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对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的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09-02姚美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艾塞那利拉鲁胰岛素

姚美东

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治疗, 可获得较好的胰岛细胞功能调节作用, 可有效控制血糖。而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好控制, 患者常出现低血糖风险。且长时间用药, 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及自身胰腺萎缩情况, 因而导致产生药物依赖性。针对这一情况, 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1], 通过胰岛素皮下输注显著控制血糖指标后, 可寻找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对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作为一种肠道肽类激素, 在人体小肠中发挥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能够调节胰岛细胞功能, 从而对血糖指标进行调节。GLP-1 在人体中发挥控制食欲, 延迟胃排空的作用, 因而有减轻体重效果, 对于肥胖患者的应用效果尤其显著[2]。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都是GLP-1 类似物, 在临床应用中被认为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且低血糖风险诱发率低。本次研究通过将其与磺脲类药物对比, 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 每组40 例。观 察A 组 男 女 比 为22∶18;年 龄25~76 岁, 平均年龄(46.5±9.9)岁。观察B 组男女比为25∶15;年龄28~75 岁, 平均年龄(47.1±9.5)岁。对照组男女比为23∶17;年龄26~78 岁, 平均年龄(47.5±10.2)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本研究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版)为评估工具, 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新诊断病例;体质量指数(BMI)<45 kg/m2, HbA1c 为7.0%~11.0%;患者意识清晰, 可沟通;患者及家属均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及风险后自愿入组。

1.2.2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疾病者;心脏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异常者;孕妇、哺乳期女性;存在本研究药物用药禁忌证或用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精神异常等不能顺利完成研究者。

1.3 方法 三组患者均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并定期运动, 均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 待血糖稳定后再实施进一步治疗。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亚宝药业四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1190)治疗, 初始用药控制在0.5 g/次, 3 次/d。观察A 组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60037]治疗, 起始剂量控制在0.6 mg/次, 1 次/d, 患者连续治疗1 周后改为1.2 mg/次, 频率维持不变, 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观察B 组患者采用艾塞那肽(Baxter Pharmaceutical Solutions LLC, 注册证号H20140822)治疗, 起始剂量控制在5 μg/次, 2 次/d, 连续给药1 周后改为10 μg/次, 频率维持不变, 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三组患者均坚持完成3 个月的治疗, 后对相关血糖、血压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对比。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 于治疗前对患者的FPG 及2 h PBG、HbA1c 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治疗后复查。FPG 及2 h PBG 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One touch 血糖仪检测, HbA1c 检测方法为: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 将血液样本常规处理后,以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的AU2700 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3]。

1.4.2 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 以TG、TC、LDL-C、HDL-C 作为评估标准, 以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的AU2700 生化分析仪检测。

1.4.3 对比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恶心呕吐、腹泻、低血糖等发生情况[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三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三组患者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对照组, 观察A 组的FPG、2 h PBG、HbA1c 均低于观察B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对比( ±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对比( ±s)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对比, bP<0.05;与观察B 组对比, cP<0.05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 h PB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9.5±1.2 8.2±2.0a 12.5±2.0 8.6±1.6a 8.4±1.0 7.9±1.1a观察A 组 40 9.3±1.5 6.8±1.4abc 12.2±1.7 7.0±1.5abc 8.3±1.2 7.0±0.7abc观察B 组 40 9.5±1.6 7.4±1.2ab 12.4±1.5 7.8±1.8ab 8.3±1.3 7.4±0.8ab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三组患者的TG、TC、LDL-C、HDL-C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的TG、TC、LDL-C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HDL-C 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HDL-C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的TG、TC、LDL-C 均低于对照组, HDL-C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B 组的LDL-C 低于观察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的TG、TC、HDL-C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s, mmol/L)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s, mmol/L)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对比, bP<0.05;与观察A 组对比, cP<0.05

组别 例数 TG TC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2.1±1.0 2.1±0.9 6.2±1.0 5.8±1.2 2.9±0.6 3.0±1.0 1.1±0.6 1.2±0.9观察A 组 40 2.1±1.2 1.6±0.8ab 6.0±1.4 5.1±0.8ab 3.0±0.7 2.7±0.5ab 1.0±0.3 1.4±0.5ab观察B 组 40 2.0±1.0 1.5±0.9ab 6.1±1.2 5.0±0.6ab 3.1±0.8 2.4±0.8abc 1.1±0.3 1.5±0.8ab

2.3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三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糖情况。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观察A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观察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两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n(%)]

3 讨论

新诊断2 型糖尿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体胰岛细胞功能发挥功能的机制进行分析,以GLP-1 类似物治疗, 能够获得较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5]。

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都是GLP-1 类似物, 其具备内源性GLP-1 全部生物活性。其中, 利拉鲁肽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可对酶降解发挥抵抗作用, 因而可延长皮下吸收时间, 用药后半衰期短, 可保持长时间的药效, 因而1 次/d 即可较好的维持控制血糖的效果[6-8]。艾塞那肽在应用过程中需激活GLP-1 受体后才能够发挥较好的调节血糖效果, 属于一种高效的GLP-1 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 结构稳定性较强, 因而不容易被降解, 半衰期也较长, 但降血糖效果较利拉鲁肽稍差[9]。

对两种药物降血糖效果与二甲双胍进行对比后发现, GLP-1 的生物活性较磺脲类药物要高, 因而调节血糖的效果也更好[10]。而对两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HbA1c 指标进行监测, 发现利拉鲁肽促HbA1c 降低的比例在1.2%以上[11]。而艾塞那肽降低幅度则仅为0.8%左右。在稳定降血糖方面, 利拉鲁肽可保护胰岛细胞在高糖环境中不受损伤, 因而可持久降血糖[12]。通过控制血糖波动的效果进行分析, 利拉鲁肽相比艾塞那肽更具优势。而本次研究结果方面显示, 利拉鲁肽的降糖效果高于艾塞那肽。对两种药物降脂减重的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利拉鲁肽在调节胰岛β 细胞功能, 促进细胞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保护β 细胞强化中枢神经控制功能, 可有效抑制食欲,因此, 可有利于患者降脂减重。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艾塞那肽对患者血脂指标的控制效果较利拉鲁肽更高, 尤其表现在LDL-C 方面。

综上所述, 利拉鲁肽与艾塞那肽均具有较好的控制血糖及降血脂的效果。从各自的优势来看, 利拉鲁肽更具稳定降血糖优势, 而艾塞那肽在减重降血脂方面可发挥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艾塞那利拉鲁胰岛素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艾塞那肽诱导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艾塞那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