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涪江
2023-09-01于加玉
于加玉
涪江,因流经绵阳这座城市,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涪江由此而得名。
郦道元在《三峡》中生动地描绘了夏之涪江,江水湍急,春冬清秀,秋则凄清,十分贴切。但春夏交接之时的涪江,也就是五月的涪江,我认为格外生动有趣,它匆忙且向上、辛劳且甜蜜、璀璨且智慧。
五月的涪江,因为处于汛期前期,河床宽阔,水面相对较浅,所以江中鵝卵石露出水面的历历可数,潜藏水底的清晰可见。经过江水长期的洗礼,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头披上了一层黛青色的外衣,江水溯流其间,远远望去,俨然一幅青山出水中的水墨画。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偶尔飞来几只白鹤,立于水中苍石之上,它们时而脚拨清波,时而照“镜”抚仙羽,时而头没江水中。原来,它们是在窥探江中的游鱼细虾,伺机而捕,好不聪明!江边或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的鸳鸯,飘游在江面上,悠然自若。涪江两岸的柳树早已换上了耀眼的绿装,它们婆娑的身影倒映在江水中,被拉得很长很长。正所谓,“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五月的涪江因此多了些许独特的趣味。
当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大地的颜色已然加深,万物也更加蓬勃,充满力量。卧在浅唱低吟的涪江上的二桥,亦川流不息,热闹非凡。桥上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小汽车、公交车,穿梭于涪江东西两岸,如流动的血脉,给城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桥上的人们有赶往早市出摊儿的,有听着车载音乐哼着歌儿去上班的,有送孩子上学的……人们的脸颊在阳光的照耀下,始终洋溢着笑容。此外,在桥两侧的人行道上,还有健步如飞的晨跑者,即使汗流浃背,依然迎着朝阳,奔跑不止。还有时时驻足的散步者,面对辽阔的江面,或开嗓高歌,或举着手机,将美丽的江景储存。站在高处的我,也不知不觉拿起手机,按下快门键,将桥上的人、车、景定格。定格的瞬间,我发现,桥上虽喧嚣,虽匆忙,但一切又是那么井然有序。因为在桥的中央,有一抹明亮的荧光绿在闪耀着。哦,桥上还有交警,是他们在指挥着交通。五月的涪江,匆忙而向阳。
在涪江的另一端,则是五月人倍忙的景象。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摇头晃脑的麦穗牵动着农人的心。由于地处丘陵地带,机械化难以普及,涪江边的农人便磨刀戴帽,拎上茶水,快步走向麦田。艳阳高照,明晃晃的镰刀在农人的手中不停地挥动,一排排整齐的麦子应镰而倒,似乎麦子等待这一刻已久,而农人对于这一刻也期待着,两种契合的心,加快了劳作的步调。累了,他们就坐在陇上,吹着涪江风,咕咚咕咚喝几口茶水。妇女们谈论着东家长西家短,欢笑声荡漾在田地里。男人们则咂一口烟,吐出缕缕烟雾。暂歇之后,起身,继续劳作。
收完小麦,农人又引涪江水将一块块方田灌溉,开始了新一轮的插秧劳作。这时,农人变身成了大自然的绘画师,亲手将万顷黄土染上了一层碧绿。看到这一片绿意盎然,便想到了秋收的丰盈,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化为嘴角上扬的欣慰,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五月的涪江啊,滋润了土地,甜了农人的心!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一天农忙迎来尾声,鸟儿归巢,家禽归圈,农人也归家了。此时,涪江另一端的两岸城区,灯火辉煌。
路灯照耀着路上夜行的人与车,指引着回家的方向。车灯前后相接,形成了一条条蜿蜒行进在城市中的“长龙”。白日里素装的二桥,这时如长虹卧波,绚丽多彩。两岸的霓虹灯有节奏地闪烁着,展示着城市的人文风貌、城市的发展历程……两岸夹明镜,长波卧夜景。路灯、车灯、霓虹灯,一比一复刻在涪江中,如星河般灿烂。五月的涪江,星光闪烁,闪烁着璀璨的夜景,闪烁着城市建设者的智慧。
五月的涪江,不仅见证了绵阳两岸的蓬勃、繁忙、美丽,还滋润了干涸的田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绵阳人。同时,它也见证了流经地的朝朝与暮暮,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滋生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