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再回首 草长莺飞黄河口
2023-09-02苏庆亮侯凌霄潘丽莹
苏庆亮 侯凌霄 潘丽莹
春日的黄河口,草长莺飞、芦苇飘摇,一派勃勃生机。
2022年1月1日,《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开始施行。一年多来,东营市通过建设沿黄生态廊道、修复黄河故道刺槐林、实施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等,改善了物种栖息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以法治方式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成效显著。
法立如山,贵在必行。条例颁布后,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通过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法治报》《东营日报》等媒体进行深度解读,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将条例纳入全市普法计划和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考试题库。结合植树节、世界湿地日、森林湿地文化周等重要节点,组织法治培训、发放宣传册。集中开展“以立法助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系列宣传活动,省市7家媒体推出21篇专题报道。
在强化宣传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立法后评估、视察调研等方式手段,督促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完善法规配套制度措施,着力推动法规落实落地。其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该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修复分区、任务工程和实施保障等,为推进条例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生态条件。
2021年5月,东营市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条例据此作出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财政、产业、金融、投资、资源环境等多种政策措施,培育形成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条例施行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即着手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其中,生态券、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等六项机制通过专家论证;梳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素材23个,挖掘凝练并推出广利河生态修复治理、龙居生态林场、牧渔归产业发展等首批5个典型案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对相关企业是一个重大利好。“林业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产业,我以前总害怕政策变动不敢投资,现在有了法治保障,心里踏实多了。”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苟水民表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条例规定,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应当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整治国土空间,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障可持续发展。2022年4月,省发改委批复《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东营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纳入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去年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共治理了7300 多公顷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修复了本土物种1500 公顷盐地碱蓬和50 公顷海草床,同时开展了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多项湿地修复工作。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每年近600万只鸟类组成“飞行编队”在这里穿梭,东营成为“鸟类国际机场”。目前,黄河三角洲鸟类由原来的187 种增加到371 种,有38 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全球重要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最大的迁徙停歇地……
法因城而定,城因法而兴。东营市高质量生态立法实践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画卷。在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途上,东营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法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