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满目青山的老兵
——记平定县东回镇前石窑村“榜样兵支书”任仲秋

2023-09-02葛海林

娘子关 2023年1期
关键词:仲秋老兵村民

◇葛海林

走进平定县东回镇前石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洁宽阔的街道,令人心旷神怡;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房屋,在秋日的阳光下错落有致地依山而立;一行行整齐划一的绿化苗木绿色掩映。今天的前石窑村,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走上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平定县出了名的“上访专业村”呢?仅仅过去两年时间,现如今昔日老大难村由乱到治,发生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说起前石窑村这几年的巨大变化,那就不得不说一说退伍军人、前石窑村党支部书记任仲秋。

“任仲秋书记他们是真干事儿的人”“任书记这些年可为前石窑操心受累了”“俺们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在任书记心里装着”……

大家口中的任书记就是“兵支书”任仲秋,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现任东回镇前石窑村党支部书记。他脸庞刚毅,平头短发,腰背挺拔,白衬衣、牛仔裤干净利落,说话语速快,走路步子快,不难看出,虽已退伍多年,军人的素养却深深刻在了骨子里,这是任仲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一见面,不等我问话,任仲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干上这个支部书记,没别的想法,就想实实在在给乡亲们办点事,对得起党,对得起大家,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穿上军衣 就把身子交给了军营

任仲秋1980年9月出生于平定县城里东南营,初中在平定三中就读,1998年在太原财贸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在平定县民政局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参加工作。2000年12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滚烫的心参军入伍。在长春新兵连当了一年新兵,主要从事装甲车驾驶、维修,在服役期间,成绩突出,多次受到部队表彰。入党、当班长、被评为“优秀士兵”等太多的第一次都是部队大家庭带给他的,这些荣誉的获得也是对他军旅生涯的肯定。

“刚服役不久参加的魔鬼训练周,进行抗饥渴野外求生训练的我们,十人一组泡在泥坑里共享教官给的一块小蛋糕,大伙用沾满泥巴的手一人分一小口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任仲秋回忆起部队训练时动情地说,“部队生活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坚定了我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在部队,培养了他恪尽职守、雷厉风行的作风;坚韧顽强、吃苦耐劳的品格;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笔宝贵财富成为他回乡转岗后的指路明灯,让他在工作中始终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任仲秋说起当兵的经历很有感触:“当兵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以前胆子特别小,到部队后胆子变大,练就了我敢说敢做的性格。”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任仲秋从毛头小伙蜕变成一个懂得担当、有韧性的人。他心中始终有个朴素的目标——为家乡建设出力。退役后,他回到了故乡,先后在平定交警队事故科、平定县民政局农村低保管理中心稽查科工作,后又担任过冠山镇岭上村村支委、前石窑村党支部书记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他日后引领前石窑村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哪里艰苦 你就出现在哪里

“当兵要为党着想,退伍亦为党分忧。”

2020年春节,疫情突发,社区急需疫情防控志愿者,任仲秋第一时间报名,在疫情暴发的危急时刻,任仲秋挺身而出投身疫情防控。开拔到新安三期任组长,带领5名工作人员,没有房子,只好钻到车里开暖气御寒,然后再跑出来进行防控。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正如他说的“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在组织需要我,就应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到岗后,他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带领组员们克服天寒地冻、人员不足、物资紧张等现状,配合社区有序做好封控工作。尤其在春节平定全城封控期间,他充分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带领组员克服疫情严重、一线环境艰苦等各种难题,稳定小区、安抚民心。以“坚守一线、恪尽职守”的决心意志和“防控有我、请党放心”的担当精神成为疫情防控的“急先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每天带领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在社区一线组织群众做核酸,足足坚持了53天,护佑着背后200多个家庭的生命健康。

和农民交朋友“老大难”变“幸福村”

2020年7月,县委组织部选派干部下村,第一站去的是平定县冠山镇岭上村,职务是村支委,干了四个月。第一次踏进农村,这次与农村的结缘,让他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认识逐步加深。

根据组织安排,2020年12月,任仲秋被选派到前石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县直机关到农村一线,是组织对他的又一次信任和考验。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两委”换届。上任伊始,他将军人的本色带到了本职岗位上,察民情、解民忧,全心全意为前石窑村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宗旨。

“从回村任职的那一刻起,我就想把前石窑建设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乡亲们腰杆直起来,钱包鼓起来,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朴实的话语,不凡的成绩,这就是任仲秋的初心和铮铮誓言。

过去,前石窑村也曾经有过高光时刻。但是前石窑村在进入新世纪后,却显得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特别是2017年前石窑村换届时就出过问题,党支部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支村两委只剩下一个会计还在工作岗位上。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任仲秋心里有些急,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开弓没有回头箭,经受过军旅生涯磨炼的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既然什么工作都没有头绪,何不从思想先入手,于是任仲秋决定从调查走访摸底先入手。期间他始终坚持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将“团结协作、奉献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军人本色,充分发挥到调查走访摸底中。

前石窑村有党员50余名,任仲秋说到做到,先后用了20多天,挨门挨户走访了老党员、老干部,之后又深入老医生、群众代表家中,走村入户了解民情,白天入户与村民谈心了解实际情况,晚上回来整理资料,针对发现的问题思考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个多月的相处让他和村民们由陌生到熟悉,在包村干部穆有春的陪伴下,任仲秋克服困难,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建设,并依靠诚心和耐心,打动了村民,获得群众的认可,圆满实现了换届目标。换届后的支村两委共有7人,任仲秋任村党支部书记,穆晓平任村委会主任。支村两委的健全,为开展党建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把村民当亲人“当家人”变“贴心人”

为了加速全村经济发展,任仲秋颇费周章,陷入了深沉的思考,前石窑村发展固然重要,但是稳定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包括村民思想的稳定、人心的稳定。所以,爱动脑筋的任仲秋决定从涉及民生的问题抓起,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为村民解决事关切身利益和生存的基本问题入手,通过春风化雨、细致入微的工作,让村民对党支部和村委会建立起信任,逐步推开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后续工作。

“对于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而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一旦作出承诺,就一定要实现。”

任仲秋深谙其理,并以此为工作标准,把办好群众的难心事作为自己的分内事,把为民办急事、办难事、办好事、办实事列入村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

村里有个19岁的年轻人穆晋宇,上技校的时候让人打伤,向村里提出办理低保的申请。任仲秋接到申请后,迅速与负责低保工作的县镇有关负责人联系,当他了解到年满十八岁的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后,赶紧让这个年轻人准备资料,等手续办完,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任仲秋明白那笑容,其中有对党支部的信赖和感激。

去年5月份,镇里通知任仲秋去县里领人,任仲秋赶到县里,才明白原来是村里的一个老上访穆锁祥,又到了县里,经过调查,任仲秋才了解清楚这个老上访一辈子没有结过婚,侄女是他一手拉扯大的,现在他跟着侄女过,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任仲秋与镇里和县里民政部门联系,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老人的生活状况向上边讲清,上边按照政策要求将老人列入低保范围,终于为老人办理了低保,享受到政策的照顾。老人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任仲秋才舒了一口气。

村里有个老党员石会科,86岁,儿子还未成家,去年跌折了腿,一直由儿子照顾,任仲秋了解到老人家的困难情况后,专门向镇政府申请列入政府慰问名单,并且他一回到村,就上门看望老人嘘寒问暖,让老人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村里还有这样一户人家,男人叫五才,30来岁,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女人在家,男人每天愁眉不展,只能借酒消愁。任仲秋获悉后,与承包村里卫生的中环洁公司沟通,将其妻子安排到公司干保洁,总算有了每个月几百元的固定收入,同时他又给孩子们送去书包,使这个即将失去生活信心的家庭重获生机。男人受到激发,从此扔掉酒杯,开始好好挣钱养家,每每见了任仲秋,就眼含热泪感激涕零。

像这样的事情,数也数不清,在任仲秋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打动了村民,温暖了他们的心灵,村民们打心眼里敬重他,开始和他唠嗑谈心,他和村民们的心逐渐拉近了距离,打成了一片。有几日不见他,村民们就会给他打电话,一见到他回村,就会争着拉他到家里吃顿便饭。不少村民还会主动打电话或当面与任仲秋沟通交流乡村面貌提升、产业发展等话题。

不少村民这样评价任仲秋:“仲秋这年轻人,有热情,踏实肯干、一心为民,对我们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一开始,大家对他将信将疑,现在大家对他坚信不疑。”

只有尽不到的情 没有捂不热的心

在关心群众生活,引导村民将思想统一到建设家园发展经济蹚新路的同时,以任仲秋为班长的前石窑村党支部始终把强化“三资”管理作为搞好“三农”工作、提升村集体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规范资金收支管理、挖掘资产增值潜力、加强资源有效利用,在全面实施“六议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社会监督,不断夯实民意基础,自我加压、担当作为、锐意进取,“三资”管理呈现出许多特色和亮点。

近两年来,按照“六议两公开”的制度要求,支村两委始终坚持在村级重大项目决策前,把村级未来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公示,走村入户开展调研,宣讲“三农”新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倾听民声民意,使项目建设更加符合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促进了项目决策精准化、民主化、科学化。

2020年12月任仲秋上任之初,村民夜间出行不便,是任仲秋接到的第一份考题,看着前石窑村多年来“村里夜间出行靠月亮”,没有路灯照明的状况,任仲秋心中的答案只有一个字“干”。

任仲秋带着村班子成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给群众讲解夜间照明对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动员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大家齐动手,80余盏太阳能路灯很快安装完成,从主干道绵延至各街巷,为晚上放学和凌晨上自习的学生照亮求学路。

去年,在实施监控工程前,两委成员分组入户,宣传有关政策,认真讲解安装监控的重要性,但面临的问题是,村财务账面上有4万元,能够支配的仅仅只有1万元,经过征求村民意见,进行一事一议,全村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安装监控问题上得到全体村民的倾力支持,拿出7000元在全村主要路段均安装了监控,有效地推进了平安乡村的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

前石窑支村两委始终把接受职能部门监督,作为“三资”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主动邀请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范。

前石窑支村两委,在任仲秋的带领下,坚持将“三资”管理作为民心工程常抓不懈,从2021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开始,在坚持落实“六议两公开”工作制度的同时,在涉及村集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政治觉悟高、顾全大局、认真负责、业务素质好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监督,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或有合理化建议及时向村级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反馈,适时进行问题整改和方案调整,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哪里有工程实施,哪里就有“民心监理”忙碌的身影。

近两年来,前石窑村每年都有很多涉及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发展、道路维修、荒山绿化的项目实施,从项目调研到完成决策、从资金落实到整体推进,始终坚持发挥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不断健全和充实村民自治制度的外延和内涵,在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基础上,强化对“三资”管理成效“民评民议”的力度,把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终极标准。

2020年以来,支村两委每年年初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党支部书记、主任向参会人员详细报告上年度工作和完成项目建设的情况,对下一年度工作做出全面安排。与会人员认真开展讨论和民主评议,广开言路,群策群力,指出两委上年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对新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具体项目的成效开展民意调查,通过入户发放调查表、微信群发布、广播喇叭公告、宣传栏展示等方式,让全体村民参与评议,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整理意见建议,听取民意,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支村两委开拓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总结成功经验提供了“民评民议”的第一手资料。

筑巢引凤强村“土罐子”变“聚宝盆”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牢固树立了“抓好党建是本质、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培养致富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年轻人为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增强村集体活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落实上,做到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充分展现出在党支部引领带动下全体村民共创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干劲。

上任以来,任仲秋带领支部同志们,做好太行一号公路三公里的拆迁扫障工作。为了给村民种植的小米打开销路走出大山,他先从农民手里买了些,回家熬了米汤亲自品尝,味道醇香,于是他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宣传。同时任仲秋要求村民们必须保证是本年度去壳的新米,坚决杜绝以旧顶新,以次充好,从而保证了小米的品质。朋友们都知道他当了前石窑村的书记,觉得他开展工作不容易,存心帮他,就买了些,一吃果然名不虚传,就争相推荐前石窑的小米,这样一来,一传十十传百,销售市场的打开,大大激励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本着“以民心促振兴”的思路,构思了“养+乐”模式。“养”就是切实发挥好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为现有65岁以上18位独居老人就餐提供便利,解决了子女在外打工的后顾之忧;“乐”就是3年内对村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翻新改造,设置理发室、娱乐室、展览室、医疗室等,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实施,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在采访过程中,任仲秋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不是靠他单枪匹马干成的,这是一个团队的努力。

“路灯亮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通了,收入多了,房子大了,日子美了,咱们群众的思想也要跟上。”任仲秋带领村两委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同时,他主动培养后备力量,发展积极分子,培养预备党员。近两年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正直无私,先后多次受到县、镇表彰。前石窑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了起色,每年有大量的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来前石窑参观学习,前石窑村的名声不胫而走,逐步扩大了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农特产品走出深山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带领群众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守护绿水青山、创造幸福家园,打牢富民强村根基,鼓实村民钱袋子。如今的前石窑村道路洁净、绿树成荫、群众富裕、乡村文明。

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前石窑村1000亩优质核桃基地,发展连翘种植,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动员村支委拿出40亩耕地种植糯玉米,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农民致富。成立前石窑村集体合作社,坚持大社带小社的方针,以东回为点,以合作社为平台,以老兵为媒介,优化资源配置,将沉睡的资产变活,广开思路广开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任仲秋骄傲和自豪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心中无悔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军人,永远不改军人的本色。

我对任仲秋成立老兵公益助农志愿服务队充满浓厚的兴趣,当我问起他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任仲秋的话匣子打开了,和我娓娓而谈。他说:“每一个当兵的人,过了新兵时期,就自然地成长为老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军营里,老兵是新兵的榜样,起着传帮带的作用,继承和发挥着中国军人的优良品质。当然,在老兵的前面,还有更老的兵,不管是尚在军营,还是走入社会变成了学者、商人、工人、农民、干部、教师等等,只要他们当过兵,就是永远的老兵。”

我接着问道,这么说老兵是不是一种身份?

任仲秋略作思考,回答道:“老兵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与地位无关,不管处在社会的哪个阶层,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叫老兵。老兵的身份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的,是用自己的刻苦训练和努力拼搏换来的。所有的老兵都值得尊敬,他们在别人眼中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兵们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他们的生命里有当兵的经历,有曾经将火热的青春发挥到极致的军营生活,不管他们以后是否还在军营,不管他们今后从事何等工作,在他们的心底,会永远牢记自己老兵的身份。老兵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但并非以此来获得特殊的待遇,老兵这个身份仅是心底的骄傲,仅是一段无悔的记忆,除此之外,他们与别人并无什么不同。”

我追问,那是不是可以说一日为兵,一生军魂,军人的概念已经进入骨骼?任仲秋笑笑解释:“老兵是一个烙印。只要当过一天的兵,就是一辈子的兵,从成为老兵的那一刻起,就永远是老兵,这是无法抹去的人生烙印。没当过兵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老兵的烙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我曾经是一个战士,就永远是一个战士,会以战士的姿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我曾经是祖国的卫士,从此会心怀祖国,心系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安康,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个老兵的情怀。老兵,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其中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也有心境淡然的老年人。即使百岁高龄,即使身居要职,即使已退休多年,都会牢记自己仍然是个老兵,仍然要表现出一个老兵应该具有的情怀。”

那么具体到现在你在前石窑,你有什么大的想法?

任仲秋不假思索地回答,作为老兵,我必须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在工作中凸显退役军人有责任、有担当、有信念的使命,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以不变军魂抒写家国情怀,扎根农村,为群众办实事,带领全村百姓改变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怕吃苦、怕吃亏,就莫当干部,”任仲秋说,“当过兵的人,苦也吃得,亏也吃得。如今幸福来之不易,应当珍惜和不懈奋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仲秋的工作获得了群众的一致拥护。这些年,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支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党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开展工作,一套“组合拳”下来,村里的变化很大,角落的太阳能路灯亮了,太行一号公路通了,锣鼓队、舞蹈队队伍组建起来了,党员活动阵地有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的产业壮大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支村两委的工作干劲更足了。前石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任仲秋站在高高的山梁上,放眼望去,眼前一派丰收景象。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稻谷田里沉甸甸的谷穗,金风送爽吹动着玉米田里颗粒饱满的果实,红薯带着泥土在田垄上呈现出欣喜的诗行……此刻的任仲秋内心更加坚定,慷慨誓言:我一定要带领大家为村里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我来的时间还短,过去,我只是开了个头,以后我还会继续做下去,切实履行好一名兵支书的使命,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用青春、用汗水、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猜你喜欢

仲秋老兵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冀军校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Taylor弥散理论的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仲秋日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