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国》中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对比

2023-09-03王鹤敏

名家名作 2023年1期
关键词: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王鹤敏

一、城邦正义

(一)建构理想城邦

《理想国》从第二卷到第四卷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想城邦。柏拉图在找寻正义前认为要先构建一个理想城邦。城邦源于人们的不自足,人们有很多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而人们不能靠自己去满足所有的需求。于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不同分工的人开始居住在一起,这个公共住宅区就是城邦。由于城邦中的每个人天赋不同,所以适合每个人做的工作也不同。“个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这一行,这样就会使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柏拉图在这里提出了劳动分工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城邦里我们最先需要的就是生产者。最重要的是粮食,所以首先需要的是农夫,其次是瓦匠、纺织工人,再接着是给这些人提供劳动工具的匠人,加上养牲口的人、技工、商人等,这样就构建出一个健全的城邦。不过这个城邦还是不够健全,要再扩大点,加入许多必要的人和物。由于居民的增多,之前供应的农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互相争夺物资和财富的下一步就是战争。

为了避免城邦遭到灾难,保卫人民的生命和所有的财产,又基于分工原则,需要专门的人去从事这一项工作,所以出现了护卫者。柏拉图认为护卫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所以要挑选有这种天赋的人来守卫城邦。为了使护卫者产生心灵上的节制和身体的健康,要对护卫者进行体操和音乐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要从小培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除了给予护卫者好的教育外,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要有所规定。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外,他们中的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而且他们也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或仓库。他们的粮食要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定量分给,既不多余又不短缺。他们必须同住同吃,像士兵在战场上一样。也不能给予他们金银,护卫者是不能与金银发生关系的。因为如果他们获得金银,他们可能就会用这些金银置办个人私有的房产、土地等,热衷于做农业,做买卖。这样他们就不专心于本职工作,不能称得上是这个国家的护卫者了。

接下来需要选定城邦里的统治者。统治者必须是年龄大的,必须是护卫者中最好的人,必须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在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合格之后,就可以成为统治者了。由此,柏拉图区分了城邦里的三个阶级: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至此,理想城邦已经建构起来了。

(二)城邦正义的实现

建构完城邦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找寻城邦里的正义。“我认为我们的城邦假定已经正确地建立起来了,它就应是善的。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为了找寻正义,柏拉图默认了这两个未经讨论的设定。而柏拉图找寻正义的方法就是只要我们在国家里找到了其他三种性质,那么剩下的那个性质就是正义。

首先被找到的是智慧。一个国家有智慧是因为国家有好的谋划,好的谋划显然需要的是知识,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有知识的不是因为那些只考虑国家中某个特定方面事情的知识,而是用来考虑整个国家大事,改进它的内外关系的知识。由于国家里统治者有智慧的知识,国家才被说成是有智慧的。“能够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最少数。”

第二个被找到的是勇敢。勇敢和智慧一样,也不是每一部分人都拥有的。国家是因为护卫者的勇敢而被说成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是一种保持,即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的信念。这种信念使得护卫者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能够永远保持这种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受过音乐和体操教育的护卫者的这种信念就像羊毛染色一样,因为有良好的天性和得到教育培养而使他们的关于可怕事物和另外一些事情的信念牢牢生根,不致被快乐、苦恼、害怕、欲望这些具有较强褪色能力的碱水所洗褪。“这种精神上的能力,这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就是我主张称之为勇敢的。”

第三个找到的是节制。柏拉图认为节制比智慧和勇敢更像协调或和谐。“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较好的部分和一个较坏的部分,节制就是较坏的部分受较好的部分控制。而国家里的节制就是少数优秀的领导者统治着其他人。和智慧、勇敢不一样,节制贯穿于全体公民。节制把所有方面结合起来,起一种和谐作用。在城邦里,优秀的统治者统治着被统治者,二者和谐一致就是城邦的节制。“因此我们可以正确地肯定说,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由谁统治,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

找到智慧、勇敢和节制以后,剩下的那个具有美德的性质就是正义了。柏拉图认为在建立国家时曾经规定过一条总的原则,这条原则就是正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城邦里的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互相干涉对于国家是有很大害处的,是最坏的事情,这就是不正义。那么可以推导出正义就是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各司其职,由此国家就成为正义的国家了。至此,在城邦中找到了大字的正义。

二、个人正义

柏拉图在第二卷说过小字的正义并不好找,可以先找寻到大字的正义,再以大见小找寻小字的正义。现在城邦的正义已经找到了,就是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形成和谐一致的整体,那么对应的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也可以得到实现。“如果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论,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毫无区别。”那么根据类比原则,在个人的灵魂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三种组成部分和四种美德。应用于个人后,还要返回到城邦里加以检验。如果二者一致,那么就能成功找寻到正义;如果不一致,就要把二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研究,直到找到正义。柏拉图的类比不是简单的直接类比,而是经过严格逻辑论证的类比。

(一)灵魂的三个部分

与城邦的三种阶级相对应,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但这三种品质是分开的三个组成部分还是一个整体呢?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原则并用陀螺的旋转论证。“同一事物的同一部分关系着同一事物,不能同时有相反的动作或受相反的动作。” 柏拉图本人很注重概念的明晰,为了避免语言的模糊,他力图使自己的表述精确。这说明一个部分只能做一件事,不能同时做两件相反的事。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有欲望时,会想得到它满足自己并为之付出行动。例如当人渴了想喝水,就是欲望在起作用。但是当人渴了不想喝水,一定是有一个不同于欲望的东西在起作用,并且这个东西处于领导地位,这样人才可以克制自己要喝水的欲望。

那么,灵魂里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东西:“一个是人们用以思考推理的,可以称之为灵魂的理性部分;另一个是人们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亦即种种满足和快乐的伙伴。” 那么我们借以发怒的激情部分,是不同于欲望和理性的第三个部分还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柏拉图列举了勒翁提俄斯发怒的例子证明愤怒有时作为欲望之外的东西和欲望发生冲突,也就是说激情不同于欲望。柏拉图已经证明激情是不同于欲望的东西,只要再证明激情也是不同于理性的东西,那么激情必然是不同于理性和欲望的第三个部分。柏拉图用小孩子和兽类身上的激情以及荷马的诗句来证明激情是不同于理性的东西。所以激情是不同于理性和欲望的灵魂里的第三个部分。至此,灵魂里的三个部分,即理性、激情、欲望都已找出。对应到理想城邦的三个阶层,理性的部分相当于城邦中的统治者阶层,激情的部分相当于保卫者阶层,欲望的部分相当于生产者阶层。这也印证了城邦的结构和灵魂的结构是一样的。

(二)个人正义的实现

“在国家里存在的东西在每一个个人的灵魂里也存在着,且数目相同。” 所以依据国家里存在着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那么个人身上也存在着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柏拉图认为理性是智慧的,并且为整个心灵的利益而谋划,所以理性要占主导地位去领导激情和欲望。欲望是占据每个灵魂的最大部分,并且本性是最贪财富的,欲望要接受理性和激情的领导,以免欲望变得过于强大而不再恪守本分,甚至企图去控制支配本不属于欲望支配的部分,从而毁掉人的整个生命。国家里的勇敢是体现在护卫者阶层的保持信念,那么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忘记理性给予的教导,时刻保持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念,这个人就是勇敢的人。

城邦里的节制是坏的部分受好的部分的统治,达到和谐一致。人的节制就体现在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理智的领导而不反叛,这三个部分友好和谐。国家里的正义是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那么个人的正义就是灵魂的三个部分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个人的正义和城邦里的正义一样,都是对正确分工的描述。真实的正义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保持灵魂内部的和谐状态,各个部分不互相干涉。至此,个人的正义找到了,就是灵魂的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

三、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类比

(一)基于文本的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虽然《理想国》是对话形式的文本,但柏拉图对于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问题并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有着仔细的思考。“如果正义在个人身上有什么不同,我们将再回到城邦并在那里检验它。把这两处所见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研究,仿佛相互摩擦,很可能擦出火光来,让我们照见了正义。” 这就说明柏拉图肯定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所以才提出可以对这种一致性反复比较研究直至找到正义。由此可见,大字小字的类比原则对于寻找正义理论起着关键的作用。肯定过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一致性后,柏拉图要做的就是给这种一致性提供一个得以成立的基础。“苏:如果两个事物有同一名称,一个大一个小,它们也相同呢,还是,虽有同一名称而不相同呢?格:相同。苏:如果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论,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也毫无区别吗?格劳孔回答是的。”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柏拉图的理念论。默认城邦里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一致的基础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借助理念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类比的一致性与合法性。

(二)基于理念论的分析

理念论是柏拉图理论的核心,是他研究哲学问题的出发点。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前者是可感世界,后者是可知世界。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分有和摹仿是理念派生的两种方式。理念论在《理想国》中也有体现。“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以及一切诸如此类者本身;相应于上述每一组多个的东西,我们又都假定了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者,而称它为每一个体的实在。” 这里的“美本身、善本身”指的就是理念。事物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分有了美自身也就是美的理念。

以此推及正义,无论是城邦的正义还是个人的正义,其本质都是对正义理念的分有。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之所以是正义的,就是因为分有了同一个正义的理念。柏拉图用类比说明的只是城邦中的正义与个人中的正义有着相同的结构和内涵,它们都是三分且各部分间和谐共处、互不干涉。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都只是正义理念的分有,并不是正义理念本身,所以虽然它们分有共同的正义理念,具体所指也可以不同。就像不同的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床,都是分有了同一个床的理念。所以用柏拉图本人的理念论就可以为城邦与灵魂的类比辩护。

四、结语

通过对《理想国》文本的分析,首先依次找出了城邦的三个阶级: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城邦里的四种品质: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欲望、激情、理性;个人的四种品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其次,依据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的类比法,通过大的正义找寻到小的正义。城邦里的正义就是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各做各的事,互不干扰。那么个人的正义就是理性、激情和欲望各起各的作用,互不干涉,达到一种和谐协调的状态。最后,依据柏拉图本人的理念论为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类比的一致性辩护,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在本质上都是对正义理念的分有,都是正义理念在可感世界的不同形式。城邦正义与灵魂正义类比的一致性有很关键的作用,是整个正义理论的基础。

猜你喜欢

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大理:梦游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