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2023-09-03张玉梅
张玉梅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会计人员获取相关经济知识提供了多元化媒介,也为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要求各行业内部相关人员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模式,要求内部财务人员优化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理念,并用创新性思维开展会计工作。而作为一直实施特殊行业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原有制度不论在会计科目、财务核算方法还是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上,都与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别。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会计人员不但要适应新的核算模式、核算方法,更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尽快实现会计工作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的转变。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风险控制现状
目前,地勘单位正处于体制改革过程中。其中部分单位已改制为企业,但大部分地勘单位属于半事业半企业状态,一些单位面临着资金积累少、人员较多、固定成本较大、行业整体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业务承揽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急需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发展思路。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运行的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地勘单位应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有效规避各类财务风险,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成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1]。
财务管理是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单位内部控制中也至关重要,而内部风险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类业务,而非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内部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资金收支等方面,但现阶段地勘单位对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内部风险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所以普遍认为内部风险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忽略了内部风险控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因缺乏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执行情况反馈,导致内部风险控制在管理中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随着国家税收制度改革,流转税中的营业税改为统一征收增值税,大部分税收由国税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大幅度加大了税收监管力度,完善了税收管理体系。税收制度的完善及税收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得单位纳税筹划及纳税风险防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核算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成为必然。而目前,大部分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刚刚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尚未完成由财务核算向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对财务核算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更处于起步阶段。另外,单位内部控制运行存在不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内部信息保密性意识不强、各类软件操作尚不熟练及信息网络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等都会造成单位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如何有效保障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防范网络风险,将是地勘单位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承担国家下达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为主,发展到目前按要求完成国家下达财政拨款类地勘项目为辅,积极开展招投标活动、承担各类社会市场项目为主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随着国家下达的地质勘查财政项目资金减少及传统地勘行业经济整体下滑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不管哪一种因素,均会给单位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财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和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经济监督,并合理优化配置单位各类资产,促使单位资产发挥最大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地勘单位在资金运作、资产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这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政部门下达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风险。地质勘查预算资金项目需严格按项目设计工作量及设计预算执行,而地勘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工作环境受自然环境、疫情、气候变化等方面影响较大,造成项目执行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因项目执行延期或项目预算编制不到位,易造成项目无法按既定目标完成设计工作量、项目预算执行不到位等,最终造成财政拨款项目严重超支或在项目设计周期内未完成既定工作量而形成资金上缴,造成后期承揽财政项目困难,由此给单位带来损失。
第二,项目垫资带来的风险。国家新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转型,降低了传统地勘市场份额,指明了新的地勘业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地勘单位市场竞争加剧。地勘单位要想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就要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不断开拓新业务。为了能够承担部分新领域项目,地勘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进行前期垫资,而垫资本身就存在诸多风险,因决策失误造成垫资失败也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导致坏账风险。地质业务拓展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若对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债权清理不及时,不能及时合法有效地取得对账收款依据,就会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以及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挂账时间过长,进而导致现金流量不充足或带来坏账风险,最终因资金周转不灵造成经营困难。
(二)财务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风险
财务核算需要为单位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因此,地勘单位在日常财务核算工作中应随时监督资金流向,完善各类账务核算规范,从而使地勘单位的经济运行模式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但在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财务管理制度、单位内部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应用存在不足,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纰漏,影响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而影响管理人员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造成决策风险。
(三)财务管理不适应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业务而导致的风险
财务管理是指依法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包含经济分析、经营预测、财务日常管理、投资决策等,是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服务单位的经营发展,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与单位各部门间的实际业务联系不密切,致使业务部门间无法进行有效配合,目标达不成一致,难以适应单位经营发展的需求。这种不适应将影响地勘单位经营业务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其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单位的发展也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四)财务核算不当造成的风险
《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受到各个层面相关机构的监督和关注,某一方面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受到严肃问责,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对政策、制度的掌握不全面,其在工作中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且地勘单位目前诸多财务数据需向社会公开披露,会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如果出现错误信息也会导致单位信誉下降,最终造成不利影响。
三、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防范内部控制风险,地勘单位应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结合单位发展目标,以现有经营状况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内部各部门要充分参与内部制度制定,协作推动制度执行,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基础管理、生产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修订内部制度,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风险防控力度。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为建立和巩固有据、有序、有效的经济运行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规范、有序地进行。
(一)推动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地勘单位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发挥全面预算规划和计划、沟通与协调、控制与监督、考核与评价的功能作用。地勘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应逐步推行全面预算。单位通过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还能降低因垫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财务风险[2]。尤其是财政拨款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应当注意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的实际运行与单位经营业务需求是否一致,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实现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承担部门,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确定各环节中各部门相应的管理责任,确定项目经营目标,完成预算编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列入绩效考核范畴,将目标任务的预算与实际完成情况有效结合,进一步突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促使各部门各环节能及时总结财务管理以及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制度,以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勘单位在经营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不断增加,只有建立起风险管理制度,并与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单位发展,而各类信息采集的及时性、有效性是做好预警工作的前提[3]。地勘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各相关部门应充分配合,及时发现并精准防控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开展过程风险预警;不断完善预警体系,将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相结合,对风险性质进行研判;及时进行预警,规避可控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重点要评估以下内容:
第一,在确定新领域业务类型及开拓方向时,应从人员配备、技术支持、资产配置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确定新业务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大小程度及单位对风险的可承受程度,以减少新业务拓展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第二,对各类应收款项建立管控机制,对客户往来账务登记、核对账款款项、按期分析账龄、协助相关部门催收等一系列工作进行管控,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考评促进应收款项的回收,以期提高应收款项周转率,降低形成坏账的风险。
(三)实现财务人员的“转型升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勘单位经济业务范围得到拓展,但同时经营决策对财务信息数据的多样化需求增加[4],这就给地勘单位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第一,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问题的理念转变。在信息化时代,财务人员应依托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深化对会计制度的认识,要求其在执行国家现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及时了解相关制度变化,不断完善地勘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单位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提升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协调性,提高全体职工的配合度。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财务管理事项,及时反馈工作中发现的风险、问题、不足,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从而更好地规避各类风险。
第二,实现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的理念转变。建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充分了解本单位内外部环境,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调配好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人、财、物,强化多部门协作,共同完成经营业务。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转变原有观念,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从单位管理人员的视角看问题,做好财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同时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相关数据,依据数据提出管理建议及意见,以满足单位经营决策需要。
(四)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6]。
第一,地勘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成立监督部门,明确人员职责和监督对象,找出制度中的风险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有效控制风险,并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将部门职责与单位考核相结合。
第二,地勘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应对单位风险控制目标中的财产物资控制、财务数据控制、资金收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经济效益控制、经营目标控制完成情况等进行监督,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督促单位完成风险控制目标。
第三,地勘单位需要接受外部的监督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国家的监管,广泛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财务管理应以内部风险控制中的岗位分离为出发点,将岗位分离制度落实到各部门各项经济业务中,实现各业务部门、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牵制,进而有效控制内部风险,并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四、结语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地勘单位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承担起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责任,减少传统地质工作,努力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财务管理人员也应适应单位发展战略,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开拓新的思路,结合信息化技术和地勘单位自身特点,推动财务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规范化,并从制度优化及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提升单位管理水平,防控各类风险,增强单位竞争力,从而助力地勘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