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夏目漱石《明暗》中的道家思想
2023-09-03唐郡蔚
唐郡蔚
一、前言
《明暗》是夏目漱石未完成的遗作,讲述了公司职员津田由雄由于肛瘘旧疾复发入院治疗,其间围绕着金钱与爱情的纠葛,在与妻子、妹妹、昔日爱人、上司夫人、旧友的相处过程中不断进行博弈,并且时刻面临冲突。家庭之中不断产生的隔阂与猜忌以及在社会层面各方亲友交往的过程中穿插的心理博弈,展现出人性深处的嫉妒、虚伪、偏执、自私等。国内研究成果中,张小玲指出“则天去私”中的“天”指的是内化的“自然”之本心,“私”指的是一切与“自然”相对的矫揉造作的私欲。张军通过对吉川夫人“私欲”的分析认为,“明”的世界由生活中的关心体谅与爱护构成,而“暗”的世界则由对他人的占有欲、支配欲以及报复欲构成。陈雪则认为“明”与“暗”实际上是“则天去私”与“自我”的对立。
以上研究者对明暗本身含义的阐述主要通过对立元素分析“明”与“暗”的世界构成,对明暗之间的转换关系主要通过性别视角与叙述视角的转换进行考察。在道家太极观念中,双鱼互相环抱象征着阴阳流转进而化生万物,阴与阳的含义不仅包含着明与暗,更是一切二元对立元素的象征,而阴阳的流转交替也对应着“明”与“暗”的转化关系,这也为从道家思想的角度解释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二元对立转化关系进而探究“则天去私”思想的含义提供了可能性。
二、“阴”与“阳”的含义及转化关系
在道家思想中,象征收敛之阴的无极与象征发散之阳的太极的对立关系是宇宙形成之初最为本质的一组矛盾所在。根据阴阳守恒的规律,当阴盛至极点便会此消彼长向阳转化,所谓的太极也正是象征着一阴一阳在相互动态转化中调和为统一整体的过程。阴阳之道作为一种思维结构,在看待对立的两方时强调双方各具属性,因属性的不同而相互区别,因相互区别而彼此需要,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融合,在此消彼长的流转过程中构筑了物质世界中的边界与自然规律。阴阳交感化生万物的思想观在作为道家标志的阴阳双鱼太极图中得到了更为具象化的体现。从结构上来看,太极图由阴阳双鱼构成,其中黑色为阴极,可视作雌性、黑夜、晦暗、消极被动等含义;白色为阳,可视作雄性、白昼、明亮、积极主动等含义。阴极中的白色圆点和阳极中的黑色圆点象征着阴中有阳、阳中亦有阴,印证着一切二元对立元素之间存有相互转化的契机,而发生转化的过程则需要通过阴阳位置的交互得以实现。逆时针方向观察太极图不难发现,阴阳双鱼的运动方向均由尾部临界点逐渐向头部发散,这样的运动实际上也体现着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而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题目的“明暗”一词源于禅家用语“明暗双双”,意为明暗两相交融的状态,恰如太极图中阴阳交感之理。在《明暗》中若试将人物性别及博弈关系与道家阴阳观中的阴阳两极对应可发现:人物方面,阳极象征着作为男性的津田与小林,与此相对的阴极则象征着作为女性的延子、秀子、清子、吉川夫人等;博弈关系方面,阳极象征着通过言语试探积极主动探寻真相发起的攻势,阴极则象征着为了隐藏秘密被动进行掩饰的守态。人物心中的秘密也就由此成为促使主动与被动地位相互转换的契机,即太极图中阴阳两极内部所包含的“阴”与“阳”,而每一次言语和行动的试探博弈则可视作促使阴阳交感的量变。阴阳调和后形成的整体,也正如明暗交互之间津田与延子所处的家庭关系以及与清子和小林相处时构筑的社会关系。
三、家庭关系中的“阴”与“阳”
津田夫妇的家庭生活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两人心中都有着难言之隐。双方在婚姻中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夫妻关系就像上了赛场的相扑运动员,一见面就扭打在一起,从内里观察,妻子总是丈夫的对手,而有时就是敌人。”双方以家庭作为共同体形态面对生活中“外界”的人际关系。也因此夫妻双方都不希望显露家庭不和及身陷窘境的蛛丝马迹被外人所察觉,这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也是最觉得羞耻的心中隐痛所在。作为丈夫的津田内心的虚伪源于天性,他不希望被人看到自己的龌龊与不堪之处,为了不让妻子丧失对自己能力与身份的信赖,津田一直隐忍着自己经济状况面临的困境,在物质生活上尽力满足妻子虚荣心的同时向双方的亲友证明自己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丈夫形象。而津田心中一直试图隐藏的则是自己倾心昔日爱人清子的事实,他深知作为丈夫的爱并不专属于妻子一人的秘密,无疑会给予渴望绝对爱情的延子沉重的打击。
作为妻子的延子对丈夫津田一见钟情,在她的内心渴望得到丈夫对自己绝对而专一的爱,这更像是一种自私且具侵略性的执念,也因此她害怕其他人觉得自己资质愚钝,无法俘获丈夫的心。这不仅会伤害她作为妻子的自尊,也对外预示着看似圆满的婚姻出现裂痕。当她察觉到丈夫所爱另有其人时,两人之间产生了无法消除的隔阂,最终选择探明丈夫的心与自己渐行渐远背后的原因。在这样的二元对立关系下,夫妻双方开始不断地试探博弈。津田入院前,延子一直维护着自己“贤妻”的家庭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更多表现出对丈夫津田的妥协与顺从,陷入这样的被动境地源于新旧交融的明治社会封建制度的残留,武士阶级的伦理规范在日本社会层面表现为对主上的忠诚,而在家庭关系中则表现为男性本位的家族制度,家庭关系中对丈夫的顺从实际上也是封建制度给予妻子身份的一重无形枷锁。当延子在与小林的谈话中得到暗示并在医院听到秀子吐露丈夫津田心中另有所爱的秘密后主动开始转守为攻。反观作为丈夫的津田,在意识到关于清子的秘密可能从小林和吉川夫人之口泄露时,由之前家庭中主导地位转向了被动的退让与躲避,津田向延子表明像小林这样被社会厌弃之人口中消息的不可信,其后送信阻碍延子与吉川夫人相见,试图对延子获得信息的一切途径予以隔绝。其实正如延子之前所感,津田作为丈夫的心门从两个人构建起家庭之初就没有为她敞开,对于坦诚沟通的每一次叩问,丈夫津田都用躲藏遮掩甚至自我封闭作为回应。明治维新的浪潮下东洋与西洋文化在日本社会不断发生着碰撞与融合,虽然对于恋爱与婚姻中追求自由开放的呼声高涨,但在明治时代家庭关系中残留的封建保守仍然难以拔除。津田夫妇作为构成家庭整体的阴阳两极彼此对于坦诚的回避不仅是单一家庭关系中沟通的悲哀,也是时代革新弊端下的牺牲品。
处于被动地位的妻子与处于主动地位的丈夫的博弈也印证着道家阴阳观中对于事物运动性的阐述“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虽属二元对立,但相生相连、相生相克,二者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运动转化过程中。小说中夫妻双方始终无法坦诚相待,在知情权与话语权的缺失下,沟通也就变为徒劳,最终使家庭关系中两极的流转变化走向一种必然。
四、社会关系中的“阴”与“阳”
在津田夫妇的社会关系网中,津田的旧友小林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小林处于和津田夫妇、吉川夫人、秀子和清子这些生活在“上流阶层”中的群体相对立的穷困潦倒的社会底层。在他的眼中,上流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傲慢和虚伪,社会中没有留给像他这样的底层知识分子群体生存的一席之地,所以只能远走他乡另谋出路。在他的眼中,朴实的工人和苦力身上都散发着被贫苦尘埃所玷污的人性之美,这种被投射出的社会主义者影子使他成为津田夫妇眼中极为危险的存在。在小林前往津田家取回衣服之初,面对这位不速之客延子用略带讥讽的目光审视其试衣时的滑稽模样,在试图回避甚至逐客时流露出内心的厌恶。但当小林透露自己深知津田婚前经历内情后,延子发觉小林可以作为探明丈夫秘密的突破口而出言挽留,文中这样描写:“他是我的丈夫,既然在他的妻子面前拐弯抹角地说了怀疑他人格的话语,那把事情说说清楚,难道不是你的义务吗?”这样做显然是通过查探丈夫的过往来解答心中丈夫的爱是否绝对这一问题的疑惑。而此前占据主动地位的小林已经对清子与津田的关系了然于胸,这段往事由此构成双方境地逆转的契机。延子在步步紧逼的过程中由此前消极躲避转向主动发起攻势,小林则陷入被动防守。小林最后对延子回答“我再次声明:津田君是个人格出众的人,是位绅士(倘若社会上有这么个特别的阶级的话)”,使延子的迫近试探功亏一篑。如果说使津田夫妇沟通无效化的因素是家庭关系中的封建与保守,小林与延子沟通的徒劳之处则在于社会中上流阶层与底层群体的隔阂,这一点在此前便已经有所流露,小林与津田在酒馆夜谈时对津田袒露自己内心的孤独,但津田对此以沉默作为回应,这也使小林更进一步认清了阶级间的差距终究无法获得共鸣的事实。在他的眼中,津田夫妇所在的上流阶层衣食无忧,且对于穷困潦倒的底层群体有着近乎嘲讽的同情与怜悯。身处社会底层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生存压力,更要承受精神上的排挤与游离,这也使他将自己视作亡命徒的同时对上流阶层产生了憎恨与偏见。面对步步紧逼的延子,小林对沟通的无效化处理或许也是对上流阶层的一次报复。
落魄的底层群体往往面临着频繁失业、经济待遇低下、居无定所的困境,难以维持的生计与无望实现的理想也正是孕育阶层间憎恨与隔阂的温床。面对无法消除的阶层差距,男女双方的博弈最终也会陷入此消彼长的运动中,注定无法得出结果。
五、道家思想与“则天去私”
蕴含于《明暗》中的“则天去私”思想由夏目漱石在晚年提出,在小说中这一思想也正是解决封建社会生存群体固有精神顽疾的出路。从伦理观角度看,“则天”意为顺从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处事,而“去私”则为去私心、自我意识、利己主义等含义。《明暗》中清子与延子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种思想的具象化体现。延子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其精神世界无可避免地沾染了诸多顽疾,对于丈夫爱的占有欲使她变得自私,对于亲友的试探与掩饰使她变得虚伪,对于清子存在的嫉妒使她无法纯粹。延子的言行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目的,也因此使她的沟通中平添了一份都市生活中费心营造出的技巧感。而清子在与津田相处时的言行无不流露出淡泊、自然、纯粹的天性,她的微笑中从不隐藏对任何话语的辩解之意,这样的笑容作为一种余裕使二人之间保持着朦胧的距离感。初逢之时纸门与津田身影将其眼前景色视野遮蔽,清子并没有选择换位,淡然安坐仿佛外界一切纷扰都无法将其影响。随着交谈的深入,津田渐渐发现虚伪的表演和试探面对清子的淡泊与自然时都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见清子的气质发挥着对津田的净化作用,使津田卸下伪装尝试从混沌的精神世界束缚下挣脱出来。此外清子出现的地点也耐人寻味,温泉在日本小说中常常作为主人公身体疗愈与精神救赎之所出现,拥有着城市中所缺少的绿植鸟鸣与空山新雨,清子气质与环境的契合使二者共同成为无雕琢修饰的“天然”化身,这与道家思想中“无为”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无为并非不为,而是指不为“为”而为,即并不将手段作为达成目的的工具,是为通过顺应事物变化趋势实现改变的“无为而为”,这也恰如清子在与津田相处时流露出的淡泊纯粹对津田的改变。由此可见,清子与延子不仅是“则天”与“去私”在小说中的具象化体现,从道家思想的角度来看或许也映射着“无为”与“有为”之间的抉择关系。
六、结语
《明暗》中出场的男女双方以同一段往事为契机展开了沟通中的攻守博弈,面对家庭与社会孕育的隔阂时,沟通的徒劳与结果的丧失使这样的阴阳流转走向循环,博弈过程中深刻地批判了明治社会固有的精神顽疾和保守风气。通过对道家思想中的阴阳观的分析,使“明”与“暗”之间的二元对立转化关系更为具象化,而以清子与延子之间有为与无为的对立与抉择解释作为克服利己主义道路的“则天去私”则丰富了对文本解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