及社会发放职工养老基金。推进职工医疗领域体制改革建设,采取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我国应构建科学、稳定的社会保障筹资体系,运用多元化手段使保障基金筹措方式更规范化。地方政府以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为重要职责,利用筹措到的足额社保资金给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基金有收支缺口的贫困地区给予适当的补助措施。政府部门还需要构建相应的监督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及管理的透明性,促进社会保障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4]。

(二)构建多层结构,提高我国人民的社保缴费能力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需求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若是想要完善社会保障工作,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改革创新方法实现,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累计发展模式,我国企业分为不同规模、不同领域,所以在制定相应弹性费率制度时,应当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企业、个人所能承受的范围等方面因素。比如国家、个人和地方应当共同承担社保基金,其中由国家政府承担最后的责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企业经营机制也需要适时调整,失业保险制度应当随着企业经营机制不断完善转变,在不违反强制性选择的情况下,对失业保险资金来源及其待遇标准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还需要对社会保障的范围进行扩大,吸引更多社会人员可以自主参加,充分发挥国家制度的作用,享受国家给予的一些保障。在医疗与工伤保险改革创新期间应当建立全覆盖医疗保险基金、流动性较强的个人医疗账户,在工伤立法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工伤补偿和预防等方面,提供给群体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当前我国应构建一个健全的社保体系,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对各领域人群的覆盖,提升我国各群体人民缴纳社保的基本能力。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为了能够减少因客观因素员工选择断保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各行业人员的自主参保意识。通过社会保障部信息可知,我国就业人数比社会保险参保人员高出许多,所以,应当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根据国情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险转接制度,有效减少就业人员中断保险缴费情况,我国农民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一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工作不够稳定,通常不会在固定的地方工作太久,经济新常态下结构性失业带来的断保情况仍在发生,所以,构建相对应的科学保险转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环节。

(三)完善社保政策,提升我国社保基金增值能力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基础上,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社会未来发展将考虑抚养老龄化人口的支出成本,其抚养成本在发展期间面临不断上升的趋势,带给国家与政府较为严重的压力。所以,针对此现象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人民群众进行鼓励引导,促使更多的人员投入参保队伍。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发展过程中逐渐弱化了劳动力的优势,现如今高新技术、高新产业成为重点发展趋势[5]。经济结构在新常态下进行调整,需要以社保基金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应当着眼于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将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要素合理利用,从中探寻增值点。社保基金需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尝试着进入海外市场,秉承着安全、获益的基本原则,在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中选择最正确、最匹配的,将社保基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6]。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社会保障基金压力,国家在2021 年曾颁布过“医疗保险法”,对于医保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对社会保障事业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应当以“医疗保障法”为入手点,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改革方案,使针对性的改革模式有效覆盖医保制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新时代,社会保障工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基于我国基本国情进行创新与改革,改革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是关乎大众民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应当及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及政策,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各项配套措施贯彻落实于社会保障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积极发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