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药剂对广西群体种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
2023-09-03秦兴华陈国帅陆家明罗红卫陈凤祥何松榆陈春帆李靖同陈艳艳王磊韦思肖黄川
秦兴华 陈国帅 陆家明 罗红卫 陈凤祥 何松榆 陈春帆 李靖同 陈艳艳 王磊 韦思肖 黄川
秦兴华,陈国帅,陆家明,等.四种药剂对广西群体种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比较[J].南方农业,2023,17(11):115-118.
摘 要 为筛选出防治茶小绿叶蝉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比较了4种不同类型药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天敌虫口数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1)0.5%苦参碱水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药后14 d防治效果仍在97.0%以上,且对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没有显著影响;2)4.5%联苯菊酯水乳液药效稳定,药后14 d更是达到100.0%,然而其会导致天敌虫口数持续下降,药后14 d降为0头;3)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速效性稍差,而持效性好,药后14 d防治效果仍高于95.1%;4)硅氧团簇分子水剂速效性好,药后14 d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仍能保持在85.2%以上。5)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硅氧团簇分子水剂药后均显著降低了天敌虫口数,但7 d后恢复到药前水平。6)相对于对照,4种药剂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茶鲜叶产量,药后7 d增产分别为134.7%~206.9%,药后14 d则进一步增加至189.4%~280.0%,且均以0.5%苦参碱水剂处理增产最优。7)综合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天敌数量及产量的影响,推荐苦参碱作为广西群体种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的首选药剂,同时可根据茶叶生产用药标准合理搭配选择以上其他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药剂;广西群体种;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571.1;S435.7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29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ormosana Paoli)是茶园常见害虫之一,具有繁殖速度快,多代成虫、若虫及卵同时存在,呈现世代重叠的特性,因而防治难度大、成本高[1-2]。茶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叶汁液,雌成虫在嫩梢内产卵,从而对茶叶的输导组织形成破坏,导致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主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枯焦,萎缩甚至全部焦枯脱落,并影响新芽的抽出[3]。此外,由受小绿叶蝉为害的鲜叶制成的茶叶条索松散,碎末多,冲泡后汤色浑浊,滋味苦涩,香气失常,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4-6]。
广西灵山县素有“茶叶之乡”美誉,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支撑乡村振兴中作用显著[7]。灵山县境内拥有众多的广西群体种种质资源,作为广西大力推进发展的优势特色“六堡茶”的原茶之一,其发芽密度高,芽叶粗壮,内含成分丰富,制成的六堡茶色泽深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明显,滋味醇和爽口,“红、浓、陈、醇”四绝俱佳,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8]。灵山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加大了茶叶病虫害的防治难度,特以茶小绿叶蝉为害最甚。如何种植管理好广西群体种茶园,为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原料成为茶叶从业者们重点关注的课题。在茶叶种植生产实践中,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是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最常用的四种手段,正确合理的使用均能取得较好效果防治效果[2,4-6]。受生产技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仍然是本地农户的首选,而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不仅会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破坏茶园生态和生物多样性[9-10],还会使得茶小绿叶蝉产生抗药性,降低用药效果[11-12]。随着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和食品安全重要性的日益提升,对茶园农药药剂种类的选用提出了更新和更高要求。鉴于广西群体种茶树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了满足减少茶区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和产品安全性的需求,筛选出适合广西防治茶树小绿叶蝉理想的环保型药剂,介绍了根据茶区广西群体种茶树生长环境和茶小绿叶蝉虫害发生规律,在茶小绿叶蝉为害高峰期比较了4种(化学、生物、物理、植物)类型药剂对茶小绿叶蝉杀虫防治效果、天敌(蜘蛛和瓢虫类)数量和茶鲜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茶区安全高效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茶树品种为广西群体种,树龄6年,树体健壮,长势良好,茶园面积0.2 hm2。
供试药剂为4.5%聯苯菊酯水乳液(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河北阔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硅氧团簇分子水剂(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0.5%苦参碱水剂(山西省平陆环球植保农药厂)。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位于广西灵山县白水村茶园。茶园管理水平中等,供试茶园栽培和管理条件均一致。试验时间为7—8月,试验前1个月茶园无施药记录,正常采摘鲜叶且未进行茶树修剪。
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4.5%联苯菊酯水乳液1 000倍(T1)、8 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800倍(T2)、硅氧团簇分子水剂800倍(T3)、0.5%苦参碱水剂800倍(T4)和清水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 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汽油机械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雾于茶树叶片正反面,每小区药液喷施量约3 kg,施药当天为晴天、微风,药后15 d均无降雨。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于上午露水未干时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虫口数调查。施药前及施药后第1、3、5、7和14 d分别调查记录各处理小绿叶蝉虫口数及其天敌(蜘蛛和瓢虫)的数量。每个样点随机抽查茶树上部100个新梢芽下第2叶,记录施药前后小绿叶蝉虫口数。采用100 cm2盆拍法调查小绿叶蝉天敌数量。通过相关计算公式[13-14],计算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Pt(%)=(T0﹣Tt)/T0*100;
防治效果(%)=(Pt-Ct)/(1-Ct)*100
其中,Pt为第t天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Ct和T0、Tt分别为空白和各处理药前、药后第t天的虫口数。
此外,在施药后的第7 d及第14 d分别进行茶鲜叶产量测定,采摘标准为1芽2叶。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3和Origin 2018软件分别对虫口数和产量等试验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和制作图表。用SPSS 25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在p=0.05水平上检验各处理间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及茶鲜叶产量的差异是否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知,4种药剂均能对茶小绿叶蝉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即相对于空白对照,4个用药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小绿叶蝉虫口数,且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仍高于85.2%。4个药剂处理中尤其以苦参碱水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治效果最优,药后1 d虫口减退率即可达到98.6%,防治效果为98.3%,并且随着药后时间的延长,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始终稳定在98.7%以上,直至药后14 d仍能达到96.8%及97.0%。4.5%联苯菊酯水乳液处理前5 d药效稳定,虫口减退率为88.7%~90.8%,防治效果84.9%~88.3%,随着喷药时间增加,其药效进一步提升,在7 d后分别增加至97.1%和96.0%,14 d后更是达到10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喷药1 d后,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在4个药剂处理中均最低(74.7%和68.1%),但3 d后药效显著提升,并且药效与其余处理均持久稳定。硅氧团簇分子水剂具有起效快,防治效果也较为突出,但用药14 d后药效相较于其他处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只达到85.2%,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其他3个药剂处理。
2.2 对茶小绿叶蝉天敌虫口数的影响
与清水对照相比,4种药剂处理均能对茶小绿叶蝉的天敌虫口数产生显著影响(见图1)。其中,4.5%联苯菊酯水乳液处理产生的影响尤为显著,用药后小绿叶蝉的天敌虫口数随着喷药时间增加持续减低,14 d后降低至0头,显著低于其余3个药剂处理以及用药前天敌的虫口数。其余3个药剂处理,药后天敌虫口数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趋势。虽然苏云金杆菌悬浮液喷药1 d后,天敌数量急剧下降,但随后其数量先缓慢上升,到第7 d后,数量迅速上升到用药前水平,此后保持较稳定状态;苦参碱水剂处理与CK处理趋势一致,即天敌虫口数在药后前期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整个试验阶段均保持较稳定数量;硅氧团簇分子水剂处理天敌虫口数则在用药后不断下降,在3 d后达到最低值,然后虫口数逐渐增加,并且在药后14 d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
2.3 对茶鲜叶产量的影响
与CK相比,4种药剂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药后茶鲜叶的产量(见表2),其中以苦参碱水剂处理增产效果最优,药后7 d和14 d分别增产206.9%和360.1%,平均增产达到280.0%,增产效果显著。联苯菊酯水乳液在4个药剂处理中增产效果最低,相对于CK,药后7 d和14 d分别增产134.7%和249.4%,平均增产为189.4%。苏云金杆菌悬浮液(7 d和14 d分别增产156.7%和330.0%,平均增产239.4%)和硅氧团簇分子水剂处理(7 d和14 d分别增产198.2%和324.9%,平均增产258.7%)茶鲜叶增产效果处于联苯菊酯水乳和苦参碱水剂处理间,均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苦参碱是天然植物性农药,对人畜低毒,是一种绿色安全的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茶小绿叶蝉具有理想的防效[15-16],这也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能显著减少茶小绿叶蝉的虫口数。其次,苦参碱速效性强且持效期较长,对小绿叶蝉的天敌虫口数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生物方法防治小绿蝉。此外,苦参碱相对于其他药剂处理能显著增加茶鲜叶的产量,可能是其中所含的生物成分有利于增强茶树生长调节活性,从而提高茶叶产量[17]。联苯菊酯虽然对茶小绿叶蝉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也会对小绿叶蟬的天敌造成严重杀伤,导致茶园生物多样性锐减,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苦参碱作为一种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的纯天然植物提取物,在防治茶园小绿叶蝉生产实践中,是替代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理想药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加快推广使用。
茶小绿叶蝉防治难度大,要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需要抓住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合理施药,以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如在低龄幼虫盛期用药,可采用较低浓度;而在虫龄偏高时,则适当提高浓度以增强防治效果。合理用药不仅可以避免因过量施药产生药害,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茶叶产品安全也至关重要。在本试验研究中4种农药药剂均对茶小绿叶蝉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根据茶叶不同生产标准和环境条件要求选择最适合的药剂,以获得最优经济效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药物的频繁使用,可能会使小绿叶蝉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实际生产应注重不同防治药剂的轮换和配比使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HAZARIKA L K, BHUYAN M, HAZARIKA B N. Insect pests of tea and their management[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09,54(1):267-284.
[2] 魏琪,高聪芬.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14(1):7-11.
[3] 毛加梅,汪云刚,何青元,等.西双版纳茶区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2010(1):29-32.
[4] 张彦超,徐建陶,裴新国,等.我国茶小绿叶蝉对7種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44(5):862-868.
[5] 石尚,姚学坤,赵远艳,等.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对比试验[J].茶叶通讯,2017,44(4):28-30.
[6] 袁争,张亮,孙钦玉,等.茶小绿叶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0(4):13-18.
[7] 苏春伟.灵山县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0):11-12.
[8] 吴潜华,廖勤明,庞月兰,等.海拔差异对桂青种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农村科学实验,2017(4):86,83.
[9] 邱小燕.农药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科学,2008(8):53-54.
[10] 张壬午.国外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动向[J].环境科学动态,1984(10):13-15.
[11] 李良德,王定锋,吴光远,等.福建省3个地区茶小绿叶蝉对5种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比较[J].茶叶学报,2020,61(3):133-137.
[12] 翁丽芝,周理飞.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J].茶叶科学技术,2000(4):21-22.
[13] 刘惠芳,杨文,陈瑶,等.4种杀虫剂对茶棍蓟马的防效及其在茶树上的残留动态[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2):48-51.
[14] 詹瑞春.不同生物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效果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7):89.
[15] 赵峰.苦参碱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15):54-56.
[16] 唐慧敏,秦伟,宋甫林,等.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成分分析及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28(5):115-117.
[17] 赵仲仁,李广仁,郑巧兰,等.苦参碱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6):614-618.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