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预防工作现状与工伤预防体系建设研究
2023-09-02赵玥杨涛王茜代星
赵 玥 杨 涛 王 茜 代 星
1.唐山学院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市化工环保与新型薄膜涂层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大自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工伤安全事故的频发。工伤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开展好工伤预防工作,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工作机制,将工伤预防和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抓[1],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工伤保险体系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纵观全球,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是工伤保险体系及工伤预防制度比较先进与健全的国家,其工伤保险体系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型救济体系发展为集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和工伤赔偿为一体的综合型职业安全与卫生保障体系。伴随着“预防重于赔偿”的工伤保险理念,有关工伤预防的法律法规也不断被纳入各国的工伤保险法律条款中。对于工伤预防内容的相关研究,各国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德国比较重视技术事故预防和心理事故预防的相关有效措施,其工伤预防的法律法规也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而变更。同时,德国也更加注重行业工会的重要作用,行业工会在德国工伤预防领域发挥着比政府监管部门更加积极的作用[2]。加拿大对于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培训非常重视。《加拿大保险法》明确指出,企业的安全委员会要在企业管理范围内,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专业指导与高效培训对于工伤预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理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与此同时,德国、意大利对于工伤预防基金的投入比例长期保持在工伤保险总收入的5%~10%,使工伤预防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虽然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国内大部分地区对于工伤保险的认识仍然处于“重赔偿、轻预防”的阶段,据统计,由于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占到了我国GDP 总量的2.5%~3%[3],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凸显,工伤预防工作的实行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工伤预防的研究也同样表明,工伤预防应该作为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之一,完善工伤制度,使之成为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协调统一、互相配合的一项制度,有助于高效保护劳动者权益。通过各级各类工伤预防政策的制定,明确工伤预防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工伤预防保障制度,促进工伤保险资金均衡分布,主动为劳动者提供公共社会服务,使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率与企业安全状况紧密挂钩,不断促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持续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工工伤风险[4-5]。根据对工伤保险及工伤预防现状的分析,工伤预防工作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费率机制不灵活等制约因素,不利于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以T 市工伤预防现状为基点,借鉴国际国内工伤预防的成功经验,对T市乃至河北省的工伤预防工作提出策略性建议。
一、T 市工伤预防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后,T 市逐步建立健全工伤保险“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在全市内形成保障职工安全的“防护网”,使每一位劳动者,包含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不断被纳入保障体系,在劳动过程中都具备最基本的劳动保障。“十三五”期间,T 市重点加强对于冶金、矿山、金属及非金属制造、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伤发生率较“十二五”期间下降10%左右;用人单位从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和从业劳动人员劳动保护方面进一步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切实降低了以陶瓷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非煤矿山采选及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职业病的发生率。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T 市针对工伤保险待遇的动态调整和确定机制、工伤预防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也逐步做出越来越科学的规划。但是针对T 市的工伤预防情况,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一)对工伤预防重要性及专业性认识不足
工伤保险包括工伤认定、工伤治疗和工伤预防等多方面内容,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工伤认定和工伤治疗有着较好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但对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力度不够,存在人力、物力、费用供给不足,工伤预防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很多企业对工伤预防靠前保障的认识不足,对一线职工入职岗前培训、日常安全教育、环境危险因素整改等方面重视度不够,存在工伤预防工作流于形式、纸上谈兵的状态。由于一线职工则更多只是看到工伤保险的赔偿部分,对操作安全性预防为主的理念不强,对参与工伤预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戴安全帽和手套、耳塞、眼镜,就已经实现了工伤预防,该现象表明用人单位在工伤预防理念、专业预防知识技能等方面欠缺专业指导,对工伤预防工作整体安排不清晰,离科学的工伤预防理念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难针对本企业进行规范高效的工伤预防工作。
(二)对工伤预防的法律保障及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工伤保险条例》只是对于如何进行工伤预防和落实安全生产进行了原则上和义务上的规定,没有对工伤预防工作进行明确的制约和规范,因此在工伤预防的工作布置和安排方面缺少统一和权威的法律指导,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同时,由于工伤预防工作涉及的部门存在职能交叉与重叠,无法最大限度实现工伤保险在预防工作中的功能,难以形成高效协调的工伤预防机制。
同时,在现在的工伤保险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档案数据等仍然存在耗时费力的手工分类整理的过程,对于数据的查阅和检索有相当的难度,不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提高工伤预防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三方机构专业力量供给不足
现有本土的安全培训机构重点提供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病预防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工伤预防专题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工伤预防培训过程中形式较为单一,措施不完善、领域专家严重不足。在引进外地机构的过程中,由于外地机构对于本地企业、风俗缺乏相应深入的了解,并受限于员工、经费等方面的相关因素,存在工伤预防培训过程及反馈响应时间长、资源配套不到位、教学匹配度差等情况。同时,在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教育课程中,由于师资和课程的限制,缺少工伤预防专业课程的设置,暂不能实现对于工伤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
二、工伤预防体系建设研究与建议
工伤事故的频发,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良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针对工伤预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在宣传理念、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创新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建设,探究工伤保险和工伤预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
(一)强化预防优先的工作理念
首先,认真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示精神,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与调整工伤保险队伍建设、增加工伤预防方式,全面提升区域应对工伤预防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普及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等相关媒体的舆论宣传、教育培训作用,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伤预防和职业病防护意识,普及风险防范与事故预防知识、增强自救互救技能,拓宽全体民众参与工伤预防的渠道。其次,对工伤预防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培养,全面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实现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我会预防”的转变;依法维护广大民众对工伤保险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全社会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培养“人人懂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氛围,在各地各部门树立起预防优先的工作理念,确保工伤预防工作切实实施。
(二)强化工伤预防的制度保障
工伤预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是民心所向。各部门统筹现有工伤预防的政策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空间布局,着力提高全域内工伤预防能力。在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作的法制建设过程,充分明确“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的建立,确实保障工伤预防项目经费预算,加强基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工伤预防费用合理合法支出和使用。积极建立各部门工伤预防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完善联席会议成员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及时预测各类安全隐患、工伤事故苗头性问题,落实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负起责任,及时解决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政策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落实工伤预防项目验收评估制度,把工伤预防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增强责任意识,确保工伤预防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实现工伤预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防止弄虚作假。落实用人单位的工伤预防主体责任,明确负责人和责任部门,督促单位成立工伤预防工作委员会,依法依规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除安全事故和职业卫生隐患,从源头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确实保障工伤预防经费
通过政策引导、立项扶持、资金安排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为工伤预防政策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基础保障,切实保证工伤预防费用在工伤保险中的比例,确保工伤预防费用的稳定来源。将企业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概率和企业保险费率有机结合,进一步调动企业开展工伤预防的积极性,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及职业病发生的概率,高效调动企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控制风险的发生,同时,可以规定适当比例,用于先进工伤保险人员以及提出合理工伤预防政策的奖励,确保工伤预防工作的良性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金融、保险、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工伤预防工作,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及社会多元化的工伤预防投入机制,保障工伤预防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的经费需求。
(四)创新发展工伤预防新模式
加强政府管理机构、企业与本地智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应急管理科研人才,强化智力支持,解决技术难题,为工伤预防科学、有序、全面落实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院所和相关企业科技人员,开展工伤事故发生规律、发展过程及本质安全型设备前沿技术应用等工伤预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及时指出工伤保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技工院校全面开设工伤预防课程,将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和工伤预防的法规政策教育等列为必修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打造形式新颖,受众面广泛的数字化阵地,建立资质合法、服务优质的在线培训、宣传平台,以信息化、现代化宣传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职工在工伤预防过程中体会工伤真实情景,起到“体验一次,牢记一生”的安全警示教育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率。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检查—整改—再检查”的闭环管理体系,重点增强对于重点行业工伤预防工作的宣传覆盖,积极开展工伤保险宣传作品征集,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工伤预防宣传队伍,将工伤预防宣传工作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紧密融为一体,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营造预防优先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结束语
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体系中占据首要位置,应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不断在工伤预防和职业病预防工作上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工伤预防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工伤保险及工伤预防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于如何完善工伤预防工作的顶层机制建设,促进工伤预防工作的高效进行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今后长期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