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培育技术探讨
2023-09-02梁猛强
梁猛强
(马山县光明山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600)
多年前我国提出国家储备林建设计划,旨在通过储备林建设,促进我国林业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林业和木材的基本需求。经过长期发展,我国林业技术取得进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发展国家储备林战略计划已经成熟。近期,在国家储备林计划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一直都在探讨现有林培育技术,以完善技术,促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达到既定目标。
1 国家储备林建设探讨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而建设的国有林地。国家储备林建设要求更高,木材质量要高并且林地选择自然条件优良的林业区域。采用人工培育技术、抚育及补植补造技术等,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以及珍贵树种,从而实现大径级用材林培育,促进林业发展,并同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2012 年的林业发展的研究发现,全国木材消耗4.95×108m³,其中原木、锯材、木浆等原料型产品进口折合木材2.35×108m³,对外依存度达47.4%。国内珍稀和大径材长期呈结构性短缺,木材进口限制越来越多。此问题背景下,引起国家和林业部门重视。因此,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建议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希望通过储备林建设,恢复林业生态,不仅是解决木材进口等问题,更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重要策略。
在2013国家就开始提出了《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3-2020 年)》,在南方7 省区,已建成基地超33.33×104hm2并初步划定5.33×104hm2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成功,对于国家林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继续促进国家储备林发展,2018 年和2019年,相关部门相继提出《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支持长江大保护共同推进重庆国家储备林等林业重点领域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战略,对于林业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
2 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建设培育技术分析
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是国家储备林计划实施的重点工作。因此,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视国家储备林建设,重视储备林现有林培育技术研究。以当前技术研究为背景,总结现有林培育技术要点。
2.1 储备林现有林树种选择
林业造林的过程中,树种选择非常关键,国家储备林现有培育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林业建设发展。因此,储备林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按照国家对林业需求选择高产优质树种,从而促进储备林良好建设。
在2013 年10 月印发的《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之后,关于储备林树种选择需要按照目录完成。如,常见类型包括杨树、刺槐、白蜡等、速生类杨树、杉树、桉树、马尾松等都属储备林的优质树种。另外,随着近些年我国林业发展,国家对储备林建设加强重视,参考我国林业发展,正在不断优化储备林现有林树种。目前,国家储备林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木材的使用周期,可以选择应用不同的树种。如,短周期用材林树种可以选择杨树、桉树(相思树)、毛竹、木麻黄等;而中周期用材林树种包括杉木(秃杉、柳杉、水杉)、木荷(檫木、拟赤杨、光皮桦、鹅掌楸)、橡胶树、马尾松、落叶松、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松(云南松、黄山松、思茅松、华山松)、刺槐(榆树、柳树)、栎类;长周期用材树种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长期周期用材林树种主要包括红松(云杉、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椴树)、枫香、楸树(榉树、黄连木)、南方红豆杉(福建柏)、油松(侧柏)、樟子松、楠木(香樟、花梨木、红椿、土沉香、火力楠等)、柚木(西南桦、红椎、铁力木、铁刀木)等。
2.2 人工林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当前,国家储备林建设过程中,集约人工林培育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同时现有林的林木栽培,有利于提升造林效益。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一直都非常重视人工林栽培,重点研究人工林栽培技术要点。人工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栽培、施肥、管理等多项技术要点。
2.2.1 育苗技术是人工造林栽培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现代现有林栽培过程中,育苗技术应用非常关键。根据以往用材林培育经验,现代人工造林栽培一般选择容器培养基育苗栽培技术。另外,种子育苗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也是栽培过程中的常用育苗技术,以下是对常用的容器培养基育苗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1)制作培养基母液、培养基母液是育苗最为关键环节,将铁盐、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物质的大量元素按照10~20倍液配比,要求培养基pH为5.4~6.0。
(2)培养基灭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20~50 mL容器,采用120℃温度灭菌、灭菌时间为15 min。而容器为75~150 mL、以120℃温度灭菌、灭菌时间为20 min。
(3)外植体植入应用非常关键。外植体选择最适宜树木,并且在植入前采用灭菌液进行清洗处理,同时植入后再加上乙醇即可,乙醇浓度要求为70%~75%。
(4)稳定培养体系增值。稳定无菌体培养不超过20~30代,保证遗传稳定。
(5)组培苗移栽技术。培养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对组培苗进行移栽。利用清水开始清理根部,并将培养基清洗去除,移栽之后也需要做好光照处理,控制疏松和透气土壤移栽,实现病虫害防治。
2.2.2 栽培管理技术
储备林现有林育苗和移栽后,应该做好栽培管理,如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工作,以下是对具体栽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
(1)栽培密度管理。国家储备林造林实施过程中,不得营造大面积连片(≥1 000亩)(1亩=0.067 hm2)单一树种纯林,提倡鼓励大力营造混交林。桉树造林应当根据实际地形和立地条件,在山顶、山脊、山脚和沟谷等地方采用带状、块状、环状、镶嵌式等方式种植其他阔叶树种,比例不低于20%。其他树种则根据培育目标和树种生物学特性,合理配置乡土、珍贵树种,增加混交林比例,以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另外,当年栽培一定要进行成活率调查,如果成活率不足90%、一定要进行补植。以现有成活率计算应该补植,继而保证补植良好开展。
(2)进行抚育管理。抚育管理主要包括培土、除草、修枝等措施。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要求储备林现有造林3 年内要进行2 次栽培除草管理。如,对杂草以及灌木茂盛区域进行除草,将杂草连根拔起,对灌木进行伐根移除,统一处理。为了防止灌木再次生长,也要求进行灌根处理,采用药剂灌根或者选择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3)施肥管理。储备林现有林扩展栽培的过程中,通过施肥管理的目的是增加土壤养分,提升地力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而实际上,在林业造林过程中,可以采用纯绿色化肥、并且提倡使用有机肥料。例如,以桉树树种造林为例,根据GB/T18877-2020 相关标准,可以选择I 型或II 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施肥过程中,要求每年施肥达到1~2次、每次施肥量控制为50 kg/667 m2。施肥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方法,确保储备林建设达到最佳效果。离树根30 cm 处,在树根上坡方向,开月牙形施肥沟或在树根上方、左右两侧各开1个施肥穴,施后覆土,防止肥料流失;测土施肥,根据技术部门给出测土施肥建议进行施肥,节本增效。
(4)间伐管理。储备林建造过程中,应该根据林木生长完成间伐管理,以免林木郁闭度过大,影响储备林林木生长。如,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扩展种植时,要求郁闭度必须在0.8 以上。当郁闭度超过0.8 以上,林木开始出现分化现象,树木也会出现枯枝和病虫害。因此,在此时应该进行间伐调整、在间伐管理实施过程中,选择应用间伐处理方法。第一步主要对病枝、弱枝进行摘除,尤其是病虫害相对严重林木一定要及时清除,并且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病虫害传播;第二步剪发应该以栽植密度、培育苗为基础,伐去总株数30%~40%、确保抚育期间伐木1~2次左右。以桉树为例,要求主伐期间,密度控制为40~60株/0.067 hm2。
(5)病虫害管理工作。在储备林扩展培育过程中,应该做好对病虫害管理,防止病虫害对林木造成不良影响。如,在造林过程中,合理使用技术实现病虫预防。并且在栽培抚育期间,也可以通过化学药剂或者生物药剂使用进行病虫害防治,该方法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势,有利于提升病虫害综合管理效果[1]。
以桉树国储造林为例,需要针对性进行焦枯病进行预防和治理。在种植阶段,可以采用退菌特800 倍液进行树苗和扦插枝条浸泡处理,根实证该方法具有病害预防效果。同时,发病阶段,选择甲基托布津和滑石粉进行综合配比制剂,其比例为1∶50。在小雨气候进行施撒,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桉树焦枯病。
而桉树种植过程中,树袋娥是主要虫害问题,出现该虫害之后,可以使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在林地内设置诱光灯可以对该虫害进行有效防治[2]。
3 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技术
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造也是重要技术要点之一,对于国家储备林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进行研究过程中,也针对国家储备林现有林改培技术进行分析。当前,储备林改造培育一般按照《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LY/T2787-2017)规程开展培育工作[3]。
3.1 改造培育技术分析
改造培育技术选择林地质量好、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遭到重大病虫害和火灾影响的国家储备林现有林进行培育改造。改造过程中,通过重新造林、重新栽培等技术完成林地改造。改造时要求新树种,采取带状,块状方式进行重新栽培。母树以珍贵树种为主,保留株数应该为原密度的50%、控制郁闭度小于0.3。将原林区的杂草和灌木清除,按照新树种的培育规程实施重点培育,促进林地优化建设。
3.2 间伐改造技术
间伐改造技术应用非常关键,也是现有林改造的重点技术。改造过程中,主要对象是郁闭度超过0.7 的现有林区,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使林地发展不健全的林区,从而实现林地的优化培养。在改造中,要求进行多次间伐、针对生长不良、质量比较低劣、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情况进行改造。要求改造后的郁闭度应该在0.5~0.4。在间伐过程中,需要针对较大树冠的树木进行清理,提升透光率,促进林下生物的生长,尽快恢复林业生态环境[4]。
3.3 林冠下造林技术
在林冠下造林技术应用实施,主要是针对林分密度合理、林冠下空间充足的近熟林进行栽培。栽培实施过程中,更需要尽快完善技术。采用针保阔、林下栽植珍贵阔叶林等方法实施混交造林。
造林过程中,尽量采用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在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方面协调一致;考虑混交树种本身得适地适树问题,以便利于造林目的预期变为现实。造林是有必要对林下生物量进行调查,选择最优树种,选择树种完毕后,清理树冠下空间,使其具备培养新树种的条件,提升树种栽培种植效果。在栽培时,也需要进行施肥管理,促进新栽树种良好生长,形成树种之间的相互影响[5]。
4 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当前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培育技术主要包括扩展培育、改造培育两大技术模块。具体实施储备林建设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完成各项造林工作,促进林业良好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国家储备林现有林培育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