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落幕的谐剧

2023-09-03梅冬

现代艺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二仙艺术

梅冬

谐剧《永不落幕》,在川渝贵等地辗转演出。该剧以戏剧家、谐剧创始人王永梭(1914—1990)的故事为蓝本,虚构了谐剧艺人喜二仙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喜二仙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谐剧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抗战大潮中,善演“拉杂戏”的喜二仙与女学生幺妹邂逅,两人坠入爱河却不被家庭认可。在爱人的视线里,喜二仙一路颠沛流离,考入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巧遇曹禺,得偿所愿。他卧薪尝胆,自创剧种,一举成名。他利用谐剧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抗战鼓与呼,却不幸身陷囹圄,与爱人再次分离。后迎来解放,为党高歌,并参加赴朝慰问团深入前线,泪洒战地。忽内乱陡生,演出无望,万念俱灰,不期爱人归来,瞬间又阴阳两隔。古稀之年,开门授徒,根植艺魂,抱病登台,溘然长逝。

谐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谐剧,是一种介于戏剧与曲艺之间的艺术样式,流行于四川地区。应当属于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谈论文明文艺思潮时所分的“市民文艺”类,是“近代市井的生活散文,是一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它不是以单纯的猎奇或文笔的华丽来供少数贵族们思辨或阅读,而是以描述生活的真实来供广大听(观)众消闲取悦”(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191-192.)。从这个角度上说,谐剧是草根艺术,是贴近底层生活的艺术,是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的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大型谐剧《永不落幕》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这种艺术的理性精神。

谐剧《永不落幕》在一定意义上是为王永梭和谐剧立传。该剧呈现出结构宏大、时空跨度大、故事情节丰富的特点,且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谐剧的叙事性。在中国戏曲强调抒情性的传统上有了一定突破,使观者不能再以一种玩味的态度去观看戏曲,而是以一种切入生活的方式走进历史,走进故事。

故事的发生,总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创作的大型谐剧《永不落幕》,吸取了戏剧、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创新性地加入了古希腊戏剧传统中的“歌队”形式,以此烘托气氛,感染观众,引发共情。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主体人物的演绎和背景的烘托来实现美的传导和精妙的艺术感受,达成演员与观众的心灵互动,情绪、情感的交互在时空里完美对接和感应。这也是至今影视艺术不能完全取代舞台艺术的奥秘所在。

谐剧《永不落幕》的创作,充分使用了“将创作的小船开到自己熟悉的港湾”这一招数。主人公喜二仙的成长过程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从拉杂戏街边“散打”到进入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凭着曹禺等艺术家的传授和培养,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人才。二十一世纪前后,谐剧等地方剧种受到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艺人们纷纷下海,谐剧《永不落幕》结尾处展示了这一事实。其实“潮水退去”之后,许多艺人再次回归舞台,从事艺术创作和传承。作品虽没有拓展到这个阶段,但是民间许多的剧团、协会纷纷敲响锣鼓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以喜二仙为代表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视舞台艺术为生命,即使是在特殊时期,能以拉大幕的身份留在舞台上,也是一种安慰和精神支撑。

喜二仙对谐剧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是谐剧《永不落幕》的主线与暗线,喜二仙与幺妹的爱情故事是明线,但不是主线。主线全面地展示了谐剧的成长过程,可以帮助青年一代认识和了解传统戏曲艺术。而在大团圆结局的传统模式上,幺妹在婚礼上离世的情节设计,增添了悲情色彩,实现了一定的现实关怀,是一种小心的、欢喜的突破。

演员的专业素养

我对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了解,始于拉二胡的陶培力老师。在谐剧《永不落幕》中饰演喜二仙的谐剧表演艺术家叮当(张旭东),是在四川方言剧《幸福耙耳朵》里认识的,他饰演剧中的“熊小溪”。后来知道,在《幸福耙耳朵》剧中饰演矮冬瓜的喜剧演员竟是我的同乡——中江仓山镇的林晓东。他少时就在仓山学习川剧表演,12岁考入省川剧学校。因此,我对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亲近感也越来越强。

在大型谐剧《永不落幕》的表演中,我对叮当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戏曲演员,首先要保持自身的外在形象,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或许不算难事,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没有比饥饿更让人难受的事情了。小时候,我家不远的黄桷树戏台是看戏的场所,离得近,就看了不少的戏。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早起听到房后山坡上练功的小艺人的哭声,师傅拿着竹片子,不压不拉的,那是真打。为保持好的外在形象,晚上饿得哭,也不许多吃东西。所以,于戏,我是又爱又怕。

再见叮当,我几乎看不到他外型的变化,他还是十多年前我看到的精干样子。在《永不落幕》剧中,插叙、倒叙的情节切换中,他的肢体语言在转瞬之间能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拉大幕的情节中,喜二仙背弓了、腿弯了,一股苍凉悲壮之感油然而生;与幺妹相遇相识的情节中,喜二仙身轻如燕,充满活力。连续一小时四十分钟“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精湛表演,叮当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再现人物形象,让人不得不叹服他的敬业精神和表演实力。

没有台下十年功,焉有台上一分钟?诸如“唱念做打”这样的基本功,是一生要修炼的功夫,没有吃苦耐劳的顽强精神,能有几个人能坚持一生呢?叮当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常说,谐剧就是揭开疤疤撒点盐巴的犀利幽默,是开心果也是带刺的玫瑰花。演出中,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时间里,由我一人饰演喜二仙一角,共有二万九千多句台词。这一点上,对我来说既是剧目突破的难点,也是我们演绎者的动力。”观剧后,我的佩服也在于此。對于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提升艺术的唯一路子。演员除了在台上要将台词演绎出来不让观众出戏外,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表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从而让观众更加贴近故事,引发共情。这是演员们需要经过多少努力才能实现的自如!

许久没有看过现场表演了,通过看《永不落幕》,使我再一次深刻领会到戏曲演员值得尊重的一面。刘厚生先生为《李玉茹谈戏说艺》写序说,“她一生都是一个勤奋的人,而且越老越勤奋”。勤奋,可以说是陪伴戏曲演员一生的人生态度。这,也是其他行业人员共勉的部分。

舞台艺术之美

衣美不如貌美,貌美不如心美,心美不如情美。打动人心的,常常是情美。

在《永不落幕》中,最动人的情美之处是喜二仙在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因在湖海茶樓演出讽刺黄巡官被捕,他的同学龚平被枪杀以后,他自己也面临着危险。幺妹得知他被捕后便赶来相认,并要保他出狱,他意识到凶险处境之后,拒绝与幺妹相认,保全了幺妹。喜二仙的爱是隐忍的保护,幺妹的爱是直接而热烈。剧中,风尘女金香玉也来保全喜二仙,她直言相告喜二仙,自己就是为了救人才故意揽事于自身。此时的金香玉,让人想起《金陵十三钗》中的风尘女子为保护女学生的安全而赴死,为了仁德与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的悲壮之举,这是多么无私无畏的英雄气节,这一情节是全剧中最动人、最具情怀的部分。

喜二仙送阵亡通知书这一情节也很出彩。喜二仙具有的悲悯情怀,在残酷现实世界里令人感到温暖。川军,是抗日群体里绕不过去的一支。据何应钦的统计:抗战期间,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1/5,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当年三百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的形象,被后人记得并缅怀。喜二仙在送达阵亡通知书的时候,感同身受地承受着一份痛苦,在这一过程中,喜二仙也得到成长。

谐剧《永不落幕》的舞台艺术,不仅是形美、意美、情美,还突出表现了四川方言的语言艺术美,风趣、幽默、滑稽是其特色。《永不落幕》中,喜二仙捧着幺妹留给他的馍馍舍不得吃,有狗来抢食,喜二仙与狗们商量:“你不咬我,我也不咬你哈。”引得观众席上笑声不断,但笑声过后,却让人不由得涌起泪花。这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境界,即是“含泪的微笑”。劳伦斯在《劳伦斯论文艺》中写道,“讽刺的目的就是杀死这些个社会生物,让他们知道他们是些多么卑下的人,尽管他们显得很诚恳,可他们却是腐烂透了,卑下透了。他们对生活不忠,对他们寄生其上的活生生的世界不忠,讽刺嘲弄社会生物,以此来帮助真正的人挺起腰杆去继续战斗”。除了风趣、幽默、滑稽,讽刺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特色语言。

从来好事多磨难

一部精品剧的诞生是相当艰辛的历程。既有形而上的表达,也有形而下的寄托。这些表达与寄托,是通过象来实现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所有的舞台艺术中,服饰、道具、灯光、舞美都是意象或意象群。在《永不落幕》剧中,布偶这个意象在舞台表达上是有一定的可观性,但并不十分美好,针对舞台艺术来说,差了点意思。在生活中,特别是贴近生活的谐剧,以布偶的形象穿结于整个故事,是略显单薄的。在中国古代,男女的信物,如头发、簪子、镜子、同心结、手镯、如意、戒指、玉佩、香囊、瓜果等等,皆小巧,可随身携带,以物寄情。而布偶在中国古代皇宫内是巫蛊的代表物。故此,在意象的取舍上,可能还需要考虑到国人的传统审美。关于言、象、意、道层次结构的表达,这是有待商榷的问题,相信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在不断的改进中趋近于完美,因为“从来好事多磨难”。另外,“永不落幕”四字,使人一读就不禁想起《永不消逝的电波》,或仿或换,可再作斟酌。

学者潘知常认为:“中国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令人鼓舞,可是也存在一个关键性的缺憾,就是未能关注中国艺术的终极关怀也就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对此,我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

二仙艺术
和合二仙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作用机制
和合二仙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爆笑街头艺术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