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2023-09-03张兆阳
张兆阳
一、结合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授历史知识,可以使学生有着更好的逻辑思维,以时间线或者地点等内容为线索,让学生一步步学习各个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画年代尺的方式来构造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梳理历史课本中蕴含的知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时间的方式串联到思维导图当中。将每一单元甚至每一小节的知识点逐渐融入到思维导图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感受时代的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数字化平台将思维导图更好地呈现出来,首先讲述中国因为鸦片战争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事实,再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鸦片战争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之后讲解有志之士想要通过戊戌变法谋求改变,但是以失败告终;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民族、民权、民生是中国人民最想要争取到的权利,另外还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时间线构造思维导图,在大的框架当中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添加相应的历史事实。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将零散的知识碎片串联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长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方法,发掘學生最擅长的一面。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不同的人对秦始皇这个人物的评价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秦统一天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秦始皇这一人物的评价展开讨论。不论学生对秦始皇呈现怎样的态度,都要引用合适的历史事件证明自身的观点。学生为支撑自己的观点,会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分析与秦始皇相关的各类历史事件,以多样化的视角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评判,这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意识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积极举办课外活动,拓展课堂空间
初中历史课本中讲述了很多事件、人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故事学习,从中感受人物魅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百家争鸣局面》这一课安排一些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从中感受各家的思想特点,明白其产生的影响。这样,教师无须重复各家思想要点,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设备,向学生推荐经典的历史文化纪录片,通过书写读后感的形式深化学生们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认知和感悟,并且还可以将经典纪录片搬到课堂,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合作学习之后,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勇敢陈述自己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注重正向引导,积极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初中阶段的教学质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知识,深化学生的民族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历史知识的扩充和丰富,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和理解,发挥历史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